分享

35-40度高温前后遇降雨天气,玉米要谨防3种病害,对产量危害较重

 农民的小帮手 2023-07-09 发布于河南
华北、黄淮是夏播玉米的主产区,7月1-7月7日,多地经历了降雨天气,部分地区出现了大雨或暴雨,很好的缓解了田间的旱情,促进了玉米的生长。
9日,华北、黄淮、江南、华南等地持续出现大片高温区域,华北中南部、黄淮北部、江南中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到37~39℃,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局地超过40℃。
10日,河北中南部、河南中北部、山东西部等地高温持续,预计仍有37-40℃左右的高温。
对于田间的玉米来说,刚刚经历了几天的降雨,田间湿度相对较大,等到降雨结束之后,随后又迎来了35度以上的高温。田间形成高温高湿的环境,很容易导致一些病害的发生,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轻则玉米出现发黄、抑制生长、植株矮小的现象,重则可能会出现死株现象。
在小帮手高产交流群里,不少群友说自家玉米已经出现了病害。因此,本篇内容,小帮手就给大家提个醒,详细说说3种病害,它们都是玉米苗期极易发生的病害,并且都是降雨之后遇高温天气危害较严重的农业病害。

第一种:玉米茎基腐病

玉米茎基腐病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很容易发生,尤其是7-8月份,是茎基腐病的高发期。
茎基腐病不仅危害茎基部,还会危害叶片和茎杆。对于叶片来说,会造成发黄萎蔫现象。对于茎杆来说,会有褐色的病斑,如果危害较重,用手挤压茎杆,会有褐色的液体流出。
而在茎基部位,如果危害到后期,基本上就会断掉了,用手轻轻向上一提,就能直接提出来,只留下根系在土壤中。这种情况下,茎杆已经失去了传输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已无法生长。
茎基腐病分为细菌性茎基腐病和真菌性茎基腐病,区分办法也很简单,闻玉米植株的患病茎基部位,如果有臭味,就是细菌性茎基腐病;如果没有臭味,就是真菌性茎基腐病。
小帮手建议茎基腐病发生前期就要及时防治,不要等到后期,一旦危害严重,喷施药剂也无济于事了。
针对真菌性茎基腐病,可喷施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三唑酮、肟菌·戊唑醇等三唑类的杀菌剂即可。
针对细菌性茎基腐病,氢氧化铜、春雷霉素、中生菌素、春雷·噻霉酮等药剂。


第二种:玉米顶腐病

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有利于玉米顶腐病的发生,尤其是雨后,并且相对低洼的地块,发生会更严重。山东、河南、河北等地,近几年来,发生有加重的趋势。
顶腐病主要危害叶片和茎杆,观察患病的植株。如果危害较轻,玉米上部会呈现扭曲现象,心叶展不开。
另外,观察叶片会发现叶部边缘出现残缺破损状,并且叶边和叶尖发黄、干枯。再观察心叶,因失水而萎蔫,形成枯心苗。在叶基部的位置,还有褐色或黄褐色的病斑,严重的情况下,形成水浸状腐烂,用手触摸有粘液,闻起来有时也会有臭味。
对于顶腐病,也建议提前预防,并且早发现早防治,可用药剂有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噻菌铜、氯溴异氰尿酸、中生菌素等药剂。如果顶腐病发生比较严重的植株,要及时拔除拿出田外。


第三种:玉米褐斑病

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玉米褐斑病也很容易发生,尤其是低洼易积水的地块。另外,玉米12片叶以前是高发期。
褐斑病主要危害玉米的叶片,同时叶鞘和茎秆也受危害。在叶片上,主要会形成病斑,前期以黄色、棕色的圆形或椭圆形小病斑为主,后期小病斑合并成大病斑,严重情况下,导致叶片枯黄脱落,影响玉米正常生长。而茎秆的危害部位不要在节点附近,也是呈斑点出现。
针对玉米褐斑病的防治,可用三唑类杀菌剂,比如戊唑醇、、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或者用嘧菌酯、肟菌酯、甲基硫菌灵也可以。

上述这3种玉米田常见的病害,在降雨结束,随后遇到高温天气时,很容易发生。危害玉米的正常生长,影响玉米的最终产量。
大家看到这,希望本篇内容,能够引起重视。如发现自家玉米田已经有上述症状出现,及时去打药防治。如果自家玉米还未有上述不利的症状,也建议去打一遍药,做好预防工作,保障玉米的正常生长。
感谢您点击下方“点赞”和“在看”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