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草綱目》百兩金

 笑问客从he处来 2023-07-10 发布于辽宁

本草綱目 草部卷十四 草之三

牡丹

    (《本經》中品)

    【釋名】鼠姑(《本經》)、鹿韭(《本經》)、百兩金(《唐本》)、木芍藥(《綱目》)、花王。時珍曰∶牡丹,以色丹者爲上,雖結子而根上生苗,故謂之牡丹。唐人謂之木芍藥,以其花似芍藥,而宿幹似木也。群花品中,以牡丹第一,芍藥第二,故世謂牡丹爲花王,芍藥爲花相。歐陽修《花譜》所載,凡三十餘種。其名或以地,或以人,或以色,或以異,詳見本書。

    【集解】《别錄》曰∶牡丹生巴郡山谷及漢中,二月、八月采根陰幹。

    弘景曰∶今東間亦有,色赤者爲好。

    恭曰∶生漢中、劍南。苗似羊桃,夏生白花,秋實圓綠,冬實赤色,淩冬不凋。根似芍藥,肉白皮丹。土人謂之百兩金,長安謂之吳牡丹者,是真也。今俗用者異于此,别有臊氣也。

    炳曰∶今出合州者佳,和州、宣州者并良。白者補,赤者利。

    大明曰∶此便是牡丹花根也。巴、蜀、渝、合州者上,海鹽者次之。

    頌曰∶今丹、延、青、越、滁、和州山中皆有,但花有黃紫紅白數色。此當是山牡丹,其莖梗枯燥,黑白色。二月于梗上生苗葉,三月開花。其花葉與人家所種者相似,但花瓣止五六葉爾。五月結子黑色,如雞頭子大。根黃白色,可長五七寸,大如筆管。近世人多貴重,欲其花之詭異,皆秋冬移接,培以壤土,至春盛開,其狀百變。故其根性殊失本真,藥中不可用此,絕無力也。

    宗 曰∶牡丹花亦有绯者、深碧色者。惟山中單葉花紅者,根皮入藥爲佳。市人或以枝梗皮充之,尤謬。

    時珍曰∶牡丹,惟取紅白單瓣者入藥。其千葉異品,皆人巧所緻,氣味不純,不可用。

    《花譜》載丹州、延州以西及褒斜道中最多,與荊棘無異,土人取以爲薪,其根入藥尤妙。

    凡栽花者,根下着白蔹末辟蟲,穴中點硫黃殺蠹,以烏賊骨針其樹必枯,此物性,亦不可不知也。

    根皮 【修治】 曰∶凡采得根曬幹,以銅刀劈破去骨,锉如大豆許,用清酒拌蒸,從巳至未,曬幹用。

    【氣味】辛,寒,無毒。《别錄》曰∶苦,微寒。普曰∶神農、岐伯∶辛。雷公、桐君∶苦,無毒。黃帝∶苦,有毒。

    好古曰∶氣寒,味苦、辛,陰中微陽,入手厥陰、足少陰經。

    之才∶畏貝母、大黃、菟絲子。大明曰∶忌蒜、胡荽,伏砒。

    【主治】寒熱,中風螈 ,驚痫邪氣,除症堅瘀血留舍腸胃,安五髒,療癰瘡(《本經》)。

    除時氣頭痛,客熱五勞,勞氣頭腰痛,風噤癞疾(《别錄》)。久服輕身益壽(吳普)。治冷氣,散諸痛,女子經脈不通,血瀝腰痛(甄權)。通關腠血脈,排膿,消撲損瘀血,續筋骨,除風痹,落胎下胞,産後一切冷熱血氣(大明)。治神志不足,無汗之骨蒸,衄血吐血(元素)。

    和血生血涼血,治血中伏火,除【發明】元素曰∶牡丹乃天地之精,爲群花之首。葉爲陽,發生也;花爲陰,成實也。

    丹者赤色,火也。故能瀉陰胞中之火。四物湯加之,治婦人骨蒸。又曰∶牡丹皮入手厥陰、足少陰,故治無汗之骨蒸;地骨皮入足少陰、手少陽,故治有汗之骨蒸。神不足者手少陰,志不足者足少陰,故仲景腎氣丸用之,治神志不足也。又能治腸胃積血,及吐血、衄血,必用之藥,故犀角地黃湯用之。

    杲曰∶心虛,腸胃積熱,心火熾甚,心氣不足者,以牡丹皮爲君。

    時珍曰∶牡丹皮治手、足少陰、厥陰四經血分伏火。蓋伏火即陰火也,陰火即相火也。

    古方惟以此治相火,故仲景腎氣丸用之。後人乃專以黃柏治相火,不知牡丹之功更勝也。此乃千載秘奧,人所不知,今爲拈出。赤花者利,白花者補,人亦罕悟,宜分别之。

    【附方】舊三,新三。

    疝偏墜,氣脹不能動者。牡丹皮、防風等分。爲末,酒服二錢,甚效。(《千金方》)

    辨疑》)

    傷損瘀血∶牡丹皮二兩,虻蟲二十一枚(熬過同搗末。)每旦溫酒服方寸匕,血當化爲水下。(《貞元廣利方》)

    金方》)

    解中蠱毒∶牡丹根搗末,服一錢匕,日三服。(《外台秘要》)

    【附錄】鼠姑《别錄》曰∶味苦,平,無毒。主咳逆上氣,寒熱鼠 ,惡瘡邪氣。一名,生丹水。弘景曰∶今人不識,而牡丹一名鼠姑,鼠婦亦名鼠姑,未知孰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