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是我们的根,乡村是我们的梦,乡情是我们的魂,乡土文学是你我的人生驿站,是我们心灵栖息的温馨家园。期待您的光临!

致作者一封公开信
施静云散文集 长篇小说《回水滩》 电影大片《沉船100天》(剧本) 优秀作品排行榜(阅读1000以上) 乡愁征文专辑  兆汉哥去世后的第八个年头,闺女张佳佳以文化课四百七十八分、艺术课二百六十二的成绩,被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录取。听她老师说,佳佳的文化课和艺术课分数在莱芜是最好的,其中艺术课分数在全省排名第五。这些我也不懂,我知道我闺女从小学习就很好。三年后,二闺女佑佑高中即将毕业,面临高考。这些年,大闺女佳佳上大学,学画画,每年花费两三万,二闺女上高中,我已经不记得花了多少钱,我和兆汉哥的积蓄已经全部花光了。二闺女多次被评为省、市的三好学生,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全市前五名,因为考上大学以后学费,愁的我天天睡不着,要是兆汉哥还活着多好啊。有一天,听邻居二嫂无意中说,啬泉村她娘家哥丁学善五十三岁了,无儿无女的,前些年跑运输赚了很多钱,现在因为脑血栓生活基本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要找个保姆。为了提前筹集二闺女的学费,不让孩子知道我家没有钱了,耽误了学业,啥办法我都想过了,我想,能不能去给二嫂的哥哥当保姆呢?赚钱一定比赶集修补衣服多。对方对我很满意,多次的讨价还价后,对方竟然开出了个我无法接受的条件,以夫妻名义嫁过去,丁学善支付八万元费用,作为我孩子以后的学费和生活费,我伺候陪他到终老。嫁过去?我不能对不起兆汉哥,不能让人家笑话我,我已经是村里有名的“妨男人”的人了。思量再三,最后我同意了,为了女儿,兆汉哥在天之灵也会理解的,我想。我的条件是不举办婚礼,不领证,我自己推被褥去啬泉丁家,不准来接我,只要拿到钱我就过去。为了让闺女安心考试,高考的前几天我搬过去了。拿到钱后,我把俩闺女叫回来,把她爹的坟墓找人重修了,由于那时候仓促下葬,在南山石窝旁边的坟墓很不像样,这次我把坟墓修成了两间,用最好的石料,从石马村买来专门的条石。请来了本村德高望重的二爷爷给做的法事。我心已定,即便是我死在天涯海角,我也要回来陪兆汉哥。我的那间寿坟里,放上了我的几件衣服,并摆放成人字形,用一块写着“石烂人来“的石板压着。我告诉俩孩子,我要去邻村打工了,管吃管住还预付工资,大闺女安心上学,二闺女用心准备高考,假设我死在了外地,就算是把我烧成了灰,也要把我运回来埋在恁爹爹身旁。我没告诉闺女们我去啬泉村丁家的实情。坟墓重修好了,尽管本家族人不同意我为兆汉哥立碑,我还是坚持立上了。碑文是俩闺女商量出来的,请他小学老师张敬月修改并誊写的。石马村有专门刻石碑的。张敬月是兆汉哥的大叔。碑文是:张兆汉、张英莲之墓。父母呕心沥血将闺女佳佳、佑佑拉扯大,父亲不幸英年早逝,母亲含辛茹苦、勤俭持家。父母恩爱有加,为我辈楷模,父母千古。立碑人:佳佳、佑佑敬上。敬月叔看了后也没说出啥,言语里透露出不该这时候立碑,我还在世,不该把我名字写上。我心依旧,只有这样,我觉得才对得起兆汉哥。我领着俩孩子给她爹烧纸、磕头,我默念着:兆汉哥,你放心吧,我不会对不起你的,为了孩子,请相信我吧,我早晚会回来陪你的,亲爱的兆汉哥,如果我的无奈之举,可以让咱孩子生活的更好,我愿意为兆汉哥、为孩子粉身碎骨,我俩永远不分别,兆汉哥你等着我吧!佑佑以全市第三名的成绩,考取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军事大学,学费全免,学校负责吃、穿、住。此时,大闺女来信说,她的油画《父亲》,参加完全国巡回展出后,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卖款项八十五万美元,我不知道美元有多好,可我知道能换很多很多的中国钱,闺女说,算上油画《父亲》巡回展出的门票收入,她手里已经有五六百万了。大悲大喜谁能承受的了啊。我哭,兆汉哥咋就没这福气,我喜,俩闺女真的很争气。五年后,大闺女佳佳已经去了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教学,二闺女被国家保送到,美国陆军军官学校继续深造,听说后来留校做了客座教授,人家那学校就是著名的西点军校,这些我也不懂,我只知道吃穿住不花钱,国家还发给很高的工资。几年后,丁学善去世了,我又干起了我的老本行,继续赶集修补衣服、换拉链,我搬回了张家台村的老家,啬泉村丁学善的房子也没人要,我做了临时住处,成了我的仓库,散集后的家什就放到这里,省下再往回推了,由于大病后遗症,年纪也大了,身体越来越疲惫。俩闺女每年过年都回来陪我,多次让我去她们那里住,说她们那里有暖气、有空调的,我说,我哪里也不去,我要在张家台守着恁爹爹。赶集,遇到修补衣服的谢排长时,我一眼就认出了他,但是我没戳破,我没和他相认。过了几个月,谢排长才来拿他修补的衣服,他认出了我,我请他在啬泉村的临时住处吃了饭,聊了很多以前改河的往事,知道了那些战山河民兵连的战友们,已经有走了的,缝纫师傅谢加恒和他儿子谢学孟也都先后去世了,我告诉谢排长,你看到墙上挂着的哈喇油盒是闺女给我买的,那年去南邢村部队营房看电影时,那晚上我的脚是真的崴了。一顿饭我俩吃了三个多小时,谢排长的从军经历我一直也没问,我也不想听他说。他临走时,只把他送到大门口,没远送他,在大门口我不自觉的唱起了那首《九九艳阳天》,谢排长再见,这就算我送给他的礼物吧。两个月后,谢排长开着车回来了,他说去啬泉村的房子没找到我,就来了张家台村了,那天他带来满满的一车南方土特产,广西壮锦、柳州螺蛳粉、百色芒果、武鸣沃柑、玉林三黄鸡、阳朔金桔、沙田柚,谢排长如数家珍,一袋袋、一包包的往屋里拿。中午在我家吃饭,我请来了村书记和敬月叔以及本家二哥二嫂作陪,我向众人介绍说,谢排长是山前东邢村的我表哥。我从饭店要来了十二个大菜,席间谢排长说,他是正团级退休的,老婆和他离婚了,一个人住在东邢村的老家,目前工资一万多,敬月叔说,我家二闺女佑佑,已经不在西点军校做客座教授,去了驻美大使馆做了军事参赞,目前已经从正师级升任成少将军衔。这些我都不知道,闺女常和她老师通信。饭后,我领着谢排长去了兆汉哥的墓地,看到墓碑后他什么也没说,又好像想起了什么,自言自语着“我也有个活人墓,目前还在云南的麻栗坡”。原来谢排长战场上死里逃生,已经被当做烈士了,后来他爬悬崖、过沟壑历尽千辛万苦,三个月后才被边防民兵救过来了。谢排长恭恭敬敬的向着我和兆汉哥的墓碑行了个军礼。然后握着我的手说“保重吧”开车走了,这次我没唱“九九那个艳阳天”。往事如烟,所有的一切都已经烟消云散。唯有兆汉哥是我永远忘不掉的,难忘那年。后记:那年的系列故事,婆婆妈妈的讲完了,回头看看,竟然是索然无味。开头引人入胜,情节跌宕起伏,结尾回味无穷,由于水平有限,我没做到。语言不够精炼,对不起大家了。如果你把六个故事读完了的话,我在这里说声谢谢你,给你添麻烦了。今天恰巧是父亲节,祝天下的父母身体健康、幸福快乐。古人云: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你做到了吗?再记:谢谢你,读懂了我写这六个故事的初衷,这个结果,我在《赶集》里就已经故意蕴含了,可能当时有人会想,有情人终成眷属是最好的结局,其实,谢排长与张姑娘的初恋只是青春期的萌动,对爱情还不懂,处于年少懵懂无知,张姑娘的初嫁,是为了母亲的病,加之魏志刚人品问题,致使张姑娘在魏死后,想到了一大段的人生感悟,但是此时她还不懂爱情,只是体会了些生活的艰辛,为了孩子不得不活下去罢了。自从遇到了兆汉哥,生活有了希望,才知道什么是爱情,她唱出了“我们的生活比蜜甜,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大病初愈后,她报答兆汉哥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魏佳佳改成张佳佳,这是此时她仅仅能做到的。第三次不叫婚姻的婚姻与爱情直接不沾边。这里不表。兆汉哥去世后,她为了孩子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冒着“妨男人”的名声去做“陪床保姆“给孩子赚学费。几次次想“兆汉哥在多好啊”。当突然有钱了的时候也这样说“兆汉哥在多好啊”。对兆汉哥的爱自始至终,活人墓,执意在墓碑上写上张英莲的名字时,她已经想到谢排长还会再来找她了,为断其再续前缘,她表现出的是对兆汉哥何等的忠贞。吃饭时当谢排长说是团长退休的、离婚了、工资一万多、目前单身住在东邢村时,她带谢排长去看了她的墓碑。明确的告诉谢排长,你啥也不要想了。我俩不会再有爱情。吃饭时,借敬月叔之口也说了,佑佑已经是少将军衔,谢排长的傲气已经去了大半。看了墓碑后,谢排长无奈的说出那句“保重吧”,也是对这次张家台之行之目的的终结。悲剧是以死人终结,喜剧是以结婚剧终。这个结尾没有去套用“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模式,我不知道算喜剧还是悲剧。反正生活中是有这样的事情,我只是把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记下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