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能座舱:汽车智能化关键赛道,三大核心环节龙头梳理

 mrjiangkai 2023-07-10 发布于山东

近年来,随着汽车智能化浪潮来临以及自动驾驶高速发展,智能座舱已成为整车智能化发展的核心构成,市场需求持续提升。

未来的造车关键点正逐渐的从驾驶体验向出行体验转变,智能座舱或将成汽车智能化趋势下最先迎来的快速发展方向之一。

作为汽车智能时代双子星,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有望伴随汽车电动化的浪潮蓬勃发展。

智能座舱:汽车智能化关键赛道,三大核心环节龙头梳理

车的智能化体现在座舱的持续升级,当前已从传统座舱的机械仪表盘、车载收音机等,发展到具有生物识别、驾驶员健康的智能助理座舱。

我国是全球汽车行业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智能座舱作为人车交互的第一入口,有望快速发展。

根据毕马威《2023年智能座舱白皮书》,预计到2026年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达到2127亿元,2022-2026年CAGR约17%,渗透率有望从59%提升至82%。#汽车##自动驾驶##智能座舱#

2022-2026年国内智能座舱市场规模CAGR约17%:

智能座舱:汽车智能化关键赛道,三大核心环节龙头梳理

关注乐晴,洞悉产业格局!

智能座舱行业概览

汽车座舱即车内驾驶和乘坐空间,智能座舱伴随着智能汽车产生。

智能座舱是座舱内饰、汽车电子产品与技术创新、升级和联动的重要发力点,同时也将与其他的智能终端设备,集成了智能化和网联化技术,从而可以与人、路、车本身进行智能交互的座舱,为驾驶者提供高效且具有科技感的驾驶体验。

智能座舱结构:

智能座舱:汽车智能化关键赛道,三大核心环节龙头梳理

资料来源:CSDN

根据HIS 在2021 年7 月进行的调查显示,近8 成用户对智能座舱配置有需求,其中更有17.4%的用户认为智能座舱为购车必须配置。此外,根据HIS数据,座舱科技配置水平已成为仅次于安全配置的第二大类用户购车因素,其重要程度已超过动力、空间与价格等传统购车因素。

从历史发展沿革来看,智能座舱可以说是从2015年开始的,以大尺寸中控液晶屏为代表率先替代传统中控,全液晶仪表开始逐步替代传统仪表,中控屏与仪表盘一体化设计的方案开始出现,少数车型新增HUD抬头显示、流媒体后视镜等,人机交互方式多样化,智能化程度明显提升。

电子座舱→智能座舱发展节点:

智能座舱:汽车智能化关键赛道,三大核心环节龙头梳理

资料来源:信达证券、行行查

智能座舱将经历四大发展阶段,向最终产品形态“第三生活空间”演进。1.电子座舱阶段;2.智能助理阶段;3.人机共驾阶段;4.第三生活空间。

根据罗兰贝格《智能座舱发展趋势白皮书》,目前智能座舱已从智能助理快步向人机共驾阶段发展。

就当前阶段——人机共驾来看,有如下特征:1)“一芯多屏”:芯片算力提升,中控屏的尺寸、数量增加,多屏之间由一个域控制器控制,能够无缝流转;2)多模交互:多模态交互(声音、手势)和生物识别(瞳孔、表情、指纹等);3)万物互联:5G+T-Box车联网建设,座舱实现C-V2X的移动互联;4)软件定义汽车:智能网联,空中下载软件更新(OTA),车主能持续为已购车辆添加或启动新功能。

智能座舱的发展阶段:

智能座舱:汽车智能化关键赛道,三大核心环节龙头梳理

智能座舱产业链

行行查 | 行业研究数据库 资料显示,智能座舱核心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的芯片、高精地图、交互算法、显示面板等软硬件,中游主要包括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全液晶仪表、流媒体后视镜、HUD抬头显示、车联网模块等关键零部件,下游主要为整车应用,区别于传统的Tier 2、Tier 1、主机厂的供应链线性结构,智能座舱涉及到许多软硬件的集成,因此供应商会结合所提供的不同产品类型,不断切换身份,导致产品边界不断拓宽。

智能座舱核心产业链全景图:

智能座舱:汽车智能化关键赛道,三大核心环节龙头梳理

资料来源:盖世汽车

硬件和软件是智能座舱的核心构成,以硬件为支撑,通过软件的多重表达以满足使用者个性化需求的格局正在形成。

硬件部分主要是指域控制器和各种芯片等组成的硬件平台;软件部分主要是指由操作系统、虚拟层、中间件、支撑工具等组成的软件平台。

智能座舱成为提高整车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软硬件解耦趋势下,软件部分主机厂倾向于自研,硬件部分倾向于分散外采,降低成本。

智能座舱:汽车智能化关键赛道,三大核心环节龙头梳理

过去汽车产业Tier1绝对主导的金字塔形供应体系有望转变为“圆桌派”供应圈,单项长板硬件Tier 2供应商有望切入,加之国内自主品牌和新势力的强势崛起,本土零部件供应商迎来历史机遇,有望加速国产替代。

从产品进化维度来看,座舱电子电气架构会朝着集中域式发展,集成度更高。未来智能座舱系统将实现以座舱域控制器为中心,在统一的软硬件平台上实现座舱电子系统功能。

截止2022年,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抬头显示(HUD)渗透率仅分别约4%、10%,将成为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部件。

智能座舱:汽车智能化关键赛道,三大核心环节龙头梳理

智能座舱域控制器

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是智能座舱的“大脑”,域控制器作为未来汽车运算决策的中心,其功能的实现依赖于主控芯片、软件操作系统和中间件、应用算法等多层次软硬件的有机结合。

当前座舱控制器正由分离式向集中域式发展,即单独座舱域的量产方案,后续智能座舱域有望与智能驾驶域相结合,从而实现更多的体验场景。而最终车载中央计算机的形成将进一步整合简化车内架构。

顺应趋势,车企积极推进域控制器快速落地。

主流车企E/E架构规划:

智能座舱:汽车智能化关键赛道,三大核心环节龙头梳理

从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市场格局来看,目前我国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市场仍较分散。德赛西威市场分额占比最高,达到10.86%;其次是东软睿驰,占比为10.32%;延锋伟世通、佛吉亚、哈曼占比分别达7.84%、6.68%、6.18%,市场集中度尚且较低。

智能座舱:汽车智能化关键赛道,三大核心环节龙头梳理

长期来看,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成长确定性强,步入规模化量产阶段,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单车价值量1500元左右。

智能座舱:汽车智能化关键赛道,三大核心环节龙头梳理

抬头显示(HUD)

HUD(head-up display)称为抬头显示器,指不用低头就能查看仪表等信息的辅助仪器。随着智能座舱的智能化不断提升,车载HUD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大趋势下的必然之路。

AR-HUD生动直观,成为主流发展趋势。C-HUD主要采用一个半透明的树脂版反射出虚像,结构简单,成像区域小、距离近。显示内容有限。W-HUD直接使用挡风玻璃反射成像,相比于C-HUD可支持更大的成像区域、更远的投影距离,技术已经成熟,目前成为市场主流。AR-HUD同样投射于挡风玻璃上,相较W-HUD而言,成像区域更大、投射距离更远,成像上也更为生动直观。AR-HUD使得人机界面得到了一次质的飞跃,是智能座舱的标准配置之一。

乘用车HUD主要类型对比:

智能座舱:汽车智能化关键赛道,三大核心环节龙头梳理

资料来源:盖世汽车社区

W-HUD是当前主流方案,虚像和实景结合的AR-HUD有望成为未来主流,当前W-HUD单车价值量在1700元左右、AR-HUD单车价值量在5000元左右,HUD市场渗透率或已突破拐点。

抬头显示(HUD)整体结构主要由影像源(占成本50%)、光学元件(占成本20%)、PCBA和结构件构成。目前尚未引入相关服务类软件,随着未来服务提供商的引入,将为用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

抬头显示(HUD)产业链:

智能座舱:汽车智能化关键赛道,三大核心环节龙头梳理

资料来源:各官网整理、浙商证券

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2022年中国W/AR-HUD供应商中,前五名依序为LG(39.90%)、怡利电子(21.82%)、华阳(20.95%)、水晶光电(8.53%)、麦克赛尔(5.70%)。2022年,中国市场乘用车W/AR-HUD前装标配交付上险150.04万台,同比增长38.12%。前五名分别为电装(48.48万辆)、华阳(23.05万辆)、怡利电子(22.06万辆)、日本精机(13.86万辆)、泽景(10.41万辆)。

2022中国HUD市场占比:

智能座舱:汽车智能化关键赛道,三大核心环节龙头梳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