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镵(chan)白木柄,斸(zhu)破一庭寒。 三枝两枝生绿,位置小窗前。 要使花颜四面,和著草心千朵,向我十分妍。 何必兰与菊,生意总欣然。 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 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 便欲诛茅江上,只恐空林衰草,憔悴不堪怜。 歌罢且更酌,与子绕花间。 这首词的作者叫张惠言,是清朝著名的学者,经学家,史学家。可他最让人们熟知的,却是他编著的《词选》 他的词和一般的词不太一样,他的词都蕴含一定的哲思哲理,也就是他认为的“内而言外谓之词”。意思是,一首词,除了词本身,还有其他的寓意,就是词了。 词从春天的景色写起,由景生情,由情生思,韵味无穷。 “长镵白木柄,斸破一庭寒。”这是一幅很美的春日栽花图。一个春光明媚的季节,一个宽大的庭院,和一个闲情雅致的人。 春天来了,春风和煦,正是栽植花木的好季节。他手持白木柄的长铲,挖开院子中被寒气笼罩的土壤,准备栽上几株花草。 他想把花栽到了哪里呢? ![]() “三枝两枝生绿,位置小窗前。”栽到了靠窗的花池里。这样,以后一推窗,就能欣赏到美丽的花影了。看似很简单的语句,却营造出让人陶醉的画面。 现在城市之中也很容易看到这样的场景,也有很多人把花草栽在窗户的护栏上。但古人栽到“小窗前”是出于喜好;我们栽到“小窗前”是迫于无奈。 城市飞速发展,高楼大厦不断林立,那一方小小庭院,似乎越来越远,甚至需要我们用一生的精力去换取。 “要使花颜四面,和著草心千朵,向我十分妍。” 词人的花栽好了,他似乎很满意,说:“要让花朵四面开放,连同千百棵中心正在勃发嫩叶的绿草,共同向我展示出最美的春意。” 他貌似不像普通的闲情雅致者,还有点“强人所难”的意思。 一般的养花者,大概不会要求花朵必须要为他展现最美的春意。而诗人在这里说:“向我十分妍”。我精心养护你,你就必须把你的美丽全部奉献给我。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妄测,张惠言的本意或许并非如此。 ![]() “何必兰与菊,生意总欣然。”很美,也很有深意。 一阵清风吹过,诗人看着眼前的花草,忽然意识到,何必一定要栽植兰花与菊花呢?普通的花草,一样可以给人带来盎然的生机。 很有哲理的一句词,一瞬间点醒人的迷茫。 人生不必太过执着。过分执着,只会让我们的眼界越变越狭窄,从而失去一些我们本该拥有和得到的东西。 佛家有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纵然窗外如流往事,内心依旧安然。 ![]() “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这句有一种音律美,仿佛不是读,而是唱出来的。 这大概就是文字的魅力,诗词的魅力吧。它存在生活中,又超脱于世俗之外,经久不衰。 早晨的风,夜里的雨,傍晚的烟,是它们酿成了春色,但它们也会摧毁春色。 事物都有两面性,正如《论语》所言:“得于斯者毁于斯。”既可以成就你,也可以毁掉你。 风助花势,雨添花容,烟增花意,但反过来,当它收起晴日的温柔,暴露出原有的本性,也会加加速花木的凋零。 虽然我们提倡“逆天改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更要学会顺势而为,避免自食苦果。 ![]() “便欲诛茅江上,只恐空林衰草,憔悴不堪怜。歌罢且更酌,与子绕花间。” 特别喜欢最后这一句,有一份旷达与透彻。 他说“败落的野草,荒凉憔悴,不值得留恋。我们感也感慨过了,歌也唱完了。那就让我们重新斟上一杯酒,一同绕行花间,及时欣赏眼前的春色吧。” 如此旷达的人物,如此哲思的词句,真是让人上头。 他和苏轼的词不同,苏轼的词景象磅礴,篇幅之间尽是豪迈,少有忧愁。 这阙词很包容,很客观。就像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全都囊括在里面。 他说,人生本就没有一帆风顺,你也不要刻意去剔除那些失意彷徨的岁月,就让他们在你的生命里吧。 让它们为你酿造一壶酒,酒的名字叫——回味。 我相信,你会感谢它们的。 🔽 🔽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点击在看,感谢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