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取得四次战役胜利的彭德怀回国养伤,没想到美军马上抓住了志愿军的致命弱点,好在危难时刻毛主席随口说了一个战术,反败为胜。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我们的战神彭德怀彭老总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将自大傲慢的美军打得狼狈不堪,接连取得四次战役胜利。 这使得自诩为世界警察的美国不知如何面对这一局面。他们迅速撤销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场中的所有职务,并由陆军上将李奇微接任。 李奇微并非寻常之人,受过良好教育。与高高在上、喜欢炫耀的麦克阿瑟不同,李奇微是一个非常务实低调的军人,具备严密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 上任后,李奇微第一时间与与中国军队交战的美国士兵进行了交流,详细了解中国军队士兵在作战时的食物补给和武器装备供应情况。 美国士兵的交代中,李奇微得知中国军队在战场上时刻携带着大量食物和武器装备。这让他立即意识到了问题的重要性,于是他迅速进入作战室,对我军使用的军事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过程进行详细研究。 经过几天的分析,李奇微得出结论:中国军队缺乏长时间持续攻击的能力。 联合国军队拥有强大的海空优势,有效地控制住了中国军队的后勤补给线。这使得中国军队不得不依靠人力和牲畜,艰难地通过崎岖的山道,扛着背着弹药和粮食进行运输。 中国军队以凶猛的进攻姿态出现,但实际上只是表面上的'礼拜攻势'。因为我军一旦士耗尽自身携带的弹药和粮食,攻势也就无法继续下去。 李奇微发现了我军的致命弱点后,立即展开了研究,制定出一项毒辣的磁性战术。 在这个战术中,美军不再直接与我军展开实质性的战斗,而是采取缠斗状态,时刻保持接触,却又不给予我军机会发起有效反击。他们巧妙地利用掩护物,如飞机和坦克,迅速穿插并迂回包围我军。 同时,他们还派遣空降兵与地面部队紧密配合,快速切断我军的退路,形成无法逃脱的包围圈。 这种战术对我军造成了巨大的困扰。以往我军擅长的正面推进和两翼包围等战术策略迅速失去了效果。敌方勇敢无畏地展开快速反攻,使得我们的通讯联络手段显得落后,容易陷入各自为战的劣势。 如何破解李奇微的战术,如果找不到办法,我军的处境将异常凶险,我军该怎么办呢? 当时,彭德怀因积劳成疾离开前线,掌握着朝鲜局势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邓华。毛主席意识到迅速破解李奇微的磁性战术的重要性,他要求邓华立即返回国内与他和彭德怀商讨对策。 在商讨对抗策略期间,三人因都来自湖南,很快就用家乡话展开了关于破解磁性战术的讨论。他们的谈话中,渐渐涉及到童年时代在街头巷尾向商贩买牛皮糖的经历。 彼时的经济条件艰难,孩子们只能拿着少量的钱去购买牛皮糖。商贩会用小榔头将牛皮糖敲成小块,然后卖给孩子们。尽管每个孩子只买一小块,但因为有众多孩子买,商贩每天都能卖出大块牛皮糖。 随着笑声响起,三人感觉到一种奇特的默契。然而,毛主席突然打破了欢乐氛围,说道:'邓华,你可以运用商贩敲碎牛皮糖的做法来应对李奇微的磁性战术。' 在与美军作战时,我们可以进行适度的小规模和有限目标的进攻,展开局部歼灭战,像敲碎的牛皮糖一样零敲打掉美军的队伍。 于是,在毛主席的指示下,邓华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个比喻转化为实际行动。他的眉头渐渐紧皱,脑海中浮现出各种可能的战术方案。彭德怀则注视着邓华,他虽然身体不适,但内心却充满期待和信任。 毛主席巧妙地以'零敲牛皮糖'的典故激发了邓华的思维,要求改变过去追求大规模歼灭敌军的战略。邓华深受启发,回去后立即撰写了《论朝鲜战争之持久战》一文。 我军开始摒弃以往的作战模式,转而重视修建坚固的防御工事,包括广泛挖掘坑道等防线,紧守阵地。与此同时,我军采取灵活机动的小规模出击,不断歼灭敌人孤立突出的零星阵地。每次的战果看似微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积攒的胜利却丝丝累进,堪比一场大规模战役的成果。 这一策略的关键在于解决了中国志愿军战场后勤补给不足的问题。他们巧妙地迎合了美军试图切断补给线的图谋,使敌人的阴谋化为泡影! 志愿军开始展现强大的战斗力,很快歼灭了数万名美军士兵。面对这一局势,美国意识到无谋挣扎的毫无意义,迅速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正式结束了抗美援朝战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