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选择就读这所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几个理由

 科教评论 2023-07-10 发布于江苏

作者:特立独行的苗疆狼

[摘要]

针对社会、互联网“扬”老牌名校“抑”研究型新校给考生及家长填报志愿带来困惑的现象,从高校教师和考生家长的视角,以上海科技大学这所新型研究型大学为研究对象,对其办学定位、办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学生水平、办学条件、办学环境、科研水平、办学质量、存在不足等多个方面对学校进行了客观、全面的考察,诠释了孩子最终选择就读上海科技大学的原因,目的是想给那些希望在未来从事科学研究、创新创业工作的考生及其家长在填报志愿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字]办学定位;办学质量;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志愿填报

最年轻的“双一流”高校正以无穷的魅力吸引无数优秀的学子

我们一家放弃了几十所985知名高校就读的机会,选择去上海科技大学实现梦想,既不是一时冲动,也不是听了别人的忽悠,而是全面考察了国内高校半年,反复权衡做出的主动选择。2022年高考结束后,儿子的考试成绩不是太好,也不是太坏,只考了全省700+名次,理综发挥不好,比预期结果低了30分以上,算是历史最低分吧,离他的目标学校还有10+分的差距,最后按B计划,选择到上海科技大学读物理学专业。

一年多来,很多朋友、同事碰到我都会问我孩子在读哪所大学,听到我的回答后,无一例外,都收获了朋友们一脸的不解和同情,基本一个表情:哦,读上海科技大学,很好很好!只要努力,在哪所大学读都能成才。当他们知道孩子的分数后,更是一脸茫然,觉得省排名700+的分数读上海科技大学而非顶级985高校,我们全家是不是都疯了。毕竟,一所新建不到10年的新大学与那些百年名校相比,无论地位、名气、校友圈、科研积累、办学经验,都无法相提并论,这是不争的事实;再翻翻网友的帖子,一边倒地倾向于顶级985高校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在他们眼里,选择上海科技大学,要么是分数不够,要么脑子有病。现在,我的孩子已经在上海科技大学读了一年的书,暑假还自觉在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有时还通宵达旦实验,为CUPT竞赛做准备。每次交流,他总是自信满满,对上海科技大学的生活、学习非常满意,上海科技大学就是他理想中的好大学。

回到本文主题,是什么让我们一家选择上海科技大学呢?我努力从事实出发,不带个人主观感情,用大量篇幅来说明这个问题——

87.3米高的景观塔成为学校的“精神地标”

第一、选择让孩子就读上海科技大学与我们作为高校教师的视野有关。我和爱人都是大学老师,爱人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一所普通大学的心理咨询老师,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援助工作,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深度而全面的了解;我毕业于一所985大学,亲历整个培养过程,知道985大学的样子,毕业后在一所211大学任教,做了15年教授,是省级高校金师(教学名师)、五项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学校学科带头人、学生心中好老师,也是国家级新工科、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高校经历、教师身份让我们对当前高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有着充分的了解,学校都在干什么、学生又都在干什么,学校存在什么问题、学生存在什么问题,我们都十分清楚,这是我们渴望并选择新型大学就读的思想根源。当然,在C9高校求学,无疑也曾是我们和孩子的梦想,如果能进TOP5高校就读,做梦都会笑醒,因为这些得到国家最大支持、拥有最多资源的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虽然还有不少有识之士仍在质疑这些国内顶级学校对世界、对人类的贡献度,但是不管孩子学得如何,得到名校光环加持仍然是绝大部分家长和孩子一直追逐的梦想。长期在高校工作的经历和作为高校教师的角色,我们了解学校办学、学生学习方方面面的事情比其他家长会多很多,看问题的角度也会大不一样,读一所好学校、找一份好工作并不是我们重点关心的问题和任务,培养孩子具有独立判断、自由思想、批判精神、创新能力、健康灵魂等才是我们第一等看重的,所以无论学校名气有多大、历史有多长,只要具有这样培养能力的学校就是我们的首选学校。孩子在这样的学校求学,其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并可以在未来的世界大变局中担负起一定的历史责任,成为对社会对人类有更大用处的人,这才是我们的期待。选择什么样的学校,读什么样的专业,从孩子出生后就一直是我们研究的课题,特别是高三整整一年,更是与孩子反复研究、商量,同时还多次咨询在TOP10高校当教授博导的朋友,所以选择上海科技大学就读,是我们研究的最终成果,不是心血来潮。事实上,与其说我们选择了上海科技大学,还不如说上海科技大学给了我们一次发现并成就新未来的机会

自然科学课程是本科生都要学习的内容,在上科大无论是什么专业的本科生,都必修信息、生物、数学、化学等课程。

第二、选择上海科技大学于我们不走寻常路线的做事风格有关。不从众、不人云亦云、独立思考、自主行事一直贯穿于我们的生命历程。体现在对孩子培养中,我们不要求孩子考100分、不争做前10名,坚决不在起跑线上抢跑、偷跑,身心健康、快乐生活、不戴眼镜、懂点艺术,成绩中等偏上、学习留有余地是我们对孩子的所有期待。孩子的小学基本是玩着长大的,上的是以农民工孩子为主的民工学校,作业少、不补课,下午四点放学后除了60分钟左右的钢琴训练,一般都要玩到晚上睡觉之前;学习心态轻松,不比成绩排名,不给老师送礼以获取荣誉或被重点关照,即使儿子小学的毕业考试排名在几十名之后,我们也未曾紧张过,分数能达到85分的目标就好,我们相信孩子像树一样时间到了会成为大树,像花一样时间到了会自然盛开。儿子的初中和高中住校,我们管不着,成绩时好时坏,经常有100分或100名以上的差距,我们戏称他喜欢坐过山车。周末回家,儿子两天半的时间也是以打游戏、补睡觉为主,很少见他写作业、看书,我们不着急,睡好觉并且开心也是人生的大事。很难想象,他中学六年就玩了近300款正版游戏,到现在我仍不知道其游戏竞技水平如何,只知道他的知识产权意识远超过我们。高考是我们想避开但无法避开的坎,我们对反反复复做题只为提高几分成绩从而把别的孩子压在排名之下的低效做功深恶痛绝之,但我们不得不端正心态积极面对,我们要求孩子努力去学就好,不要在意分数和排名,人生可以有失败,最后读什么大学都可以接受,只要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相匹配就好,是不是985高校并不重要。“身心健康、中等偏上、不戴眼镜、懂点艺术”等是我们期待的目标,所以儿子大学的目标定位从来不是TOP2,而是“华五”,上不了“华五”,上海科技大学是首选。儿子高考达成了他的目标,我们也活成了儿子期待的父母——允许他成长为他想要的样子,结果自然是家庭和谐、母慈子孝!从读农民工小学到读私立初中、省示范高中,再到读上海科技大学这所“双非”学校,我们一直都不走寻常路——这条别人不理解的路。一路上,很多朋友曾苦口婆心地告诉我,千万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一定要从娃娃抓起、从重点小学抓起,一直读到985大学。可在我们的心里,就算从顶尖985大学本科读到世界名校博士后,孩子为我们家长争得了面子,但可能输了他们的健康和幸福,结果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多少惨痛家庭的经历和实践已经证明,只有适合自己的学校和适合自己的专业才是最好的,勉强去读一所顶尖国内大学可能会适得其反。我们认为,作为父母,如果把自己的人生和大学目标强加在孩子身上,选择学校时从众跟风、人云亦云,以自己的喜欢代替孩子的兴趣,可能才是最大的灾难和悲剧的开始。

诞生于浦东张江热土,一所可以让孩子拥有无限发展可能的学校

第三、选择上海科技大学就是想与一群家庭背景相同的孩子在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学校一起“卷”。中小学时,我们一直拒绝孩子过“卷成绩”的生活,过考99分的就是差生的生活,过到处补课牺牲玩耍时间的生活。我们不想孩子过早地冲刺、起跑,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只要正常努力,学有余力,自己在自己一个人的跑道奔跑就好,永远不与别人家的小孩在成绩上比高低,永远不让自己的孩子活成别人家孩子的样子;而在大学,我们期待孩子的目标会不一样,在心智和身体都基本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希望孩子可以多用些力、多使点劲,必要时可以适当“冲刺”、努力去“卷”。学习目标、人生目标可以高一些,格局可以更大一些、视野可以更宽一些,不能只满足于找好工作、获高薪水,要有马斯克的境界,经常想想自己能为世界、为人类、为国家做点什么事、贡献点什么力量,并努力做好准备。而上海科技大学就是这样一所可以让孩子拥有无限发展可能的学校,其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完全可以满足孩子去“卷”、去发展并成就自我。能与一群背景、理想、信念和目标大体相同或相近的同学在同一个地方共同拼搏,一起“卷”科研、“卷”创新、“卷”未来本身就是很有吸引力的事。儿子的大一就充分说明这个问题,以他的信息导论课程为例,平时作业的难度和工作量看着就让人瑟瑟发抖,全英文描述自不必说,每次作业要花数小时,甚至数天的时间思考和完成,还有Project需要完成的数百行让很多985高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望而却步的程序代码量,上海科技大学的非专业学生也应付自如。这样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985”的标签,但其货真价实的研究创新、解决问题的本领也不会输于任何学校培养的人才。

图书馆的方体玻璃立面让人倍感清爽

第四、选择上海科技大学是我们坚信学校能给孩子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这个结论,得益于我们对上海科技大学这所新的“双非”大学的全面系统地考察,把孩子交给上海科技大学来培养,我们放心。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曾带孩子考察过清华、北大、香港大学、武汉大学等境内外名校,希望给儿子从小树立更高的大学奋斗目标,让我们一直不解的是儿子在北大竟然不允许我们给他拍照。孩子逐渐长大的过程,也是我们成长的过程,我们的目标已不再是考上好大学,而是拥有更好未来。我曾带儿子一起参观西南联大,从中得到很多感悟,一所在中国边陲办学不到八年的高校,在艰苦的生活、教学、实践环境中,培养出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数十名两弹一星科学家和百余名院士,成为世界顶级高校,不得不引起我们更多的更深地思考。我认为其成功的秘密有几点,一是一流的教师队伍,西南联大的很多老师拥有国外顶尖高校留学经历,拥有很宽广的国际视野,很强的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二是一流学生群体,刻在石碑上的那些名字很多都出身不凡,家庭背景强大,一些学生还拥有历经数代的中国精英家族血脉传承;三是一流的教育理念,教育家办学、以学生为中心,自由的选课机会、自编的教材内容,自由平等的师师、师生学术交流与互动氛围,唯实求是严谨的治学风气。一切成功和失败皆有原因,西南联大办学能给我们不少启示。反观我们现在的顶尖高校,自建国以来,就没有培养出世界级大师,没有产生影响人类发展的基础性、原创性成果。怪不得钱理群教授曾说我们的高校一直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怪不得钱学森先生提出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这个问题。现状是,国内最顶尖的大学每年消耗着国家数百亿的科研经费,发表了无数顶尖论文,可是哪些才是我们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哪些才是对世界、对人类的未来有深远重大影响的成果,我们找得出来吗?多年前,某自称已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教授跟我说,他们学校是一所二流的教授把一流学生培养成为三流人才的学校,其观点也许有一定的片面性,既打击了学校,也打击了学生,还伤了教授们的自尊心,但相信这所大学的很多教授都不会反对这个观点。我们也问一问,难道这就是社会、家长、考生所期待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样子吗?那么,让孩子读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对的呢?从小孩出生的那一天起,作为家长,我们就没有停止过对这个问题思考。20年来,我们一直期待有一所能像西南联大这样的世界级大学在中国诞生,让孩子可以在其中获得更好教育。幸运地,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西湖大学等这些新型研究型大学先后应运而生。我相信在未来30年,以上至少一所大学能够复兴中国世界顶级大学的荣光,小孩选择上海科技大学当然也是朝着这个可预期的未来奔去的

打卡留影,必备背景

第五、选择上海科技大学是因为学校有国际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很喜欢上科大的小规模、国际化、研究型的办学定位小规模,体现在招生上,与每届动辄四五千人或者更多的学校相比,学校每届只招500名本科生,是真正的规模小,4:1的生师比,让生均经费和资源的确很富足,三个学生一间宿舍、每个学生一个图书馆座位、一个学生两位导师的待遇在全国绝无仅有。国际化,学校与斯坦福、耶鲁等世界100+顶级高校建立了紧密办学和科研合作联系,为师生拓宽国际视野、走出去参与学习和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果愿意,所有学生皆可通过“3+1”通道与世界最优秀的老师和学生一起在最先进的实验室里工作,30%以上的学生可以直接申请到国际著名高校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上海科技大学让孩子的梦想更易实现;学校近100%的课程使用了与世界同步的全英文教材保证了教学内容常上常新,30%的课程采用英语或双语教学,确保了学生英语水平时时在线,让学生与国际学生和教师交流畅通无阻。研究型,每个孩子从大一就可以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同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学术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其创新能力培养得到有效保障。实践证明,上海科技大学不少本科生已经可以在顶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向世界传播新知识,部分研究水平甚至超过了很多高校硕士毕业生水平,受到顶级大学的青睐。双导师,帮助学生成长无忧,生活导师带着孩子一起享受生活,帮助孩子解除学习中的烦恼,学术导师带着孩子可以从大一就开始参与研究唤起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为以后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孩子在大一就进入了CUPT竞赛组,经常要到实验室做实验,经常要阅读论文文献、做PPT并在小组中做Presentation,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学生中心,我们很喜欢学校“学生发展中心”的办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在孩子上学之前,我研读了学校所有专业的课程体系,发现学校的课程方案确实与发达国家大学是一样的,都是基于厚基础、宽口径及基于学生个人成长和学科素养的安排。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在学校实行的完全学分制进校转专业制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上,学校消除了班级制的同时也消除了官僚主义在学校中的滋长,让学校回归学术本位,学生一人一张课表,满足每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进度安排自己的课程,实现了因材施教,选课制给了学生真正的课程、教师、学习时间段的自由选择权利。厚基础宽口径,理工科所有学生都要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线性代数、生物、信息导论、经济学导论等多门通识课程,这样课程安排在国内大学并不多见,如:“经济学导论”让学生懂得现代社会经济运作的规律,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创新创业作铺垫,国外的重点大学基本都会开设,而国内开设的学校并不多;信息导论课程分为程序设计、信号处理、图像处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多个模块,让学生对当前新兴的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充分了解,大量的编程训练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很多研究生直呼这是一门难度直逼硕士研究生水平的课程,这与传统985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相比提升了几个档次。物理、生物、化学这三门通识课则为学生未来科学研究理想打下初步基础。通过这些课程相互贯通,学生可以从事更多的交叉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未来可以适应更多的工作岗位。学校的课程体系还有很多像自然科学、人文、艺术、设计方面的通识选修课,帮助塑造发展更全面、灵魂更丰满的学生。课程体系的另一个特点是英语和体育课程的安排,一般学校的英语课,是要学四个学期占12学分的大学英语,而上海科技大学的英语只分两阶8学分,基础英语4学分和人文英语4学分课程,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免修4学分基础英语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能熟练使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学校的体育课也与众不同,采用的是俱乐部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体育项目学习,游泳则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学会,使学生不再害怕溺水,为生命安全加了一层保障。

精致化且国际范的创新型大学

第六、选择上海科技大学最重要的原因是学校的硬核实力。学校办学历史虽短,但短短10年,就进入了国家“双一流”大学的行列,发展速度之快,令不少所谓的百年高校汗颜,原因是学校汇聚了一批一流的学生、一流的教师队伍,学校拥有杰出的校长一流的办学理念、一流的实验设备、一流的科研产出、一流的办学区位,我很期待学校成为第二所西南联合大学。校长,不应该是有行政级别官员,而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优秀的教育家,在某种程度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办学成果,上海科技大学拥有全国高校最硬核的校长——江绵恒,他是留美博士,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研究经历,洞悉世界顶级大学办学规律,对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发展方向了如指掌、洞若观火,70+的年龄还在一线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作为榜样和灵魂人物,有他在,学校的发展就一定会蹄疾步稳、快速向前;一流学生,选择上海科技大学的学生,大都有不错的家庭背景,虽然不完全是精英家庭,但也可算是中产之家,家长们的学识、境界、勇气都很不一般,孩子们更不用说,都有能读中流以上985高校的水平和实力,与TOP10高校学生的分差大部分是随机扰动的结果,没有智力上的先天差异,不会造成培养结果上的不同;一流师资,学校近100%的教授都拥有顶尖名校本科、博士学位及海外名校教学科研经历,他们的国际视野、科研水平、创新能力不用怀疑,加上诺奖获得者、几十个院士加盟,学校教师队伍阵容足够豪华,学生在这样师资队伍的教导下,想不优秀都难;一流质量,学生中心的办学理念与国际充分接轨,毕业生80%左右的升学率、30%左右的出国(境)深造率、45%左右的国内保研率,及学生创新创业质量和水平,使学校就业质量多年稳居全国前列,充分说明了学校办学模式带来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已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孩子毕业前程无忧;一流科研,学校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实验室、科研设备,甚至有投资上100亿的大科学装置、国之重器,再加上周边的中科院所属实验室、实验设备的加持,为学校科学技术发展与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产出了骄人的科研成果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参与创新研究提供了条件;一流成果,短短十年,学校在国内国际排名逐年上升,现在已是国内TOP50,这是总人数成果排名结果,如果按个人平均科研产出排名,上海科技大学则可稳居国内TOP5,一流科研条件、一流科研成果一定能帮助成就一流的大学。身处这样的环境中,想不成才都难。

蕴藏无限生机,走出不凡之路

九十多年前,梅贻琦先生在就职演讲中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样的观点。我个人的理解是,大学要有大师支撑才能“大”,大学要能培养出大师才更“大”。有大师支撑是大学办学基础,能培养出大师是大学办学质量。按梅先生的观点,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顶级大学有多少大师在支撑办学,有多少大师级人才被培养出来,这个问题谁能回答。我很佩服那些没有获得一项诺贝尔奖或等同荣誉的国际大奖,却宣称已办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校的勇气,其自信才是真正的世界一流。毫无疑问,大众追捧的所有985高校都很好,都是中国好大学,都为中国科技发展、人才培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曾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是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发展大变局,这些高校不同程度碰到了发展“瓶颈”,悠久的办学的历史既是荣耀,也是包袱,就像疾驰的列车,要换道、想调头难上加难。这也许就是国家支持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西湖大学这些新型研究型大学诞生的原因吧。

宿舍楼群有着乐高般的层次感

上海科技大学现在还很年轻、积淀还很少,这是不争的事实,离国内TOP5顶级名校还差九十多年甚至百年以上,如果我们非要把上海科技大学与这些百年名校相比,就要使用公平的指标,如:年均产出比、人均产出比、产出加速度等。把学校设立以来所有加权成果除以办学年限得到年均产出比,把学校办学以来所有加权成果除以学校曾经任教的所有老师和在校的所有学生之和得到人均产出比,把每一周期(如5年)的所有加权成果减去上一个周期的所有成果得到产出加速度,有兴趣的机构可以做做这道算术题,什么学校好,什么学校代表未来,一目了然。很多人只看到百年名校在百年前种下的树遮天蔽日,但没有看到树干上苍老的容颜和被虫子啃咬留下的千疮百孔,只看到新型高校刚种下的树枝瘦叶少,没看到这些树底下肥沃的土壤和蓬勃的生命力。因为年轻,学校目前存在四个显而易见的缺点:一是学校是“双非”学校名气不够大,对于没有长远规划想大学毕业早早就业的学生选择上海科技大学就读未必适合,因为学校没有“985”标签加持,学生在国内找工作、考公务员短期内可能会受到用人单位冷遇,想选择到上海科技大学读书的学生最好是怀揣当科学家理想的学生;二是学校一些教授很年轻教学成果不够丰富,一流教授的科研水平是一流的,很多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不足也是因为教授们年轻,教学经历浅,教育教学水平可能还要进行数年磨炼,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级一流课程还有短板,还需要教授们数年的打磨,这是规律。不过,也正因为教授年轻,才能懂得年轻人在想什么,才能带领年轻学生成就美好前程,也才能让学校具有无限可能、无限未来;三是学校缺少历史积淀,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偏少,这也是年轻学校必须经历的过程,须知要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其成果必须历经数十年积累和沉淀,成果转换的经济效益也往往需要数十年的实践验证,拥有那么多富有朝气的年轻科学家的上科大,很多科研成果已站在领域顶端,假以时日,国家级科研奖励一定会拿得手软;四是学校的毕业生还很少校友资源不够丰富,虽然学生创新创业获得了不少融资,但还没有出现呼风唤雨的商业领袖、业界大咖,也还没有出现在体制中行政领域内的高层领导者。我相信再过10年,这些顶尖人物都会一一出现。这是我能想到的上海科技大学的四个不足,根本原因是学校还很年轻,但时间自会弥补这些不足。所以,敢于选择上海科技大学就读,更多地是需要家长和孩子对未来预判能力,以及勇于挑战未来的精神

科学的抉择,源于真正的认识

总之,我们选择上海科技大学,从未动摇和后悔过。作出这样的决定,花了我们近一年数百小时的功课,在充分研究了学校的优点和缺点的基础上,结合我们自身家庭和孩子的实际情况作出的郑重选择,既不是大众心中的疯子,也不是朋友心中的傻子。作为过来人,我并不建议家长和学生听了网络人士或朋友的建议,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来报读上海科技大学,倘若这样,即使进入学校也可能收获不了快乐。上海科技大学是培养精英的地方,要让孩子做时代精英,在学校要付出超过高中时期多倍的努力,要牺牲很多玩手机、玩游戏等娱乐时间,孩子没有心理准备轻率来上海科技大学就读只能收获痛苦,没有错,我的那从来不熬夜且曾经玩过300款正版游戏的大一儿子,这段时间还在学校通宵达旦做实验呢。学校只招500名本科生,机会非常难得,要留给那些对未来有长远规划的学生,留给那些想“立志、成才、报国、裕民”的孩子们,特别是未来想从事科学研究、致力于解决类似“卡脖子”方面的问题,且想一直读到博士的学子可以认真考虑这所学校,想从事高科技领域、创新创业的学生也可以参考。如果孩子只想轻轻松松地获取名校的毕业文凭,借以找一份舒适、体面、稳定的公务员方面的工作,或者获得一份优渥的薪水,不建议报读上海科技大学,因为这所学校从出生起就不是为解决就业问题设立的。

校训:立志 成才 报国 裕民

奔跑吧,少年!

学校好不好,不用听到别人说什么就以为是什么,关键还是要靠自己的自由地思考、勇于质疑、独立判断的精神,主动花更多的时间研究学校是必要的功课。我们的身体已进入新时代,思想水平也是时候进入新时代了。选择或不选择上海科技大学之类的新型研究型高校都是对的,关键是家庭和孩子终究想要什么,想让孩子在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我给出的孩子读上海科技大学的所有原因,不需要再解释,如果能帮助家长和孩子增加一个思考的角度就达到目的了。否定我们选择的人,可以批评我们是傻子或者疯子,无所谓,因为他们了解不够,希望他们像我一样花数百小时功课去调查、去研究、去比较,相信其想法一定会改变。

2023年06月21日修改

2023年07月07日二次修改

文章由作者授权独家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