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毅军传奇统领米振标在赤峰

 捉光凑影 2023-07-10 发布于内蒙古

  说起米振标,赤峰年令稍长一点的人差不多都清楚,他出生寒微,当过俘虏,任过林西镇守使,热河都统,是平息巴布扎布叛匪的英雄。

        毅军统领米振标(1859~1929),字锦堂,陕西绥德县田庄乡米家沟村人。米振标出生于贫苦,从小双亲早亡。同治年间,米振标被毅军当做战利品俘虏,当过马夫,做过伙夫,曾经是最普通的兵丁。

        自清末太平天国运动肇始,各地的武装风起云涌。清朝为镇压起义运动,出现了地方武装势力,如曾国藩的湘军、左宗棠的楚军、李鸿章的淮军、宋庆的毅军等部队。

        宋庆的毅军因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创建,历经了清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的清末四个时代,先后参与了剿灭捻军,左宗棠西征,甲午中日战争,庚子之战,镇压辛亥革命等等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 至清宣统帝退位后,毅军又经历了北洋政府的袁世凯时代、皖系时代、直系时代,直到奉系张作霖时代才被国民政府所收编。

        米振标因为得到了第三代毅军首领姜桂题的赏识而提拔,并成为第四代毅军统帅。

        ①林西镇守使前敌总指挥。

       话说光绪末年,米振标因战功当上了清左路步军统领,驻扎在京郊通州,已经是负责拱卫北京的直隶部队的重要一力量。民国二年(1913年),外蒙哲布尊丹巴在库伦独立。内蒙古的乌珠穆沁亲王乃登也在沙俄的唆使下,妄图背叛中国,寻求“蒙古独立”,他们纠集蒙古武装近万人,包括奈丹扎布(笫一路)、巴布扎布(笫二路)等,大举进攻热河。袁世凯大总统任毅军统帅姜桂题为热河都统,率部20营前往昭乌达布防,镇压叛军。姜桂题率部抵达承德时,任米振标为前敌司令,用兵坝外,驰剿漠北。叛军窜入内蒙后,气焰极为嚣张,在很短时间内,先后侵占了昭乌达盟(热北)和多伦、张家口以北及阴山北麓广大地区。叛军所到之处,焚烧村落,抢掠寺庙集镇,虐杀民众,各族人民不堪叛军的蹂躏,纷纷逃亡。林西、经棚、多伦,则是库伦叛军进攻的重点。

        此时,在游格吉庙,第一路奈丹扎布叛军组织近万人,经贝子庙等南下,进占内蒙古各地。在赤峰北,叛匪窜至大王庙、什巴尔台、米思庙、浩尔图庙、黄瓜梁、五十家子、朱尔沁庙等,包括巴林右旗在内,人民承担叛匪兵课税,进献马匹粮食,纷纷逃离住所。当时任热河第都统的昆源率部迎击叛军,结果却连连失利,损兵折将,林西、经棚、多伦前线瞬间形势紧张了起来。为了打击剿灭叛军,北京政府又先后从各地调集大批援军,包括于有富混成旅,皖系将领陈文运骑兵旅(从张家口赶赴多伦支援剿匪,察哈尔与热河两路人马遥相呼应,挺进多伦、林西。察哈尔副都统兼多伦镇守使傅良佐令陈文运麾下骑兵二团留守多伦,骑兵一团星夜驰援经棚。又令于有富率部驻守大王庙)。而热河剿匪总司令、毅军统领米振标率所部的1400余人,以及热河北路巡防马队两个营、步兵一个团,也于民国二年(1913)3月进抵林西附近的刘家营子、什巴尔台一带。米振标、常德胜(副)所率领六个营为:米营(米振标的次子是管带,因年龄小,所以就由副营长马帮带代管);刘营(管带刘殿起,刘大肚子);王营(管带王怀有);石营(管带石成金,绰号石大牙);姜营(管带姜瑞朝,绰号姜牙子,姜桂题之侄);高营(管带高×x,炮营)。当时,米振标公馆在二道街毅军镇守使署内(现县政府院),常德胜公馆在南街五道街(现县社院)。

       6月初,米振标与傅良佐商定了反击叛军作战的整体计划,即米振标从什巴尔台向他他庙、乌泊罗河进攻,防止敌人向南逃窜;淮军统领乔建才率骑兵500人在经棚向北看准机会对敌军堵截;而傅良佐率部专攻黄瓜梁的敌人。


米振标

  ②阿鲁科尔沁追击战。

       6月14日,米振标联合热河北路巡防队统领张玉春及第一团团长奎文共3000人经过与外蒙独立军与叛匪激战,6月26日攻占了他他庙。随后一鼓作气,向阿鲁科尔沁喇嘛罕庙(天山口境内)、浩尔图庙(今左旗境内)一带进剿敌军。时喇嘛罕庙有叛军1500人防守,背倚东西腾格里乌拉山(天山),据险而踞。敌共分三股:一股在天山前正面,一股占据右翼天山山顶,一股在天山左翼。6月27日,米振标下令:步兵一营留下来保护辎重,自己亲率步马炮三军猛攻喇嘛罕山(天山山系一个山峰)山前的正面之敌,在米振标的带领下,部队迅速攻占了山头,然后在山头上用火炮轰击敌人的左翼,同时派骑兵一队从右翼迂回敌后。经9小时激战,攻占山头10多处,叛军见抵挡不住,便向北退向阿鲁科尔沁坤都王爷府王子庙。28日,米振标越战越勇,再度攻下坤都王子庙,击溃敌军2000余人。但是由于坤都王子庙周围一片洼地,无险可守,米振标只得于30日撤回米思庙(距林西县城五六十公里)。7月2日拂晓,叛军400余人占领险要之处以后,分三路向米振标的部队突击,米振标当机立断,立即指挥部队反击。叛军依山据险,拚死抵抗。下午,米振标手下的步兵队与叛军展开白刃格斗,骑兵从旁迂回包抄,间或用火炮轰击,一战连续夺回山险10余处,击毙叛军头目4人、士兵200多名,叛军被迫向西北阿鲁科浩尔图庙败退,米振标下令炮营以炮火实施火力追击,又炸死叛军多人,随后,米振标回防什巴尔台(距林西县城五六十公里)。


袁世凯

  ③林西保卫战。

        8月底,为了加强多伦的防御,陈文运、李际春等要求将驻防经棚的淮军撤回多伦,经棚则由毅军接防,并请卢永祥、米振标派部队向蓝旗、白旗、大王庙、克里更进攻,使敌首尾不能相顾,以减轻叛军对多伦的压力。9月10日晨,米振标派毅军统领常德盛等率骑兵两营、李管带率步兵一营,从什巴尔台驰援五十家子等地,并将调往经棚的骑兵部队调回作为预备队。常德盛率领骑兵占领了乌泥江左岭,步兵营占领了珠尔沁庙,叛军退向五十家子。11日,常德盛率队攻占了五十家子东十里之太白庙后,乘胜追击,在石门沟突遭叛军200多人围攻,常德盛指挥骑兵奋力冲杀,将叛军击退。随后退守珠尔沁庙。9月17日,米振标率部将围攻林西的叛军击退。18日拂晓,叛军又分十余路向林西猛烈进攻。米振标下令部队抢占山险,分头抵抗,经两昼夜激战,给叛军重创,再次将叛军击退。10月1日,叛军围攻林西,常德盛所部在北大营子与叛军激战。2日,叛军1000多人三面围攻刘家营子,毅军以步骑炮五六营拼死抵抗,将叛军击退。林西城三面被围,毅军坚守孤城,士兵筋疲力竭,子弹告罄,形势危在旦夕。10月22日,米振标令毅军步队和石得山骑兵团进攻珠尔沁庙,中途遇见叛军,连战连捷。叛军放火焚烧了巴林王府以后向西逃窜,林西城这才转危为安。10月29日,米振标与奉军吴俊升部支援部队一鼓作气,收复经棚、大王庙、陀螺庙,攻克五十家子、珠尔沁、什巴台,追敌于乌兰坝后,外蒙独立第一路军奈丹扎布被彻底逐出赤峰北。几次战斗下来,毅军阵亡将士多人,葬于林西城东大簸箕沟内的60亩义田中。

       毅军统领姜桂题令米振标采取稳步前进的战术,先肃清林西周围百余里内的山贼、土匪、叛军残部,以解后顾之忧,然后再攻克经棚。1913年底,外蒙叛军陆续向库伦败退,沙俄妄图控制整个蒙古地区的图谋遭到了可耻的失败。随后,姜桂题向北京政府奏请委任米振标为林西镇守使,率本部人马驻守林西,以防止叛军卷土重来。

        由于剿匪平乱有功,米振标被民国政府任命为热河省帮办兼任前敌司令、林西镇守使。他率二十多个营的兵力在林西、经棚驻防。米振标在林西东北今修造厂一带建忠烈祠,内有阵亡将士英灵灵,正殿廊下为木制碑文,以祭祀他两年镇守林西阵亡将士数百人。碑文为米振标统领亲撰,文曰:

盖闻恒康画像,悍夫见而动心;忠武立祠,壮士闻而兴感。况驰驱沙漠,气已慑胡,叱咤风云,脑犹涂炭者乎?垂兹荣誉,精诚实贯乎日月。不有表彰,雄志将腐同草木。爰效史鱼直笔,记作传书。愧无司马宏文,丕扬光烈,敬修短引,聊寄长情。

维中华民国新纪元年,岁次壬子,外蒙肇衅,内寇边隅。警告朝传,戒严夕布。振标奉命董率毅巡陆游诸将,会师林西,驰剿漠北。军威所至,匪势披靡。卫戎谨严,足固吾圍矣。何期多防失策,骤撤西藩。天假强胡,乘虚捣瑕。当是也,一旅孤悬,群酋丛集。以数千之众,御五路之冲,强弱显分,危机瞬息。然而我枕戈义士,爱国男儿,矢志敌前,气吞胡远,以死勤事,拒战兼旬,卒能力解重围。追奔逐北,不一月,而沿边要隘,一律完全收复。腥膻涤尽,骨暴堪怜。虽报国捐驱,曾邀特典,瞻家恤后,足绥英灵。第念绩既树于遐荒,名宜称于没世。古人有建楼勒碑以纪功者,敬仿此意,共醵金资,就邑之中段,开拓数楹。颜曰:“忠烈祠”,设坛坫而祀焉。岂特慰先烈之心,盖以作军人之气也。呜呼!秋霜春露,亦罔问于幽冥,尚武教忠,礼原资夫观感。并书颠末,昭示来兹。

        米振标驻防林西期间,多次查看林西县城区防守形势,见林西短垣不足持久,又矮又窄,毁坏较多,实不坚固,就又于民国三年(1914年)令兵士群众将低矮城墙加固增高。“修筑后的城墙东西南北各长1 518米,总长6 072米。城墙高4米、宽2.6米,四个城墙角各修1座炮台,四面城墙每面各修2座炮台。各面城墙建城门一座,用青砖、方石砌筑,城门楼高5米,门板高3.45米,宽3.3米。门楼上镌字,北门曰受福,南门曰受禄,东门曰受功,西门曰受勋。福、禄指民生,功、勋指防御蒙匪建立功勋之意。在巴林草原上,一座城池拔地而起,城门七彩旗帜和毅军的军旗猎猎生风,如定海神针,顺着草原的季风,向四面八方,传递着平安,传递着福居之地的信息,也传递无限的商机”(见《林西县志》。在姜桂题、米振标争取下,袁世凯下令“豁免林西民国三年应征粮银823两余”。

        毅军军纪很好,好百姓秋毫不犯。军饷又足,其司令部驻地也引来商贾众多。毅军司令部设有缉查处,专司部队纪律,日夜巡查,百姓皆认可。

        米振标的妻子李氏患病,为求神助佑,在米振标倡导下,林西各行各业施善,捐款请了曾在毅军中当过兵的吕春光为监工,择址西北城墙角修建了老君堂一处。 1920年,在林西驻扎八年的毅军奉命开拔,林西百姓得知毅军撤走的消息,自发组织起来欢送毅军。当知道毅军要从南门走时,北街、南街的大小商号都在路边摆摊。东西街的商号也把货摊摆在北街、南街。路两边摆满了成口袋的烧饼、点心及其它物品,准备馈送毅军将士。老百姓夹道欢送毅军,毅步兵排队前进,骑兵牵马徐徐而行告别。米振标见如此场景,也是异常激动,我们没为林西父老乡亲做什么事,乡亲们这样盛情欢送,我们感到非常惭愧。为了领下百姓的心意,毅军将士收下了一部分食品及其它礼物。


军阀派系

  ④剿灭巴布扎布。

        巴布扎布,生于清光绪元年,曾任彰武县警察局大庙区官。宣统三年十一月,外蒙古库伦活佛哲必尊丹巴,在沙俄的支持下宣布独立,成立了“大蒙古帝国”,自称日光皇帝,巴布扎布携带家人及几十名部众投奔外蒙古库伦政府,被哲必尊丹巴封为镇东将军、镇国公。巴布扎布屡次率兵侵犯我国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攻的重点。面对复杂动荡的时局,大事大非面前,时任昭乌达盟盟长、阿旗王爷的巴咱尔吉哩弟及辅国公旺沁帕日赉站稳立场,坚决反对独立,并尽其所能,以负责任的态度认真对待自己的旗和整个昭乌达盟的事情。“1913年,哲布尊丹巴令巴布扎布带领自己组织的“平边军”,开进内蒙古东部,号召各旗给予支持。昭乌达盟巴林右旗勤本庙的转世喇嘛拉哈巴敖斯尔,因为自己老家是喀尔咯蒙古,哥哥又是喀尔喀尤格珠尔庙的转世喇嘛,是哲布尊丹巴的安抚东疆部长的关系,蒙古刚刚宣布独立之机回到老家,拜谒了哲布尊丹巴,在巴布扎布手下充当团长,带领了200多名士兵,称之为'包格达(圣人,指哲布尊丹巴)的军队’,在巴林左、右旗和阿鲁科尔沁旗招兵买马,迅速达到了1000来人。由于声称是包格达的军队,很快得到了各旗各界各方面的拥护和响应。阿鲁科尔沁旗北部嘎巴楚庙的喇嘛敖东公和甘珠尔庙的喇嘛二世(旗笔帖式图明嘎的哥哥),带领一些喇嘛和俗人,加入了巴布扎布的军队。敖汉旗四台吉、达尔杰梅林等也参加了包格达的军队。他们扬言要攻打林西,夺取林西县城,把汉人军队从林西、从昭乌达盟甚至从内蒙古赶出去,统一内、外蒙古,要建立独立的蒙古国”(见《阿鲁科尔沁三百年》)。

        1915年10月,北京政府下定决心剿灭此匪,派遣林西镇守使米振标、多伦镇守使萧良臣率领精兵,对巴布扎布进行围剿。1916年春,巴布扎布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组织数万武装,以复辟清室、迎回隆裕太后为名,先后出兵进犯辽宁、吉林等地,被奉军打败。而后率军南下侵扰热河,偶尔还会侵扰北京郊区。保卫北京城安全,时任林西镇守使的米振标首当其冲。巴布扎布分兵进攻开鲁、天山、林东等地,米振标感觉唇亡齿寒,连忙派兵援救。巴布扎布得知林西空虚,遂派兵突袭林西,毅军疏于防备,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四营管带石成金所统部队被巴部8000骑冲击包围,损失惨重,石成金殉难,残部退入城中死守。巴布扎布由簸箕沟、东山分三路进逼林西。

        当时驻林西毅军副指挥常德胜率大部正驰援开鲁县未归,林西城城内连官带兵只有1000多人,米振标下得知外派两营大部被歼,遂令严防死守,巴扎巴布三次攻城均被击退。由于巴部炮兵教官日本人醉酒,绘错了米振标指挥部,在东门外东山上炮击的落点多落于城墙外。后来,巴布扎布的部队攻占北门外的高地东营盘,巴扎巴布站在高地上亲自指挥攻城。米振标悬赏下令炮兵对准巴布巴布开炮,炮兵许克武只用了三炮就把巴布扎布炸死并炸死多人。见巴布扎布的部队立刻大乱,米振标率军乘势出击,击败敌人,俘虏日本顾问3名,敌残兵败将在逃跑途中遇到了来援的毅军,又被击毙200多人。撤退时,叛匪用色布敦庙檀木火化巴布扎布尸体,用白布带走骨灰。巴部余众2000人,自此一蹶不振,有的投降张海鹏或吴俊升,再未大规模进犯林西,此战成名的米振标也被升任热河副都统。


哲布尊丹巴


地方武装


  ⑤当上毅军大统领。

       1921年,毅军统领姜桂题在死前向北洋政府举荐米振标为毅军总司令,姜桂题作为第三代毅军统领的建议,北洋政府自然同意,于是米振标当上了毅军第四代也是末代统领。


清军


毅军

  ⑥倒向直系打垮汲金纯成为热河都统。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一直在直隶附近地区活动的米振标,倒向直军首领吴佩孚,吴佩孚下令他率部进攻热河。米振标不负吴佩孚之望,在滦平打败奉系汲金纯主力,攻占承德、赤峰,将汲金纯的势力驱逐出热河,汲金纯 28师在毅军的截击下,狼狈逃回东北。赶走奉军后直系派来王怀庆任热河都统,他的第 13师也开入了热河。但王同时还兼有热察绥巡阅使和京畿卫戍总司令之职,不常驻热河。吴佩孚遂委任米振标为热河代理都统(帮办),并授将军府骏威将军,所以热河的事务常由帮办军务米振标代办。还是在汲金纯任热河都统时,崔兴武参加了米振标的毅军升为帮带。第一次直奉战争时,直系米振标毅部队驱赶奉军汲金纯部,就是米振标部张连同马队重要一员李守信歼灭了汲部的一团炮兵,夺获其新从德国买来的八门野炮。新任热河都统米振标,将张连同游击马队调驻开鲁,防守热河北部门户,马队李守信部驻阿鲁科尔沁艾根庙。崔兴武、李守信、尹宝山等在开鲁时是均是米部热河马队张连同手下的一员。后三人渐得张连同的宠信,尤其是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张连同倒向奉军,任东北边防军骑兵独立第9旅旅长,崔被提升为该旅一个团团长。1925年,崔兴武、李守信所在的独立第9旅旅长张连同在敖汉下洼被宋哲元部击败被俘,后又释放亡走北京做寓公,部队独9旅交由崔兴武带领,同年崔兴武贿通奉军参谋长杨宇霆正式接任旅长。民国十三年(1924年),阚朝玺为热河都统,派遣崔兴武驻军赤峰街,为骑兵旅长。1928年12月29日,东北保安总司令张学良正式通电宣布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独立第9旅改称国民革命军东北军骑兵第17旅,崔兴武任旅长。1924年秋,第二次直奉战争,冯玉祥、胡景翼、孙岳与米振标共同发动“北京政变”,通电全国主和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政。不久,胡景翼任河南军务督办,米振标任帮办。米振标率毅军抵达河南,联合胡景翼的国民二军击败镇嵩军和直军,占领河南全部。


新军

  ⑦接受奉军收编告老山海关。

        1925年, 米振标的儿子米国贤想要扩充军力,于是趁着直奉大战,奉军在河南作战失利之际,抢掠奉军的几百条枪支。当时因为张作霖年轻的时候在毅军里干过,所以奉军对毅军一直很尊重很客气,也没想着要吞并毅军。但米国贤这一次鲁莽行为,却是自取其祸,奉军于是在开封突袭毅军主力,毅军战败。米振标为了保住儿子只好表示愿意交出毅军的指挥权,将毅军整编制的送给奉军。张作霖答应了米振标的请求,下令派专车将米振标和其相关属下送到北京担任安国军政府顾问的闲职,随后去山海关养老,米振标于70岁时病逝于山海关。

(参阅:林西县志、赤峰市志,林西县文史、赤峰市文史,阿鲁科尔沁志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