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意最初就是一根痒痒挠

 取经的兵 2023-07-11 发布于湖北

如意吉祥图案起始于商周,发展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明清时,几乎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

中国人的如意,又称“握君”、“执友”或“谈柄”,是由古代的笏和搔杖演变而来。最初只是一柄“挠痒痒”,史料记载最早出现是在东汉,当时人们用它来搔手顾不到的痒,可如人之意,故名“如意”。

汉代以后,时至魏晋,由于文人喜欢炼丹服药,因此经常会出汗身痒,于是那时的文人便养成了手持如意边瘙痒边讲玄学的习惯魏晋时,它特别流行。一根窄长的柄,顶端卷曲像一只半张的手,代替人挠手所不能至的后背。

《高逸图》中竹林七贤里的王戎,在树下踝足跌坐,手里就拿着一柄如意,文学家庾信说他,此时此刻正在“舞如意”,但其实他还用来挠痒痒。

于是在民间,越来越多人使用不求人,一块木条、一节竹片,稍稍加工整理,便是简易的痒痒挠,说话时握着,逛市集时挥着,无事可做时也拿在手上。

人们说,手执如意,挥洒如意。可是人生在世,真正挥洒如意是很难的,只要力所能及不求人,便是称心如意了。

到了唐朝,如意不再只是“挠痒痒”,半张的手变成了一个灵芝头,嵌刻着云海纹,或一些杂花纹,备受武将们喜爱。

后来,如意变成了一种艺术品。雕刻了许多纹路,灵芝纹、卷云纹,也有许多装饰,中国结、喜结、寿结、蝴蝶结。

大型如意通常是厅堂的陈设,放在最中央,小型如意则作为互相馈赠的礼物,不管寿诞、节庆,还是升官发财了,都以此表达对对方吉祥的祝愿。

'联通万事如意’电话卡,是中国联通湖北分公司于200112月发行的一张定向充值功能的手机电话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