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瓯柑甜 周末,天气晴好,受姜先生之约,我同单位一行人赴茶山摘瓯柑。 已经不是生人了,自从认识了姜先生,便成了茶山的常客。每到果子熟的季节,必定让你眼饱口饱。 五月的杨梅,六月的桃,冬腊瓯柑肩上挑。茶山就是这么任性,把自己的全部精华给了这漫山的果树。 还没进院子,姜先生在院门口笑脸相迎。瓯柑递过来,一尝,满口汁水,甜中带一丝苦味,大家赞道:好吃,地道的瓯柑味。姜先生笑道:“今年的头道果子!” 大家坐下来休息一下准备上山。姜先生笑意间讲起这瓯柑的故事。瓯柑是温州的名品,有千余年栽培史,早在唐代便列为贡品。在温州民间素有“端午瓯柑似羚羊”之颂,并广为流传。瓯柑可退烧、治咽炎等热性疾病,每到端午,家家户户以高出其他水果几倍的价格去买瓯柑,让全家老少都要吃上几个。储藏得法、越春不烂的瓯柑,还有清心消暑、祛毒降血压等功效,是矿山、井下、砂石厂、炉前接触烟煤硅尘等的工人的枕边佳肴。温州依山傍海,温润的海洋季风带来特别好的空气,人宜居果易扎根。如今温州遍地果园,经改良后的农副产品同其他地方的特产一样销往全国各地,而茶山的瓯柑更是因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其独特而优良的品质。 在茶山的各个路口,都有山里的老乡卖瓯柑,一筐一筐摆在路边,光泽照人,有的瓯柑蒂上还留有两三片绿叶,绝对的现摘现卖。 姜先生带上扁担箩筐开始上山。山路曲折陡峭,路的两边一垄一垄耕地呈斜梯状上升,瓯柑树一棵挨着一棵像列队的士兵,蔓延到那边的山坡上。 “大家好啊,爬山莫怕吃苦,我家的瓯柑树还在上面,果子大汁水甘甜,大家一定要去品尝!”一老汉吧唧着烟斗扛着锄头过来凑趣道。“爸,忙了一上午,该歇歇了。”姜先生道。 姜先生的父亲是这片果园的开垦者之一。当年这边山坡还是一片荒草地,村里的一帮热血青年在政府引导下,开荒种植果树,其中就有这些瓯柑。如今山下大学城开启一个崭新的传奇,很多村民不再上山打理果树,而是在城里上班挣钱。村集体成立合作社把各家各户的果园捆绑起来外包给有实力的服务公司,集中管理,形成产销链,果园的收益每年如同存在银行里的钱一样产生利息分给各个股东,也就是一众村民。大家乐呵着呢,不用进山劳作,这边工作拿着工资,那边坐享果园红利,双丰收啊!姜先生的父亲年岁已高,不适宜去大学城做事。服务公司返聘他为果树种植顾问,他自己也执意留下几棵瓯柑树,平常寻一下上山的乐子。 几下聊得起兴,老先生精神矍铄,健谈不倦,我们都称他为老姜头。他建议我们在市里呆得久要常常去郊外山林换换脑子,走动走动,听听大自然的声音。他带着我们在果园里转悠,每碰到一棵有年头的古树他都要蹲下来说说它的历史,还特意扒拉开那钉在树根部刻有年份的铭牌,有的有两百多年历史啊,引起大家一片赞叹声,大家觉得一股甜润的气息直达胸间。好不容易到达他的果园,众人眼前一亮,金黄色的果含羞依偎在厚实的柑叶之中,像一个个灯笼挂在树梢,点缀在这曼妙的半山腰。走近一看,多数瓯柑黄中带点绿色,揪住一个用力一拉还不愿意下来,像铁蛋似的躲在柑叶下。 冬天已过去一半,霜打千叶,万花凋零,它的孪生姐妹柑橘早把硕果奉献出来,而它还要经过冬天寒气的洗礼才出佳果。老姜头说,这样有点青色的瓯柑里面已经熟透了,现在采摘便于储存,春后不溃。我用带弹簧的小剪刀,看准一个一刀下去蒂断柑落,迫不及待的剥开尝鲜。这瓯柑皱纹满布,奇丑无比,皮虽厚实,动手一剥,皮和瓤分开得明明白白,不像柚子、文旦皮那样把里面的瓤裹得严严实实。金灿灿的瓣放入口中,果液便涌入口腔,那酸甜中带点微苦、沁凉鲜美的味道,几乎把我醉倒。 感觉自己有点贪心,吃了一个又一个,就像老姜头说的,敞开肚皮吃,不上头。大家纷纷动手,摘的摘,尝的尝,赞的赞,忙得不亦乐乎。旁边垄子里已经有人提着满筐瓯柑下山了,我发现他们摘的瓯柑并不大,都是从合作社外包公司打理的瓯柑树上摘下来的。一位同事开口笑道:“老姜头,就你家的树果子大,是不是有什么真经没传给别人!”老姜头一脸的骄傲,一阵风吹来,这一身翠绿的瓯柑树摇晃着身姿,像是在向人们致敬。 老姜头站在树旁,不住地吧唧着烟斗风趣道:“这几棵树都认识我了,是我的孩子,今年天道好,政府又大力扶持,又出钱又上新技术 ,到处大丰收啊,这些瓯柑树没给我丢脸,堪称这一片林子里的果王!”姜先生说,父亲一辈子只干了一件大事,种了一辈子的果树。年青时带领大家搞果园开发创收致富,没少吃苦啊,一上山就是一整天,有时饭都顾不上回家吃,就用饭盒带上山对付一口。大家不仅要开荒打地垄改良土壤,还要精选品种搞嫁接。在种苗的生长初期要把它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护理。它怕大风吹,怕大雨冲洗露根,怕天干大太阳暴晒,护理得不好,很多树苗容易夭折,每每死了一棵,就是一个损失,要心疼愧疚好久。等它壮大出果要好几年,这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啊!父亲现在不缺勤,蹲守山上研究果树的生长秉性,传授给需要的人。顺着他的手指看去,那边山坡上的果树长势不比他家差,群树吐绿,万壑含翠,丰收的笑声传遍茶山内外。 我爬上一棵树,那朝天长的直挺挺的枝干上的瓯柑才是最大最好的,往往只挂两三果。还没等老姜头提醒,“唉呀”痛得我一声惊叫,原来,瓯柑树的里面,有不少长长的青刺虎视眈眈的拦在前头,没注意到就刺破你的皮肤,给你下马威。我跌坐在地上,用手压住出血的胳膊,众人揶揄,馋嘴的挂彩了。老姜头提议道,你们人多搭人梯呀,再用竹竿勾过来。大家异口同声地笑道:这主意好! 几经努力,几大筐瓯柑满满当当,已然红日三竿,我们顺来时的路下山。来到姜先生的院落,他给我们每人准备了一塑料篓子瓯柑,当我们准备付钱时,他说什么都不要。 茶山地方小却人情温暖,即使是小搓一顿,端上来的必是杨梅美酒,小酌两杯醇香扑鼻,顿有乐不思蜀之美感。不大的院子,他一家人笑逐颜开,顿觉蓬荜生辉,我看见了四季安康、风调雨顺带给茶山人脸上金子般笑容。 ![]()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 操金元,笔名:金元。1979年出生,湖北蕲春人,温漂一族,热爱旅游,热爱文字,热爱写作。其作品《福叔的字据》《塘河船上人家》《喜为瓯柑》《我与阿长》《我与温州日报》等刊载在温州日报上。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