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8年,大明内阁首辅张居正回乡为父奔丧,路过政敌高拱家门不请而入,这得意忘形之举激起高拱尘封十年旧恨,亡前一招,竟成张居正死后惨遭灭门的推手 1572年,大明穆宗皇帝驾崩,10岁太子朱翊钧登基,昭告次年为万历元年,拉开万历皇帝48年统治的帷幕。 万历初年,内阁辅臣张居正与幼皇贴身太监结党,勾陷内阁首辅高拱“欲废新皇,拥立周王为帝”!万历母亲李太后闻奏震怒,懿旨:裭去高拱所有官职,遣回原籍,永不叙用! 张居正升任内阁首辅,同兼万历帝师。他“代帝摄政”,开启了大明帝国中期“重昭令、整吏治、肃纲纪、强武备、厘地籍、增赋税、振经济”的万历新政。 张居正以铁血手腕,在披荊斩棘的改革中鬼挡灭鬼、佛挡杀佛,锐不可挡。万历十年即见成效,大明王朝迎来中兴之光,枯木逢春、万物峥嵘。 嘉靖以来大明政局颓靡、国库亏耗、边防松废的垂暮之风为之一改,社稷安靖、民熙物丰、国库充盈、百姓乐善,北“虏扰”、南“倭患”偃旗息鼓,四海夷族宾服归顺。 为褒奖张居正辅政有功,万历亲书“元辅”、“良臣”予以奖赐,又晋封太傳衔、盛享伯爵禄。 1578年,张居正父亲逝世一周年,万历恩准张居正回乡理葬,并亲赐一枚银印,上镌“帝赉忠良”四字。 权倾天下的张居正乘坐在32个轿夫抬着的特制大轿从京城出发,旌旗飘飘,仪仗招摇,锣鼓喧天,护兵卫队簇拥开道,,一路浩荡向故乡行进,所到之处,万人空巷,风光无限。 行抵河南新郑,路过早废陋居于此的前内阁首辅高拱的家门时,张居正不宣而入,当他端坐这清寒简陋的旧舍里,面对着昔日政敌、现今如丧家之犬的高拱 ,真是成王败冠,好不春风得意。 此时,高拱已是垂暮之年,贫病交加。看着张居正嘘寒问暖、神采飞扬的嘴脸,高拱不亢不卑,礼貌应答,心生一计:和你这当朝宰辅、万岁爷的宠臣掰掰手腕吧,看鹿死谁手。 张居正走后,高拱在临终前写下一篇《病榻遗言》,声俱泪下揭露张居正违反《大明律》,与宦官太监勾结,欺君罔上、陷害忠良。 高拱老谋深算,把《病榻遗言》印成小册子,让家人街头巷尾广为散发,任其流传。 1582年夏初,大明王朝一代首辅张居正蓦然而逝,终年58岁。万历皇帝为其亲颁谥号“文忠”,还派太仆寺卿护丧回籍,享尽哀荣。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张居正死后三个月、坟上尚是新土,被张居正改革触碰了根本利益的旧势力卷土重来,对张居正予以清算。 旧势力上疏弹劾张居正欺君蔽主、奢僭侈专、擅权结党、谋国营私、残害忠良、荼毒海内等十四宗大罪。 万历阅奏后即谕旨:张居正不思尽忠报国,顾怙宠行私,殊负恩眷。”念其十年辅理之劳,不追论往责。 但旧势力岂肯罢休,群起攻讦张居正有谋反之心,证据就是张居正回乡为父理葬时,总兵戚继光曾派一队鸟铳作为卫士护送。 此时此刻,前首辅高拱《病榻遗言》从民间流入宫中,又“凑巧”传到万历手里,如同烈火烹油,你张居正竟是个弄权卑鄙小人!已封藏在万历心里桩桩屈辱往事沉渣泛起。 张居正身为首辅大臣,同时兼为万历帝师,在监督万历学习上如同严父待子,一丝不苟。 有一次,万历背诵《论语》时,把“色勃如也”的“勃”读为“背”的音,正巧被张居正听到,厉声大喝:应当读作“勃”!把万历惊吓得从座位上跳了起来。 在所有的功课中,万历尤为喜欢书法,小的时候就写得一手好字,时常写字赐给朝中大臣,每当听到大臣们交口称赞时,万历稚小的心里格外满足。 这又惹得张居正茬颜厉色、正襟危坐,板起面孔训诫:“帝王之学,当务其大,应专心习研国政,阅读奏章,不能有及其他!”万历只有忍痛割舍。 万历16岁时一次酒后,让两个宫女演奏新曲,这两个宫女不会演奏,万历顿觉扫兴怒起,对其“截发代首”,与此同时,还对劝诫的随从太监廷杖责打。 母亲李太后惊闻此事大为震怒!跪在先帝像前痛心疾首,欲废失德寡善的万历而另立新帝! 内阁首辅兼帝师的张居正急忙周旋左右,先是厉声喝退万历身边的宦官及近侍,又以万历之名发布一道“词过挹损”的罪己诏,万历虽保住了皇位,却丢尽了脸面! 够了!够了!不堪回首的往事让万历对张居正只有万般仇恨! 谕旨抄没张居正家产。州、县唯恐不及,满门禁锢,追逼拷掠,其长子含恨自尽,次子自杀未遂,家人饿死众多。 有人说:张居正的悲剧在于“威权震主,祸萌骖乘”。在封建社会,任何一个帝王都不能容忍相权凌驾于皇权之上。 也有人说:张居正一心谋国,立志革新,而拙于谋身,树敌甚多。 还有人说:张居正既是政治家,也是政客,为夺取内阅首辅之位,不择手段与太监结党残害同僚。 亲,您怎样看呢? 材料来源:《明史》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