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文并茂!9大保命条款案例解析!98项人的不安全行为汇总,直接到现场用

 张景涛 2023-07-11 发布于辽宁
据统计,

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大多是,

人的不安全行为,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九大保命条款”

为大家解读这九大条款。

望时刻警醒!安全第一!

#1

用火作业

必须现场确认安全措施







事故案例

2020年10月26日,某LNG公司对TK-02储罐实施贫富液同时装车改造工程准备工作。11时左右,施工人员开始管道切割作业。11时44分,赖某在没有监护的情况下独自操作SIS系统,对0301-XV-2001阀门进行强制关闭,但此阀门随即开启,LNG喷出,TK-02储罐罐前平台起火。造成7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2029.30万元。








事故主要原因

阀门隔离方式不当;违规进行SIS操作;动火安全条件确认不充分;高风险作业组织不严密。








用火作业现场必须确认安全措施

1.动火作业实行作业审批制度,现场应配备现场管理和安全管理人员;

2.动火作业区域必须远离容易引燃的物品(诸如危险化学品、木材、纸张、包装材料、油脂等); 

3.动火作业区域必须予以明确标明,并且应有必要的警告标志; 

4.为防止电弧的辐射及飞溅伤害,应采用不燃或耐火屏板(或屏罩)隔离保护操作人员; 

5.动火作业区域有关操作必须在足够的通风条件下进行; 

6.作业现场必须配置足够的灭火设备。

#2

高处作业

必须正确系挂安全带







事故案例

2014年4月1日,某石化公司新建烟气脱硫装置布袋除尘器单元入口安装,一名员工脚踩在单元入口外侧角钢处,攀高向上方作业人员递送气割枪,回撤时不慎从高20.5m处横梁坠落至高11.3m的二层钢格栅平台,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直接原因

员工高处作业过程中未按照要求系挂安全带








高处作业必须正确系挂安全带

1.高空安全带的正确使用方法:首先从肩带处提起安全带,然后将安全带穿在肩部,将胸部纽扣扣好,再系好左右腿带或扣索,最后合理的调节腿带和肩带即可;

2.高空作业一般通常是指高处进行的作业,为了防止从高空中坠落,安全起见作业者在登高和高处作时,必须系挂好安全带。而且安全带要拴挂在牢固的构件或物体上,要防止摆动或碰撞,绳子不能打结使用, 钩子要挂在连接环上,最重要的是对于安全带一定要定期检查;

#3

进入受限空间

必须进行气体检测







事故案例

2019年2月15日,某公司环保部对污水调节池进行清理作业。3名作业人员在池内吸入硫化氢后中毒晕,先后6人下池施救,最终造成7人死亡,2人受伤








事故原因

相关人员违章进行受限空间作业。

①作业前未采取通风措施,对氧气、有毒有害气体(硫化氢)浓度进行检测;

②在作业过程中未采取有效通风措施,且未对受限空间作业面气体浓度进行连续监测;

③作业人员未佩戴正压呼吸器和便携式毒物报警仪。








进入受限空间必须进行气体检测

1.在受限空间作业时应在受限空间外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2.受限空间出入口应保持畅通;

3.多工种、多层交叉作业应采取互相之间避免伤害的措施;

4.作业人员不得携带与作业无关的物品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中不得抛掷材料、工器具等物品;

5.受限空间外应备有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应的应急用品;

6.严禁作业人员在有毒、窒息环境下摘下防毒面具;

7.难度大、劳动强度大、时间长的受限空间作业应采取轮换作业。

#4

涉硫化氢介质的作业

必须正确佩戴空气呼吸器







事故案例

2014年3月12日15时40分左右,某石化公司承包商作业人员在炼油二部蜡油加氢装置进行原料油反冲洗过滤器顶部安全阀拆装定压时,低压瓦斯泄漏,造成3人硫化氢中毒,其中1人死亡








事故直接原因

安全阀出口至低压瓦斯管线的截止阀未关闭,施工作业人员在不具备安全施工作业的条件下,拆卸法兰,高含硫化氢的低压瓦斯气体从拆开的法兰处倒串溢出;外操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贸然到现场检查确认,吸入硫化氢中毒倒地。其他2人又盲目施救,导致多人中毒。








涉硫化氢介质的作业必须正确佩戴空气呼吸器

1.背戴气瓶:将气瓶阀向下背上气瓶,通过拉肩带上的自由端,调节气瓶的上下位置和松紧,直到感觉舒适为止;

2.扣紧腰带:将腰带公扣插入母扣内,然后将左右两侧的伸缩带向后拉紧,确保扣牢;

3.佩戴面罩:将面罩的上五根带子放松,把面罩置于使用者脸上,然后将头带从头部的上前方向后下方拉下,由上向下将面罩戴在头上。调整面罩位置,使下巴进入面罩下面凹形内,先收紧下端的两根颈带,然后收紧上端的两根头带及顶带,如果感觉不适,可调节头带松紧;

4.面罩密封:用手按住面罩接口处,通过吸气检查面罩密封是否良好。作深呼吸,此时面罩两侧应向人体面部移动,人体感觉呼吸困难,说明面罩气密良好,否则再收紧头带或重新佩戴面罩;

5.装供气阀:将供气阀上的接口对准面罩插口,用力往上推,当听到咔嚓声时,安装完毕。

#5

吊装作业时人员

必须离开吊装半径范围







事故案例

2012年5月21日,某项目工地起重现场,25吨吊车吊装一根直径为100mm、长8.35m,一端焊有弯头的管线至10m高的管廊上。由于吊件绑扎不牢,在提升至11m左右时撞到管廊钢结构横梁并发生倾斜。在碰撞过程中管线倾斜、滑落,击打在位于警戒区内王某的头部,导致其受伤倒地,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

一是吊件绑扎不牢;二是作业管理混乱,作业前没有向吊车司机进行交底;三是现场监护不到位,王某安全意识淡薄,虽经安全监护人制止但依然违章进入了警戒区域。








吊装作业时人员必须离开吊装半径范围

1.作业前必须填写吊装作业申请单;

2.吊装区域设置警示维护,配备监护人;

3.所有起重工作人员应持证上岗;

4.严禁人员站在吊物的下方,必须离开吊装半径范围。

#6

设备、管线打开前

必须进行能量隔离







事故案例

某炼油厂硫黄回收装置尾气烟道烧穿,紧急停工处理。2005年2月19日,施工人员进入炉内,将位于炉中部通往一级冷凝器E-101方向的挡墙拆除。随后车间技术员深入炉内检查。大约5分钟后,监护人员发现炉内没动静,立即进入炉中将技术员救出,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

车间没有指定专人负责盲板封堵工作,未建立盲板抽堵登记表,没有隔断制硫炉顶与二级转化反应器入口管线相连的二级掺合阀。氮气从二级转化反应器入口处经二级掺合阀倒串入制硫炉内顶部,导致事故发生。








设备、管线打开前必须进行能量隔离

隔离或控制能量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1.移除管线加盲板;

2.双切断阀门,打开双阀之间的导淋;

3.切断电源或对电容器放电;

4.退出物料,关闭阀门;

5.辐射隔离,距离间断;

6.锚固、锁闭或阻塞。

#7

电气设备检维修

必须停验电并上锁挂牌







事故案例

2002年6月9日9时30分,某石化公司外委维修包机组接到检修东线1#搅拌机任务。在值班电工周某停东线1号搅拌机电源后,维修工人肖某进入搅拌机内检修。15时40分左右,东线斗提机堵料,造成斗提机电源“跳闸”,当班工人清理堵料后,通知值班电工周某恢复斗提机电源,周某误将东线1号搅拌机电源恢复。16时10分左右,操作工任某误按东线1号搅拌机开车按钮,致使1号搅拌机启动,叶片打伤肖谷良头部致死。








事故原因

当班电工严重违章作业,没有按要求挂上“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标示牌,工作责任心不强,误操作送错电;操作工任某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素养,在没弄清工作任务的情况下,随意按动开车按钮,导致悲剧发生。








电气设备检维修必须停验电并上锁挂牌

1.准备:进行工作前,由作业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将确定上锁设备、准备锁具、上锁登记;

2.告知:通知受影响作业单元;

3.关断:对上锁设备进行停电;

4.隔离:对危险能量源进行能量隔离操作,如拉下闸刀开关,或进线空气开关等;

5.上锁挂牌:在能量隔离设备上进行上锁操作,并挂牌;

6.零能态:完全释放剩余能量;

7.验证:所有人员处于安全位置,再试一下,已上锁的设备能否再启动;

8.执行作业:对已有效上锁的设备进行维修、检查;

9.检查与恢复:工作结束,清理场地,与遗留工具、材料,安全设施复位,通知受影响的作业单元,检修结束,设备已处于可启动状态。

#8

接触危险传动、转动部位前

必须关停设备







事故案例

2018年6月26日1时51分,某公司承包商维保人员王某在处理热电运行部脱硫系统B真空皮带脱水机“滤布跑偏”故障时,站在滤布上,试图用踩踏方式调整正在运行的脱水机滤布,脚部被卷入压辊与滤布之间,进而身体被卷,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

维保人员在处理真空皮带脱水机故障时,在没有停机运行的情况下,违章站在压辊附近的滤布上,试图用踩踏方式调整脱水机滤布,导致身体被卷入压辊与滤布之间,造成事故发生。








触危险传动、转动部位前必须关停设备

设备在运转时,严禁在运转部位进行触摸、测量、润滑、清扫等,如必须进行时,应在关停机械设备后进行。

#9

应急施救前

必须做好自身防护







事故案例

2009年11月11日,某公司焦化装置处于装置开车前水联运阶段,在对吸收稳定、火炬系统及泵区进行氮气气密性试验时,发现系统保压困难,存在漏点。13时30分左右,因轻污油罐潜水泵抽不出水,1名承包商人员下到罐底检查时晕倒,另外1名作业人员发现后随即进入罐内施救,也晕倒在罐底。最终,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直接原因

试压氮气进入轻污油罐后使储罐氧含量降低,作业人员进入罐内前未检测氧浓度,进入罐内后发生窒息,盲目救援致使事故后果扩大。








应急施救前必须做好自身防护

1.受限空间内实施救援时,必须佩戴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

2.触电事故实施救援时,必须用绝缘工具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者将触电者拨离电源。

正确认识人的不安全行为,

并在日常安全生产中去纠正、

制止这些不安全行为,

是预防事故的有力措施。

附件1:24种不安全行为,条条致命!千万别再犯

附件2:98项人的不安全行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