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塔塔共读第二十八期 | 中国古代戏曲(一)

 塔中之塔 2023-07-27 发布于四川

风月秋声

费丹旭

   

塔塔线上阅读第二十八期【时间轴】


00:18 主持人雨佳开场

02:00 Mandy·Part 01

06:12 雨恬·Part 02

10:48 木馨·Part 03

17:16 风里头·Part 04

24:06 龙儿·Part 05

29:40 素君·Part 06

35:58 秋水·Part 07

41:38 鹤无粮·Part 08

43:56 至尊玉·Part 09

49:40 嘉宾龙韵分享

58:20 雨佳总结

61:48 BGM《汉宫秋月》--古筝

木心在这一讲中,提到的两个词特别吸引我:

底盘和至高点

“底盘”是由莎士比亚谈起的:

所有伟大人物,都有一个不为人道的哲理的底盘。艺术品是他公开的一部分,另有更大的部分,他不公开。不公开的部分与公开的部分,比例愈大,作品的深度愈大。

这让我想到先生的底盘

历史是家教;绘画是我沉默的流亡;我所秉持的道德力量,纯从音乐中来……

先生在浩劫中挺过来,全靠哲学,他又曾花了十几年时间来补自然科学……

分享嘉宾龙韵说得好:

伟大的作品得像沙漠里的树,根系要比枝干大的多。

这根系,便是作者的触角。

“至高点”正是我阅读的那部分:

说来说去,给大家一个制高点。有了这个制高点,看起来就很清楚。一览众山小,不断不断地一览众山小。找好书看,就是找个制高点。

其实,两大本《文学回忆录》便是整个人类精神贵族的家谱,那么多的宗教家、哲学家、音乐家、文学家……无疑都是一个一个的制高点,把他们连接起来,便是先生艺术的来处,如今先生也归到了彼岸的那个点。

作为此岸的读者,仰望星空,试着连连看,你能够拥有多少星座。

——鹤无粮


嘉宾分享实录
       

龙韵                    

木心读者

九零后程序员


第二十八讲 中国古代戏曲(一)


之前的分享啊,我基本会准备两到三个点。这次我就用一个点来发挥一下,看看效果如何。每个点我自己都会起个小题目,这次的点我取名叫「团圆、悲剧与伸冤」。

 团圆、悲剧与伸冤

以现代人的眼睛来看啊,中国的戏曲,按故事的结构铺成、起承转合是更接近电影,而明清的长篇小说则是电视剧的节奏。

作为长篇小说或者剧呢,整体的节奏是没有太多固定的结构的,因为够长,所以作者怎么安排是有很大的空间的。

但是电影或者戏曲不是的,至少大部分都是有一定模式的起承转合,所以每场戏必有四折,分别对应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文学形式都是始于固定的体裁,好的艺术经常来源于限制而非自由。

之前我在分享唐诗的时候就谈到过。框架是一个底子,好多作品就需要这个底子,但是从另一面来讲,一个艺术形式到了它的末路,会有一个集大成的天才,这门艺术也就基本完结了,然后就会被另一个划时代的天才给革新掉。

但一门艺术刚开始发展的时候产生的艺术家很难是集大成,而是会创造出那门艺术里最有活力最有开拓性的作品。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艺术是新的,艺术会反哺艺术家。

就这样,前人的艺术哺育后来的艺术家,他们创造出的艺术会反哺自己。

这样的艺术谱系会形成一个跨时代的生态,如果按天才论的视角来说的话就是:天才们与他们的土壤。

一门艺术即使不再活跃,她的生命力如果足够强,也会有持续的影响。譬如现在的我们国家的编剧,作家。

如果他们有看中国古代戏曲,或者就只是熟悉像《窦娥冤》、《西厢记》这样的经典,他们写出来的作品一样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影响。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谈到中国戏曲包括一直到现在的国内的电影电视剧的大团圆的情结。

这种情结呢,已经有不少人说出这个现象了,不新鲜了。甚至现在许多电影,能看得出它是为了反大团圆而故意把结局弄得很悲,但这样的手法还相对比较稚嫩,属于假悲剧的水平。

喜欢大团圆的情结,其实是一个社会心理学的问题,需要很多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从历史的问题,环境的问题研究才能说透彻。

我是从另一个视角来看的,什么呢,人是一个会自我平衡的生物,那么人群就是会自我平衡的群体。

在戏曲里、小说里大团圆恐怕还是真实生活里没有或者很少有大团圆。这个观点呢,我相信也不新鲜了。

我想往更深里说,就是如果人是乡愿乡愁的,那么人群呈现出来的也是群体性的乡愿乡愁。

而这样的群体,人数再多也出不来尼采这样的人。

我相信不是这个人群没有这样的基因,而是木心在这一讲里谈到的天时地利人和的问题。

他已经说得蛮清楚了,我之前也分享过类似的想法。

整个欧洲其实就是古希腊的传统,它经历了罗马帝国,拜占庭,中世纪,各种帝国,但它的希腊传统还是在一小群人里面传承保留没有断掉。

而且它的余荫也洒到了俄罗斯,彼得大帝杀了那么皇亲国戚和官员就是为了要学欧洲,当时么主要学法国。

结的好果子就是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样的诗人、小说家的黄金时代,因为托尔斯泰他们那群文人能读到莎士比亚,当然还有东正教的传统。

这样的地利我们没有,不然关汉卿、王实甫这群戏曲天才里未必不能出一个东方的莎士比亚。

所以说来说去,就是一个文学家要创造,他的精神资源从哪里来,对他的艺术创作至关重要。

而精神资源的品质首先就看你的制高点是什么,是儒家,是耶稣还是宇宙,创造出来的作品就会大不一样。

打个比方,就是大家平常交往聊天,有些人就比较包容,另有一些人就比较狭隘。

其中狭隘的一个特征就是一上来就给别人的观点来一个道德判断,这其实就是儒的方法。

他的制高点,到顶了就是一个道德判断。

而人性的神秘之处,就是有无穷的可能性,狭隘的人在道德判断别人的时候,其实受害的是自己,他在掐灭自己的可能性。

而且如果从社会意义上来说,一个事情有不同的观点,是非常正常的,而且非常好,这让讨论的人听的人都尽可能地站在各方的视角看问题,扩大自己的维度。

最后重要的不是讨论的结果,而是讨论的方式,这些东西就给人群打开了可能性。

其实这些东西,都是社会性常识啦。这一讲里木心提到的比较艰深的,难以拿捏妥当的还是艺术家与作品之间的比例问题。

糟糕的,或者一般的作品就能看得出作者总是和盘托出自己的东西,看似诚实但还是浅薄,这样就算不上是艺术了。

伟大的作品得像沙漠里的树,根系要比枝干大的多。

这一讲提到的戏曲作品当然也是这样的树,但他们的根系最深就到人的伦理问题为止,底盘还都是乡愿,超越不了世俗的范畴。

乡愿有什么问题呢,问题太多了。

拿我自己举例子,比如自己还处于幼稚病的时期,和朋友聊人生聊理想之类的,我和朋友经常会说人生过的快乐最重要,人只要能健康就好,人只要怎么怎么样就好。

快乐健康当然重要,但这样单纯的结论不会让我快乐健康,反而是自己蒙蔽。这样短视的幼稚病,在单个人身上可能没有那么严重,浑浑噩噩过一辈子也不算难受。

但如果放在艺术创作上,就严重起来了,因为它会影响人,会集体性地塑造人。如果还被传世,那就是跨越时代地塑造人。

有没有良药呢,有的,就是以希腊为源头,尼采为高声部的悲剧精神。这样的精神资源从20世纪开始终于传到中国,木心不就是童年在茅盾书屋里得到了哺育么。

绝望,才可能会有点希望,不然没有用的,都是乡愿,都是自恋自怜式的弱者思维。

黑格尔说希腊是人类永恒的教师,说下去,莎士比亚是人类永恒的观察者,尼采则是人类永恒的叛徒。

哪位艺术家要是以莎士比亚的眼睛看窦娥,窦娥就不冤了,他可以为人类永恒地伸冤。


主持人:雨佳

教育工作者

红楼梦爱好者


2022.12.11 塔中之塔线上共读木心活动的第28期,我们在成都,你在哪里?

目前我们共读的是陈丹青先生当年在纽约听木心先生讲座时速记后整理的笔记《文学回忆录》,今晚我们将读到第28讲,中国古代戏曲(一)。

讲到中国古代戏曲,先生上来就说,又是开追悼会。先生当然有他的道理,但我倒并没有这么悲观,因为,我的姑姑、大伯都是京剧票友,从小就有在戏院看戏听戏的经历,就在上周,还陪着自己的父亲精精有味地看了大半天的川剧。

而且,我所在的四川红学原点阅读书友会也曾做过一期《红楼梦》与戏曲文化的线下活动,反响强烈,所以,我乐观的觉得,戏曲文化还是大有人爱的。

这一讲,我以为被哲学浸润的龙韵的关注点大概会集中在后半部分,忘了这位是美剧爱好者,古今的链接这段很棒。尽管只是一个点,但信息量比较大,值得慢慢回听和咀嚼。

说起戏曲,先生又是如数家珍啊。从董解元到关汉卿再到王实甫、马致远;又从南曲北曲再到杂剧、传奇;从《窦娥冤》到《西厢记》再到《汉宫秋》《牡丹亭》,直到谈及《琵琶记》,竟大呼是有莎士比亚水准了,先生看到了古代戏曲的双烛交辉的精彩,尽管先生还是觉得遗憾,但不得不说,明代中叶后,当由南戏蜕变而来的传奇成为明清最为兴盛的戏曲样式时,时代文人大规模进入戏曲领域,那种集体性的倾情投入,依然呈现出了一种整体性的高度和水准。

想起《红楼梦》里元春省亲的一段描写:元春点戏了李玉、洪生、汤显祖的四出名曲,唱花旦的龄官拒绝唱不是自己本角的戏,不但没有惹怒贵人,还意外获得了赏赐。坚持原则的龄官固然是恃宠而骄,却也是她的本分,这些本分,让身为下贱的戏子们也自可以傲视权贵,岂不也是一番风骨所在。

而这一时期戏曲唱词里的悲凉幻灭感,正成为《红楼梦》的先声和同调!

感谢各位对活动的支持和鼓励,在文学里去靠近先生,大概是我们很多人的心愿。

附录:线上阅读名单

28讲

中国古代戏剧(一)(文本略)

——选自木心《文学回忆录》 
【链接】
【塔塔播客】第五期 |《风骚律师》:工业外壳下的手工制品
【塔中之塔】播客第四期 | 木心遗稿:彼岸的文学
【塔中之塔】播客第二期 | 塞尔达:荒野之息 - 自由の世界

塔塔视频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