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是一种力量

 木子的书包 2023-07-11 发布于山东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巴黎隐士》中写过一句话:

“我对任何唾手可得,快速,出自本能,即兴,含混的事物没有信心。我相信缓慢,平和,细水长流的力量。”

在慢中蕴藏着一股厚积薄发的力量,它来自于时间的发酵;在慢中酝酿着甜酸苦辣的人生,它来自于岁月的沉淀;在慢中见证着坚持不懈的品质,它来自于内心真正的热爱......

慢可以令你远离肤浅的浮华,让你在生命中注入厚重的质朴;慢可以令你摒弃求快的本能,让你在红尘中进入修行的状态;慢可以令你摆脱成为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摇摆的“摆钟”,让你体悟到生命的真谛......

慢,是一种力量,一种来自心底深处的力量,一种追求梦想踽踽独行的力量,一种百折不挠攻坚克难的力量......

01 让时间成为慢的朋友

很多人常常高估了一年的努力,却往往低估了十年的成就。十年看似漫长,其实就人这一生而言,假如你能潜下心来,用十年来磨一剑,那你这辈子的成就将十分璀璨,毕竟绝大部分人一生都无法做成一件事。

其实无论是修炼技能,还是提升认知,其本质是在大脑内建立神经元的连接,而要形成复杂、牢固的链接,没有时间的累积,是无法达成的,所以一切的成功都要慢慢来,让时间成为你的朋友

老子在《道德经》中曾说过:

“合抱之木,始于毫末;九层高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的这些智慧箴言,就是让我们从时间中发现人生无限的可能性,活出自我波澜壮阔的一生。

网上热传的“从厨师到高校教师的逆袭人生”的主人公韩雷,就是“与时间做朋友”的典型案例。

2002年9月末的一天,韩雷决定从工作的饭店离职,大家都劝他这样做不值得,但是他仍想试试自己的逐梦之旅。

六年的烹饪生涯,是他心中非常珍贵的一段回忆,并给了他受用至今的人生信条——诚诚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在这六年中,韩雷形容用食材雕刻花朵,那是一种像割肉一般的痛苦,他曾经为了把“花”刻好,五天雕刻了一百斤土豆;为了学会大翻勺,他买来蚕豆放在锅里,再加水练;为了掌握菜品的口味,他先吃顾客吃剩的菜,回去慢慢试验揣摩......

而他求学想法的萌芽,是偶然听到饭店里的外国员工用英语交流,他听不懂,但想听懂,那一年,他21岁。

辞职后来到天津商业大学后,韩雷是班里年龄最大的,他知道自己已经决定了就没有退路,于是从2002年到2006年,韩雷给自己安排了雷打不动的学习日程:

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到学习西院旁边的小水塘练习口语半小时;

七点左右吃早点背单词;

八点上课,午饭过后练习一小时听力;

下午两点上课,五点半吃晚饭;

六点上自习,一直到自习室关闭。

学习期间,曾是厨师的韩雷,似乎也放弃了对食物的严苛,省下来的饭钱,都被他用来买参考资料和学习用具。据韩雷后来回忆说,“有一年他听坏了5个随身听”。

就这样,在三年多后,韩雷把英语自考专科和本科的课程全部修完,并提前一年拿到了毕业证。

后来,韩雷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成为一名高校的教师,经历过考研落榜,考博失败。但他说:

“那又怎样,只要我开始了,只要不停,就永远在进步的道路上,哪怕是每天仅仅进步一点点。”

有一句话说得好:当一个人诚心诚意干一件事的时候,连上帝也会为他让路。从21岁的逐梦之旅开始,一直到39岁,韩雷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终于圆了他的教师梦,当他通过面试的那一刻,他喜极而泣......

韩雷的事例,无不证明了,只要你内心有梦想,并甘愿做时间的朋友,哪怕是缓慢地每天进步一点点,你终有一天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人生并非百米冲刺,而是一场艰苦卓绝的马拉松,唯有慢,你才能一步步地走向你的目标;唯有慢,你才能品味到做事过程中的一丝回甘,从而始终朝着心中的梦想,缓慢而坚定地前行,至于那个结果,就交给时间。

02 慢是一种人生智慧

很多人渴望快速改变,从而登上人生高峰,其实当你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你的结果往往会与你的意愿背道而驰。

《大学》中有一句话: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这句话简单来解释:要想修身,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而要端正自己的心,就要先要让自己充满了正念、善念。

由此可见,当你的认知不到位,观念不正确,要想改变自我无疑是痴人说梦。

心理学家陈海贤老师在《了不起的我》一书中,提到改变有如下四大原则:

第一,思维上的认识要到位;

第二,采用小步子原理;

第三,利用环境的力量;

第四,正面情绪大于负面情绪。

只有当你符合上述全部或部分原则之后,改变才会真正发生。

这其中的第二步“采用小步子原理”,就是要学会慢下来。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天生对重大的改变,有着本能的抵触,而对于舒适区边缘的点滴改变,则乐于接受。“采用小步子原理”,就是通过慢的力量,让大脑接受微小的改变,渐渐养成良好习惯的一种智慧。

《微习惯》的作者史蒂芬盖斯,曾一度过着十分沉沦的生活,有一次他看到镜子中的自己——皮肤黯淡无光、身材发福走样、精神萎靡不振......。他本能地想改变自己。

盖斯没有选择突飞猛进式的改变,而是“采用小步子原理”,这其中当然得益于他的认知到位。盖斯在改变初期仅仅只做两个俯卧撑,由于改变量极其小,所以他慢慢地爱上了健身,也从健身中找到了久违的快乐。

两年左右的光景,盖斯的身材就恢复往昔,人也变得精神抖擞起来,还通过写书走出了人生的低谷,见证了自我的跃迁和蜕变。

而令盖斯能根本上改变自我的诀窍在于:通过“采用小步子原理”,让改变自我不再那么困难,而点滴的改变,会形成正循环,使自己的正面情绪在不断累积,这样改变才能一直持续下去。

所以,无论是改变自我,还是修炼技能,在起初阶段,适时地懂得慢下来不啻是一条捷径,也是人生的智慧。

03 慢是一种生活态度

工作是为了生活,而生活不仅只有工作,况且只有当你慢下来之后,生活才切实存在。

作家毕淑敏曾说:

“凡是自然的东西都是缓慢的。太阳一点点升起,一点点落下。花一朵朵开,一瓣瓣地落下,稻谷成熟,都慢得很。

那些急骤发生的自然变化,多是灾难。如火山喷发、飓风和暴雨。

一个孩子要长大是很慢的。一个人睡觉,也是很慢的,从日落到日出,人才能休息过来。”

台湾作家蒋勋曾在巴黎、巴塞罗那待过一段时间。在巴黎,他看到很多房子的设计都是五、六层的结构,里面坐落着庭院,每家的窗户和房门皆是木质结构,纯粹是为了防风,而不是防盗。

这样的建筑设计,令蒋勋不由地感到一种生活美学,原来美就在生活的细节中。

无独有偶,蒋勋有段时间在巴塞罗那,看到那里的窗户都是铁质的,不过都经艺术设计过,那种铁艺的窗户令蒋勋每次工作归来,都会在一条不知名的街道上驻足逗留一番。

后来据他回忆道:“那段走在街上的时光,是他在巴塞罗那最幸福的时刻,只是因为可以慢慢地欣赏街上的生活艺术。”

蒋勋除了对西方的建筑艺术美学情有独钟之外,他还特别喜欢中国的“亭”文化。在中国文化中,“亭”一般设计在大自然景色的最优美之处,它是在提醒每个人:你应该停下脚步,懂得慢下来,去静静地欣赏眼前的美景。

我们的人生,就是一列驶向终点的火车,我们都知道自己的终点在哪,所以我们大可不必急着赶路,而忽略了沿途的美景,毕竟等我们到了生命最后,那些所谓的名利、地位、财富等皆是浮云,而唯有多少美好的回忆,才显得弥足珍贵,令人珍惜!

所以,慢是一种生活态度,而当你真正学会慢下来,才会体悟到生活的真谛,才能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正如英国作家毛姆曾说:

“一个人能观察落叶,羞花,从细微处欣赏一切,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样。”

写在最后

慢,是一种力量:通过慢,你能发现身边的美好;通过慢,你能感受生活的从容;通过慢,你能体悟生命的真谛.......

其实,相比较“快”,“慢”是一种更加高级的生活方式,毕竟唯有慢,你才能感到生活切实存在,从而能活出真实的自我,在时光的流逝中体会到岁月静好、人间值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