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农行相伴一生的父亲

 新父母在线 2023-07-11 发布于湖北

岁月蹉跎时光飞逝,悠悠星辰带走了我的青春,催老了我的容颜,却抹不掉我对父亲的爱,带不走我对农行的情.....

父亲去世已20多年了,但父亲的伟岸形象在我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总会想起父亲在农行工作的点点滴滴。父亲是1979年由人民银行划归到农业银行工作的,一直到1994年退休回乡。他的工作历程可以说是一部浓缩的农行发展史,窥一斑知全豹,我们可以通过他或他们那一代人的故事知悉农行发展的艰辛历程。

父亲是1933年12月生人,1951年他以人民银行中阳县支行的临时工身份参加工作,几年后凭借自己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转正为人民银行的员工,从此正式步入金融工作的行列。1979年国家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发展,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国家粮食丰盈富足,更为有更直接、更专业的机构支持农业生产,为农村农民服务,决定恢复农业银行。父亲所在人民银行涉农业部门全部划转到农业银行,如此说来父亲可是农业银行的元老。

据父亲生前回忆,农行中阳支行成立之初一穷二白。办公场所极其简陋,只有人民银行划拨的几间破旧的窑洞;业务人员也极其短缺,虽然招收了一批下乡回城知青作为补充,但县域以下公社(后来改为乡镇)要设立营业所,人手不够,只好与信用社合并办公,有的网点还向信用社借用职员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他们还是顺利地将基层粮站粮食收购资金及时下放,保证了农村农民的收入;供销系统农村物资采购资金及时出贷,保证了农民的日常消费需求,顺利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各项任务。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农行的实力也逐渐壮大,几年以后逐步在经济发达的公社拥有了自己的营业场所,配备了专职的业务人员,网点设施建设初步完善。

农行恢复初期,父亲被分配到中阳县金罗营业所任出纳员。那个年代货物交易媒介主要是现金,不像现在用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手段。他每月必须调运两三次现金,当时的最先进交通工具是自行车,现金的调拨缴存就是骑着自行车,公路是黄土清沙路,遇到河、沟都要扛着自行车通行,一次往返40多里早晨出发晚上必须返回营业所,保证次日营业中的现金支付。在一次调运现金时,父亲的自行车与一辆大卡车发生剐蹭,腿上拉开一道口子,但父亲想到自己一个人,又带着大额现金,不敢与车主纠缠,强忍着疼痛匆匆的离开“事故”现场,等回到营业所时鲜血染红了半条腿。后来和我们谈起此事时仍然心有余悸。我们且不说辛苦,就是路上的危险也是可想而知的。几年之后,全县农行配备了一辆解放牌卡车,用于运送调拨现金任务,如此才代替了骑自行车缴存现金的艰巨任务。看到现在的武装押运,真不敢想像当年的现金“解押”任务。

过去单位都有年终聚餐的习惯,父亲所在营业所也不例外,每年年终全体员工都回要到单位参加年终结算任务。年终结算终了,营业所、信用社组织全年唯一的一次全体人员聚餐活动。当时我还小,每逢节假日休息,我都跟随父亲到单位玩,但到聚餐日父亲却无论如何也不让我去,我叫嚷着一定要跟随他饱餐一顿,他坚决不同意,并说:“我们吃的是'肥料餐’,是由大家日常粪便积攒变卖后的款,用于年终聚餐的费用”,如此这般,我儿时饱餐一顿的奢望最终未能实现。

上世纪80年代正是国家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建设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在摸索中前进,银行资金投放还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管理体系,只是凭感觉、凭经验,跟着政策走。1985年父亲已是农行中阳支行的信贷股长,国家为了支持乡镇企业和个体企业的发展,提出“政府搭台、银行筹资、企业唱戏”的发展思路,父亲作为信贷股长,责无旁贷的承担起政策落实和实施的任务。为了选到合适的企业,他们在全县几十户企业中认真挑选,经多方考察调研,与县政府相关部门多次协调沟通,在确保资金投放安全,企业经营符合国家导向,且发展前景可观的企业作为首先对象,确定中阳钢厂、庞家会塑料厂、中阳煤气供应站等企业作为第一批投放对象。

中阳钢厂是民营企业,经多方考证,该企业法人人品好、能力强、头脑活跃且信用度极高,是一个可信赖的民营企业家。经支行党委研究决定,首选该企业作为扶持对象。中阳钢厂在发展之初是个一百多人的小炼铁厂,父亲带领信贷小组多次深入实地考察,听取专家意见,与企业管理层促膝相谈,了解企业的实际困难,并指出企业存在的问题,银企往来坦诚相见、交心相谈,彼此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农行的首笔信贷资金注入50万元,这在八十年代贫困山区的小县城已经算是“首吃螃蟹”的大事件了,但父亲还是冒着极大的风险,审批出贷了这笔资金,多年后逐步增加信贷规模达到100多亿元。通过农行全方位的大力支持,中阳钢厂在南川河畔建起一座十里钢城,到今天已发展成为一万多人的中小型企业,由原来单一的炼铁企业,发展成为集炼铁、炼钢、焦化、发电、煤炭开采为一体的、资源可循环利用的综合性企业。入夜时分,当我们开车顺着307国道穿行之时,看到厂区内灯火通明、车水马龙一片干劲冲天的火热景象。该企业也不负众望,为当地解决就业人员1万多人,每年可实现利润10亿元左右,年平均占用贷款余额12亿元,带动当地经济发展30多亿元,是中阳县的支柱企业、纳税大户,同时也是农行多年扶持的优良客户,为农行中阳支行的健康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1986年父亲负责支行的储蓄管理工作,当时全国银行内部出现货币供应紧缺,金融资金头寸紧张的现象。1988年就显现了经济危机,也就是人们闻之色变的通货膨胀。因此,调度资金、解决银行资金紧缺是摆在农行面前的头等大事。父亲按照上级分行的部署安排,开始在各营业网点开办有奖储蓄活动。那时,农行内部有有奖储蓄,但没有现成的操作流程,需自己制定操作办法,对有奖券的印制、管理等相关流程进行跟踪监督,防止出现纰漏。父亲连续一个多月没有回家,通宵达旦地战斗在工作岗位上。由于活动准备充分,资金测算精准,宣传力度强大,收效颇丰。第一期活动为农行筹集社会闲散资金600多万元,及时纾缓了农行资金紧迫的态势。其后又组织开办了二期、三期,每一期的运作他都身先士卒、积极筹办。由于工作繁重,饮食起居极不规律,父亲的胃病时好时坏,身体日渐消瘦,之后又增加了哮喘,但他一直坚持工作到1993年离岗,次年退休,于2000年病逝。

父亲对生活乐观向上,对工作宵衣旰食,他的这种高尚品德和忘我工作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父亲和他们那一代农行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三农”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很多辉煌的业绩,为农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业、农村、农行,我也是其中一员,是父亲的榜样在支撑我前行。

作者介绍:党敬平,男,中共党员,1987年参加工作,先后任农行网点柜员、信贷员、审计员、安全员等工作。

党氏家族报——汇天下党氏,报家族文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