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兵故事——他是一个“人”!

 女兵讲历史 2023-07-11 发布于海南
川医的老教授提出住房问题。不久,就在学院围墙外边,人民南路边上盖了两栋专家楼,围了一个小院子。我们当年的老师基本都住在那儿了。一年我去看到了沈佩琴老师,那时她调到省肿瘤医院了。
沈老师是教我们内科学的老师,从讲内科学到带我们实习一直都在一块儿,我们的内科医学知识拜她所赐,所以我极为尊重她。
在德阳县医院实习的时候,有一天,病房收入了一个新病人。端坐呼吸,全身水肿。肿得像个弥勒佛,眼睛都眯缝着了。针也不能打了,针打进去,针眼那儿就冒出水来了!他的诊断是明确的:化脓性心包炎。
当时急需解决的办法就是心包穿刺,把心包内的液体引流出来,解除对心脏的压迫,让心脏功能恢复,血液回流,水肿就可以缓解了。
可是当我们拿起病历的时候,傻眼了。那时候病历上还写着成份:地主。
地主。不是地主子女,他本人就是地主!那是一个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时期。我们在病房可都是穿着军装,外套白大褂的解放军哟!解放军能不能救地主???难怪我们傻眼了。
于是我们悄悄问沈老师:沈老师,他是一个地主!
沈老师很平静的回答:他是一个人,一个病人。在医生面前,只有病人,没有地主。
哇噻,多么有智慧的回答,我们如获大赦!赶紧七手八脚的去拿引流包,去拿一个大脸盆。
病人肿得无法移动,就坐在病房的一把椅子上,由沈老师做引流手术,我们学生围了一圈观摩。哟,引流出一大盆脓液!看着病人的样子就舒服多了。手术很顺利,病人三天之后看,恢复得非常好。
沈老师这句话:在医生面前,只有病人,没有地主!让我铭记于心。
由此记起之前我们在川医心内科见习的时候也有一件类似的事:
有一天,抬来一个男性患者,病很重,心衰。就停在走廊上,一个男老师在用听诊器给他查体。忽然,老师给我们招招手,叫我们围过去。然后让我们一个个的听病人的心脏,提示我们听主动脉瓣的声音。
“听听,听听,位置再高一点儿。”
“听到了吗?”
“形容一下?”
“听到了”
“响亮。”
“喔,还有呢?”
“高亢。”
“再形容一下,像什么?”
“像金属?”
“对了,像金属的声音,你们再听听,也许你们一生中只有一次这样的机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了”
喔!这么神奇?
离开病人,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梅毒性心脏病的病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梅毒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声音和高血压心脏病,风心病所导致的改变声音是不一样的。解放前这样的病人很多,解放后已经见不到这样的病人了。所以,你们要记住这样的声音,也许你们一生中只有这一次机会能够听到这样的声音了!
喔!?
老师又交代:你们去问问他有没有冶游史?
这些小女兵面面相觑,嗯?让我们去问冶游史?实在张不开这个口!
没办法,硬着头皮问吧。
蹲下,轻轻,问:你有没有冶游史?
病人听懂了,点点头:有。
喔!这个老师神了!啥检查都没做,就凭着一个听诊器就诊断出梅毒性心脏病!
经验经验经验!太重要了!
不止如此,我感觉到了老师对病人的尊重。他听诊器一听,心里全然明白了。但是他不会当着病人说,他教我们用文明的书面语言去提问,保护病人的尊严。
后来,在青海铁十师医院,我带了一个新毕业的同学。有一次,他接受了一个新入院的女患者,乳腺炎。但是他没有自己写病历,让别的女医生帮他写病历,被我发现了。
第二天,我问他,你的病历写好了吗?
还没有。
你是不是让别人帮你写病历呀?
他不好意思了。
你为什么让别人帮你写病历呢?
那是个女病人,我不好意思去查体,就请那个女医生帮我查体,顺便就帮我写病历了。
你自己没有亲自查体,怎么能够确定诊断是正确的呢?
我们走到患者的床旁,他还是不好意思查体。
我就把沈老师的话搬出来了:你是一个医生,在医生面前,只有病人,没有男人女人。
几十年没有见过面了,听说他后来成为那个医院的院长了。
在医生面前,他是一个人,一个病人。没有阶级的区分,不论他品质的优劣,也没有男人女人!
这是川医的老师们对我们的教导。川医的老师们不仅教我们治病,还教我们救“人”。
我希望川医老师们的医德代代相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