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这一天

 女兵讲历史 2023-07-11 发布于海南

  2018年10月20日这一天,实在是忙碌的一天。

忙碌从头天就开始了,从成都赶往青城山的路上,成都九中的铁道兵战友聚会本来和我没有啥子关系,但是其中有我多年未见的战友,听说我到了成都,很想见我一面,其他战友听说也想见我一面,于是在去青城山的路途中,绕一下,和认识的不认识的战友们见上一面。有的战友听说我是《不了襄渝情》的作者,而自己家里也有人牺牲,惺惺相惜,不免眼睛有些红起来。

  10月20日起早就上了青城后山。清晨,山里头雨雾缭绕,好看得很!

去后山是去给公公和伯子扫墓。

我的公公本来姓王,因为抗日战争时期曾经在北平做地下工作,北平背靠燕山,所以化名燕生,这个名字一直延用了下来。

公公生前少言寡语,从没听他说起过去的故事。倒是他仙逝之后的某年,我们回到老家,才听家乡的叔伯兄弟说起公公抗日战争时期的传奇故事。故事的真假是不是演义不得而知,询问婆婆,婆婆说她们认识的时候是抗战的最后一年了,之前公公的经历公公没有说过,所以她也不晓得!

倘若哪位朋友去味江陵园的时候,碰巧看到我公公的墓碑,多看一眼这位有些传奇故事的老八路,就不胜感激了!

  公公的墓在公路的上面,伯子的墓在公路的下面。弟媳妇说,老风俗就是长辈要葬在高处,晚辈要葬在低处。

  对面的山很像一道屏障,把前山和后山隔开,又像一座笔架。小叔子说这叫做长生岩。

长生岩!好名字。央视介绍过,青城后山长寿老人很多,因为这儿青山绿水,空气质量很好,所以这儿的老人,抽烟喝酒吃肥肉,一样都不少,照样长寿!这儿的山叫做长生岩,自然是没得错的。

  山顶上云雾缭绕,很有些仙境的味道。青城山是道教名山,道教要选在这里修建道观,自然是要选有仙气的地方,不然怎么能够得道成仙呢😄

  下得山来,小叔子领着我们去到街子。街子要读成“该子”才有川味,才有韵味,不信,你读来试试!“该子”一定比“街子”好听。

已经中午了,弟媳妇建议去吃有名的“黄豆花”,说是味道很巴适。好嘛,去嘛!

到得“黄豆花”门前,突然看到这样一块牌牌,上书“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街子古镇联谊站”。喔哟,这个名头还有点儿大哟!啥子来头?去问一哈。

  进去里头,很大哟。楼上住宿,楼下餐馆,中间院坝还有秋千。有情调得很!

“黄豆花”家的饭食则确实好吃,巴适!怪不得弟媳妇总是给朋友们推荐。

据说主人家旅游去了,收银的是他的女婿。

女婿说似乎岳父大人是1978年入伍,在铁八师,修过南疆线。青城山,街子一带的老铁聚会常常就在这里。

真的是,哪儿都有铁道兵!

  吃完饭,弟媳妇说到了街子,不转一转,就可惜了。

好嘛,就转一转嘛。

这四棵银杏树就是街子的标志。

  原来街子是依江而建,这条江就叫做“味江”。

喔~原来这条江就是从青城后山流下来的。

  这座石雕的陆游老先生,真是风采翩翩,神气得很哟!看他的帽儿后面那个翘翘儿,是和整个身体的石头一体的,这个雕工确实是有些妙!

  街子有上千年的历史,在“汶川地震”的时候,遭到重创。后来据说是在上海的援建下,按照清朝中晚期的建筑风格重建。

这是幸存下来的一座楼房,墙皮都有些脱落了。

不要看侬,要看上面的“侬家”。是不是很漂亮!

  竹子的房子,圆形的门,放一大盆兰草。后面的粉墙上也有一个个的扇窗。一层一层的透视感,很有苏州园林的味道。上海人设计的风格,确实巴适!“汶川地震”的重建,给古建筑设计师们创造了发挥灵感和创作的空间,不然,在上海寸土寸金的地方,古建筑设计师恐怕要没得饭吃了喔。😄说笑的。

  沿着味江,修一道长廊。

  这位伯伯在打糯米糍粑,累了歇会儿。想起我的外婆,每年春节都要打糍粑,小时候的味道!

  打糍粑的棒棒高高举起,拉起长长的黏黏的糯米酱酱,很吃力的哟!

  想起小时候帮着外婆打糍粑的快乐,也去试一试吧?

  满街都是喜气洋洋的游人。一个小盆友蹦蹦跳跳,他的妈妈在后面追着,怕他摔跤。

我也有一种像小盆友一样的冲动,看着这个大红灯笼的须须乐一乐吧!

  一道小溪从街中间流过。小溪里有铜制的木排,艄公,船蒿。回到了那个年代,那个久远的年代。

据说“汶川地震”之前,这里的房屋破破烂烂,曾经想过重修,但是工程太大。没想到一场特大地震,把旧的东西全部推倒,逼迫人类重新建设成了如此美丽的新的街子镇。福兮?祸兮?祸福相倚?

想起我的一位老战友,当年主持了“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想起了全国各地对四川重建的支持,想起了四川人民不屈的“雄起”!

2018年10月20日这一天,我们这一天,真是忙碌的一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