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骨粉碎,昏迷了32天,起死回生,得而复失。记住那些牺牲!

 女兵讲历史 2023-07-11 发布于海南

  2019年清明节前夕,铁47团的学兵们公祭学兵战友关群生,这是女学兵刘蒲菊写的公祭文章进行的回忆:

  一天傍晚在陈家沟深处,原47团4营男学兵22连的驻地,笼罩在一片哀痛的气氛中,这些半大的男孩子往日到了吃饭时,狼吞虎咽,饥不择食。可是今天值日生打来饭菜,却没有一人动筷子。这些在隧道里冲锋陷阵,虎虎生威的男学兵,来到三线,忍饥挨饿,干着危险笨重的活计,在各种危难面前,从未蹙过眉头,叫过苦,今天却是满脸悲伤。几个战友穿着打隧道时的黑乎乎,破烂不堪的工衣,围聚在一起,悄悄抹眼泪。

白天,隧道里刚放完炮,洞内浓烟滚滚,呛得嗓子喘不过来气,熏得睁不开眼。在下道坑扒渣的三排九班副班长关群生,和班里的战友们一起临时在洞口休息,准备等浓烟散了进洞接班。虽然大家已经连续干了十几小时,可出了隧道,呼吸着洞外的空气,仍然兴致勃勃的谝着闲传。

就在这时,一个铁道兵战士大喊,“石头掉下来了!”,大家撒腿就跑。灾难就在片刻间残酷的降临了,洞口头顶一块被放炮震松动的石头,滚落下来砸在关群生的头部,噩运向这个朴实善良的男孩子袭来。眨眼间,一个生龙活虎的年轻人,顿时血肉模糊,白花花的脑浆糊了满脸满身,那惨状简直目不忍睹。吓蒙了的战友呼天喊地的扑上来,抱起关群生,几个人发疯似的拦了一辆向洞口运送石料的翻斗车,抬起关群生就往车上放,开车的铁道兵司机看见这惨状,发狂似的飙着车,往卫生队赶。

送到47团卫生队的关群生,已经是生命垂危,昏迷不醒。战友们牵挂着关群生,想着关群生平时在隧道里,处处关照顾年小体弱的小弟弟,各种苦活累活危险活都抢着干,不由越加伤感,尽管饥肠辘辘,谁也吃不下饭。

关群生的几个蒲城老乡更是悲痛欲绝。他们知道,1953年出生的关群生,是他的父母40多岁才生下的宝贝儿子,家里还有个正在上学的小妹妹。他的父亲是县办企业工人,母亲没有工作常年有病。

关群生是个孝顺的孩子。当时男学兵为了抵御饥饿,疲劳,多数人都吸烟成瘾。每月13元工资,不是买了烟抽,就是到老乡家里换了吃的,花个精光。关群生每月13元钱,舍不得乱花,赞起来全寄回家里,他心疼辛苦养家的父亲,操心多病的母亲。大家无法相信,两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听到这不幸的消息,会是怎样的肝肠欲断啊。

几天过去了,关群生一直处在一息尚存的昏迷状态,师首长亲临卫生队,要求一定要挽救这个年轻的生命。47团卫生队成立了一个治疗小组,研究出一整套手术治疗方案。

手术需要大量鲜血,22连和周围的几个学兵连队的学兵闻信赶来,捋起袖子要求输血。化验室采血处的窗外,排起长长的输血队伍,学生们哭着喊着争抢着要输自己的血。

手术是由铁道兵最好的外科医生主刀。砸的粉碎的头骨无法修复,军医们决定采用有机玻璃的材料,嵌在头骨上,来做这个难度和风险极大的手术。

几个月过去了,关群生总算从死亡线上奇迹般的活过来,消息传来,男女学兵无比欣慰。在这事故不长眼,厄运来了不是你死就是他亡,处处充满危机的三线建设工地。学兵们被共同的命运紧紧相连。在这段揪心的日子,四营女子连的学兵,也时时牵挂着关群生的安危。我们这些关群生的老乡同学,曾多次步行去医院探望。当听到铁道兵军医偷偷告诉大家,换头骨盖手术不是很成功,最多只能活两年时,大家强忍悲痛,安慰关群生年过半百的父母,看着两位心肝俱裂,悲痛欲绝的老人,不知陪着流了多少泪水。

事后,学兵22连特意编排了文艺节目,赴蜀河卫生队慰问演出,以表达感激之情。不管怎样,在铁道兵军医的大力抢救下,关群生总算活着回到了家乡。

1973年7月,关群生和战友们集体返城后分到耀县水泥厂看大门,不久终因脑部旧疾复发,与世长辞。这个二十多岁英年早逝的学兵,他的名字虽然没有记载在119名英烈名册上,可是他那鲜活的面容,永远活在战友心中,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为三线建设流血牺牲的年轻战友关群生。

  颅脑损伤,头骨粉碎,脑浆外溢!可以想象当时的惨烈,年轻的学兵同学们的震惊震骇,应该是都被吓坏了。

同学们的紧急拦截,铁道兵司机的飙车运送,同学们的排着长队哭着喊着的志愿献血。

师领导亲临卫生队的指示,卫生队成立了专门的医疗抢救小组……所有人对一个年轻生命竭尽全力的积极救治。

想象一下当时是一个怎样焦急焦虑的场面。关群生的父母四十多岁得子,那是一个怎样痛心的场面!

这样重的伤情,以当时一个团卫生队的条件,真的能够起死回生?

我回想起原47团卫生队队长杜栓盈似乎曾经说做这样一件事,难道是杜队长他们的抢救?杜队长后来当了铁十师医院的院长,于是把刘蒲菊的文章发给了杜院长。

杜院长回微信了:

关群生受伤时我们卫生队手术室还未建成,一切工作还没安排就绪。李经纬军医和我只好在临时搭起的石板上为他实施清除血肿,大骨瓣减压手术。术后我和聂启荣医生昼夜住在抢救室为他救治,昏迷32天后终于醒了过来。后来用有机玻璃进行了颅骨缺损修补。那时没有钛合金。

后来学兵退场,关群生什么时间去世,有所不知。他父亲是县运输队赶马车的,老两口很可怜。抢救关群生事,曾被陕西日报报导。

寥寥数语,说出了当年抢救的过程,只有经历过抢救的人才能体验出那时候医务人员的坚持坚守艰辛。临时在石板上的清创,一系列的手术,32天的昏迷,医生们的昼夜守护,终于苏醒。

学兵们退场,回到各自家乡,关群生只能到一个单位看门,已经够惨。无奈旧伤复发,还是离去。不管怎样,还是在父母身边多留了几年,也是对父母多少有些安慰。

那个年代,那些青年,那些牺牲,那些铁路,奠定了那些基础,才有了今天的发展。

缅怀牺牲的先烈,感谢所有人对生命的尊重!尤其要感谢医生们的全力抢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