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国学?少儿国学应该学习哪些内容?

 象形识字 2023-07-11 发布于浙江

近几年“国学”热潮兴起,很多教育培训机构,适时推出了“国学教育”,让小朋友们穿着各种古装cosplay服,摇头晃脑的背着各种不理解的古文典籍。这些培训与其说是国学启蒙,不如说是借“国学”之名趁机敛财。

那么,什么是国学?它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包含哪些内容呢?

什么是国学

“国学”一词出现得比较晚。清朝末年的时候,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剧烈冲击,我们的传统文化却逐渐迷失。为了与西学相对应,张之洞、魏源等人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既要学习西方文化,又要恢复传统文化,自此“国学”概念逐渐建立起来。

“国学”即中国之学,包含中国所有的传统文化。学习国学的目的,就是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传统,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现在和未来。

国学包含哪些内容

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师章太炎,在其国学讲义《国学概要》中,指出治国学的方法及内容为:辨书籍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以及辨文学应用。

                   

辨书籍的真伪:从多方面辨识学问的真伪错漏,传统文化之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有针对性的学习。比如《三字经》《千字文》历史上曾是儿童启蒙的优秀教材,能够帮助儿童建立宇宙、世界、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基本概念,但是也包含有不少封建忠君、性别歧视等糟粕思想。那么如果全部拿过来,照本宣科地教给小朋友,就显然是不合适的,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对内容进行甄别和筛选。
通小学:章太炎所说的“小学”,即语言文字学。通过“小学”知道汉字的变迁,清楚汉字在字形、字义、字音的演变。“小学”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功,只有掌握了“小学”,才能阅读传统文化的经典书籍,打开通往国学的大门。
明地理:就是要了解我们的地理环境,只有了解了祖祖辈辈生活的中华大地,才能对中国的历史和人文有更清晰的认知。
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就是了解我们的历史。历史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最重要的的传承,只有学好了历史,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国家,也才会发自内心地认同自己的文化,并热爱自己的文化。
辨文学引用:是指了解不同朝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
章太炎大师所提到的内容,就涵盖了少儿国学主要的启蒙内容,即:中国地理、中国历史、中国汉字、诗词歌赋、中国哲学等

基于以上对国学的认知,个人认为小朋友学习国学,可以通过学习文化名人、文化名著、汉字、节日、节气、衣食住行等方面学习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简单梳理如下:

传统文化名人:孔子、老子、墨子、孟子、庄子、屈原、司马迁、曹操、陶渊明、王羲之、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苏轼、王安石、司马光、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王阳明、曹雪芹

传统文化名著:《诗经》、《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离骚》、《史记》、《红楼梦》

中国汉字之美:《象形识字》、《部首识字》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

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古人的衣食住行: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中国古代车马文化、中国古代玉石、中国古代青铜器

古代的游戏:射覆、蹴鞠、投壶、酒牌令、斗草、斗鸡、曲水流觞、酒筹令、解九连环、猜灯谜、斗草簪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