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帝请周亚夫吃饭不给筷子,周亚夫走后,汉景帝长叹一口气

 天下小粮仓 2023-07-11 发布于福建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忽染重疾,一时间未央宫内乱作一团。

太医、宫人、近臣各自忙碌,好不热闹,但丸散膏丹用了许多,道德真经念了多遍,终究也是枉然,病入膏肓的刘恒自知命不久矣。

这一天,弥留之际的刘恒急召太子刘启觐见,他躺在御榻上拉着儿子的手说:“周亚夫这个人办事稳妥,将来要是遇到兵变祸事可以让他掌握军权,大可以放心”,说完这些话,汉文帝刘恒一口气没上来就龙御殡天了。

老皇帝晏驾之后,刘启继承了大统是为汉景帝,没过多长时间,大汉天下就真应了汉文帝的话,出了大乱子。

汉景帝3年爆发了著名的“七国之乱”,而刘恒也没有忘记父皇的嘱托,他启用了周亚夫为太尉率兵征讨叛军。

事实证明老皇帝的眼光是毒辣的,新皇帝也是知人善任的,没用多久周亚夫就平定了这次西汉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大叛乱。

那这个周亚夫是何许人也,他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

名门之后,相面知人生

周亚夫的父亲是西汉初期大名鼎鼎的开国重臣周勃,想当年汉高祖刘邦驾崩之前曾断言说:“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

吕后死后,正是周勃力挽狂澜,平定了“二吕之乱”,拨乱反正,真的安抚了刘氏的天下。

历史就是这样惊人的巧合,若干年以后的刘恒,也是在辞世之前推荐了周勃的次子周亚夫,而周家人又再一次的拯救了大汉王朝,周亚夫也凭此功劳位极人臣、封侯拜相,但是他的结局却并不好。

相传有一名叫许负的老奶奶相面特别准,有一次,时任河内郡守的周亚夫邀请其到府上为自己看相,许负一看周亚夫的面相就连连称奇,她对周亚夫说:“我看您的面相贵不可言,不会只做一个小小的郡守的”。

许负接着说道:“我看将军3年之后定能封侯,8年之后就可为相执掌中枢,但可惜结局不太好,应该是饥饿而死”,听闻此言后,周亚夫哈哈大笑,大呼一派胡言。

原来依据礼制,其父周勃的绛侯爵位已经袭给了长子周胜之,即便是兄长死了,爵位也应该在他那一支沿袭,是断不会给到自己的头上来的。

话又说回来了,就算如许负所言,他周亚夫袭承了绛侯爵位,大富大贵了,又怎么会饿死呢?

许负说到:“这就不是我能知道的了,我只是依照面相而已,您的嘴角之处生有煞纹直通入口,便主饿死之像,将军好自为之吧”。

没想到,果然在3年后,周亚夫的兄长获罪被杀,他的爵位也被撸掉了。

但是汉文帝刘恒感念其父的功绩,不忍让周家从此中落,于是便将这一爵位让周亚夫袭承了。

可见那许负相的半点不虚,由于周亚夫常年驻守细柳营,又取柳条之意被唤作了“条侯”。

七国之乱,条侯缆狂澜

又过了1年,汉景帝刘启正式即位,他在政治上,依然奉行父亲汉文帝时代留下来的无为而治,萧规曹随的大政方针没有一点变化。

而此时从高祖时期便传承下来的封建体系已经成了尾大不掉之势,严重的威胁到了中央集权。

特别是地处东南的吴王刘濞,依仗有利的地理条件大肆的开山冶铜、煮海制盐,经济、军事实力蒸蒸日上,大有与中央政权分庭抗礼之势。

对于这一点,刚刚即位的汉景帝刘启心知肚明。

想当年他还在当太子的时候,就曾一怒之下用棋盘砸死了与其对弈的吴王太子,也正是丧子之痛深埋在心,让吴王刘濞心有不甘,从此不再朝觐,而也正是这个刘濞成了“七国之乱”的始作俑者。

汉景帝2年,御史大夫晁错向刘启上了一道《削藩策》,旨在削减藩王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但此令一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吴王刘濞旋即联合其他藩王发动了以“清君侧”、诛杀晁错为幌子的“七国之乱”,汉文帝临死前说的“兵变”真的发生了。

正像前文所说的那样,已经坐立不安的刘启忽然想起了父亲的临终遗言,立即四下张望,终于在殿角下望见了肃立一旁的周亚夫。

刘启大喜,问他是否愿意领兵讨逆,周亚夫哪敢抗旨,当然是跪倒领命出发。

周亚夫领兵刚走,皇帝身边的权臣袁盎便对刘启说:“这次吴王等人造反,无非是因为晁错上了那道《削藩令》,人家本无反意,被他这么一激化到成了事实,如果能斩了晁错、暂缓削藩的话,七国也就自然收兵了”。

刘启真的杀了晁错,但是吴王刘濞却没有撤退。

“清君侧”本来就是一个幌子,刘濞等人已经开动的战车是不会停下的,只是与晁错素有嫌隙的袁盎借刀杀了人罢了。

见到刘濞没有退军,周亚夫即刻挥兵东进,这时候的吴国大军正在围攻梁国,梁王刘武是汉景帝刘启一母所生的亲弟弟,刘启当即敕令周亚夫火速救援,但周亚夫却有自己的想法。

周亚夫在谋士赵涉的建议下,绕道避开了吴军的埋伏直入雒阳,然后又不顾梁王的求救,占领了要地荥阳。

荥阳位于敖仓和武库的中间,自古是兵家必夺之地,从来就有得荥阳者的天下的说法,失去荥阳的刘濞,其灭亡是指日可待的。

进驻荥阳后的周亚夫抱定了想法、坚守不出,就等着吴王刘濞自乱阵脚后,给他来个釜底抽薪了。

这可急坏了梁王,他左一封右一封的给周亚夫写信求援,但周亚夫就是置若罔闻,这就让梁王刘武怀恨在心了,也为以后周亚夫的失势埋下了伏笔。

受封丞相,上下得罪人

没过多久时机就出现了,周亚夫派人偷袭了吴楚联军的粮道,这让本就懊恼的刘濞大吃一惊,数十万大军人吃马喂的,怎可军中无粮呢,后勤补给一旦跟不上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吴王刘濞决定孤注一掷,主动出击攻击周亚夫的大营,而这正中了周亚夫的下怀,他还是一个策略,那就是高挂免战牌,任凭吴楚军队喊破了喉咙,就是不肯出战。

无奈之下,刘濞只好选择了偷营劫寨,一天夜里他指挥大军偷偷潜入了周亚夫的大营,哪知周亚夫早有准备,在营中埋伏下了精兵,只等刘濞一到就来一个瓮中捉鳖,果然刘濞中计,被杀的丢盔卸甲、仓皇而逃。

后来刘濞逃往东越国寻求庇护,东越王看到刘濞败局已定,哪还敢收留于他,在接到周亚夫的书信后当即便诱杀了刘濞,并将首级献于了周亚夫。

就这样,周亚夫摧枯拉朽般的摆平了七国之中最为强大的吴国和楚国,随后剩下的五国先后被剿,“七国之乱”就此平定,周亚夫成了挽救汉王朝的第一大功臣,而梁国也趁此崛起不断壮大。

随着周亚夫平定了“七国之乱”,他的声望与日俱增。

然而依照高祖遗命非军功者不得封侯,周亚夫已经是侯爵,即使有再大的军功也进不了位了,而恰好此时丞相陶青因病辞官,便将周亚夫升了相位,此时正好距离许负相面过去了8个年头,又被她言中了。

然而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爬上权力顶峰的周亚夫显然不太懂得为官之道,固执己见的性格让他树敌颇多,如果是只在军中杀敌也许能更好的发挥其才能,一朝为相倒把自己放在了风口浪尖之上。

首先在废立太子的事情上,周亚夫就没有看清时局,汉景帝刘启早已厌倦了栗姬,虽然她的儿子刘荣因为年长被封为了太子,但毕竟栗姬并不是皇后,加上其得罪了皇帝的亲妹妹长公主,被废就是旦夕之间的事了。

刘启喜欢的是王美人所生的刘彻,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就连长公主都主动奉上了女儿阿娇与王美人和亲,周亚夫硬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劝刘启不要废长立幼,简直是自找没趣,不但没有改变废掉刘荣的事实,还让自己在刘启的心里大打折扣。

母以子贵,刘彻被立为太子后,王美人也被晋封为了皇后,王皇后想要为自己的哥哥王信讨个侯爵当当,但刘启是不愿意的,便说母亲窦太后当时的哥哥也没有封侯啊,但这也是窦太后的一个痛点,于是窦太后就劝刘启封了王信。

这就让刘启为了难,于是他推脱说要与群臣商议一下,结果心直口快的周亚夫当即就站了出来,还是那句话:“非军功者不得封侯”,这让刘启有了依据,王信的侯爵被无限期的搁置了起来,周亚夫也不仅得罪皇帝,还把皇后、太后都给得罪了。

无箸之宴,条侯赴九泉

没过多久,梁王刘武进长安看望皇帝和母亲窦太后,结交了皇后的哥哥王信,两个人好像相见恨晚一样,每天晚上都邀在一起推杯换盏,当谈到周亚夫时,刘武想到了当时他对自己的求救置若罔闻,一时就恨起心头。

王信也记恨周亚夫在自己封侯的事情上横加阻拦,两个人立时就达成了“君子协定”,各自去向皇帝、皇后和太后施加影响,早日除掉周亚夫以后快。

于是梁王一见到景帝就向他大吐苦水,说周亚夫当时怎么怎么的袖手旁观、后来有如何如何的居功自傲,王信也添油加醋的去和妹妹嚼老婆根子。

汉景帝刘启说到底并不昏庸,他知道这是梁王刘武在故意整治周亚夫,虽然自己也对周亚夫不满,但他并无大的过错,而此时的梁王也已经做大,往往有不臣之举,刘启也不想过度的满足刘武的要求。

没有达到目的的刘武只能悻悻而去返回了封地,然而毫不知情的周亚夫却主动的送上了门,当时有6个匈奴的将领投降汉朝,汉景帝非常高兴,当时就要封侯与他们,丞相周亚夫又在这个节骨眼上跑出来叫停了。

原来周亚夫了解到其中一个叫做卢它人的人,是高祖时期燕王卢绾的孙子,后因叛乱投降了匈奴,现在他的后代居然想回来,不治他罪就不错了,更别想封侯了,于是周亚夫坚决不同意。

此时的刘启已经对周亚夫意见颇深了,见他这样说也没有好气的回答道:“正是宣扬王道之时,丞相此说不合时宜,退下去吧”,周亚夫讨了个没趣,便借口生病要归隐,不想汉景帝并没有挽留,反而同意了周亚夫的请求。

汉景帝13年,梁王刘武薨了,刘启思念弟弟的同时又想起他说的许多话,特别是对于周亚夫的评论印象深刻,这么多年过去了,周亚夫有没有改变呢?

刘启其实是想为太子刘彻寻找合适的肱骨之臣,想到这里他便命人召周亚夫前来赴宴,做一个小小的测试,如果周亚夫的举止行为端庄,合符礼仪,那以他的文武之才是完全可以继续委以重任,甚至将来可以做个托孤重臣。

周亚夫虽然被夺了相位,但一直都在京城,一听皇帝召见立刻便前来了,但他却发现这次的酒宴有些乖巧,自己的桌子上山珍海味、美酒佳肴应有尽有,却独独没有准备筷子,“这可让我怎么吃啊”,周亚夫心里想:“难道是皇上姑意整我”?

想到这里周亚夫对尚席说:“拿双筷子来”,早已奉了汉景帝旨意的尚席根本没有动,这时刘启突然笑着对周亚夫说:“怎么,这样你还不满意吗”?

羞愧难当的周亚夫赶紧跪了下来,连连谢罪,刘启看也差不多了就说了个“起”,不想周亚夫站起身来,掉头便走,一点面子都没给皇帝留,看着周亚夫远去的背景,刘启叹道:“此人怏怏,非少主臣”,周亚夫彻底被丢弃了。

后来周亚夫年事已高,他的儿子便为其向尚方购买了500具盔甲,以作为武将的陪葬之用,周亚夫对此毫不知情,但对于一个功勋卓著的武将来讲,死后享此殊荣也不为过,但偏偏被小人馋诟,污蔑其有反意。

景帝大怒将周亚夫移送大理寺,面对审讯,周亚夫还是为自己辩护,说那些盔甲是自己死后用来陪葬的,谁料大理寺卿言到:“君侯啊,即便您现在没反,死后在地下一样,还是要凭借这些反了的吧,又何必多言呢”?

周亚夫大怒,不曾想到自己一辈子南征北战,到老了却无辜受此无妄之灾,心高气傲的他从此便一言不发,也不吃饭,一连五天水米不进,一代名将周亚夫就这样活活的被饿死了,那个叫许负的老奶奶一语成谶,所有的预言都应验了。

周亚夫名门之后,功盖华夏,但他犯了所有名将功臣的通病,那就是不懂得韬光养晦,不懂得急流勇退,性格决定命运,在伴君如伴虎的帝王时代,他们的结局往往是从其登上权力顶峰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