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满园春色访姑苏(二)

 singer0852 2023-07-11 发布于北京


到苏州的当天下午,就去了寒山寺。

所住的茉莉花酒店地处石路,闹市中心,交通方便,一辆公交车就到寒山寺南。但沿着枫桥路进去,就被滚滚车流惊呆了,那路几乎被旅游大巴和自驾小车堵的水泄不通,封控三年,现在放开了,那天又是周日,拥挤程度更是出乎意料。



先去寺外的诗碑和钟楼,那大钟大碑是苏州的大手笔。都是2007年开始建造,次年落成。碑连基座总高16.9米,重约400吨。碑正面刻的是俞樾所书的 《枫桥夜泊》诗,背面是乾隆御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我想这可能是我国最高大的诗碑,回来查资料,果然是的,还是世界第一,上了世界吉尼斯记录的。

那钟也厉害,钟高8.5米,重108吨。无愧于华夏第一钟之称。为了悬挂此钟,特地造了个三层楼台的红木钟楼,名梵音阁,用去红木近1600立方米,真是不惜工本。这钟也是上世界吉尼斯纪录了。



这里现在划成两个景区,核心自然是寒山寺,外围的是枫桥景区。寒山寺是收门票的,每位20元(成人),而枫桥景区是不收门票的。

京杭大运河在景区西边,东侧有一条内河,两河之间的这一块陆地叫江枫洲,这江枫洲已经建设的相当好了,是枫桥景区的主要部分,两座古桥江村桥和枫桥,跨过内河,连接了东边的寒山寺和枫桥古镇。





江枫洲上春意盎然,海棠樱花正在怒放中。

柳枝低垂,随着春风轻轻摇曳,使人倍感春天的温柔亲切。

高大的樟树披上了一层新绿,绿的清新柔和,绿的令人心醉。







登上江村桥,内河边小桥流水,粉墙黛瓦,一派江南风光。

桥几乎正对着寒山寺的照壁。那照壁我真是太熟悉了,48年前就与它谋面过了。

寒山寺我来过数次,进入寺院仅一次。最早是在1975年五一节,和邻居发小来苏州,我们是带着自行车来的,人和车是乘芦墟到苏州的轮船来的。两天内骑自行车跑遍了苏州所有开放的园林,还去了灵岩天平。那时候年轻体力好,车踩得风驰电掣一般,灵岩天平还爬到山顶,毫不费力。第三天上午回去之前,决定去寒山寺,到寺前一看,十分冷落,大门紧闭。问附近老太,告知自文革起没开过,已经九年了。48年前的事,还历历在目,特别是那照壁,我们绕它走了一圈,照壁的模样几乎没有改变。2011年秋,参加旅行社的苏州一日游,只去了诗碑和梵音阁,没进寺院。 2020年5月,疫情稍缓和,就一个人去游苏州,想不到在寒山寺又吃闭门羹。说受疫情影响,自20年1月21日起,苏州全市宗教场所全部关闭。(事后得知,一星期后,全国寺庙陆续开放,作为重点寺庙,寒山寺6月2日第一批就开了)。

唯有2003年,那次去寒山寺,是入寺院大门的。



上图是今年寒山寺照壁下的景象,人头攒动。下图是三年前的情况,冷冷清清。

下面一组照片描述是从江村桥到枫桥铁岭关,再到惊虹渡的景色,这也是枫桥景区的精华,用的是2020年的照片。








进寺院了。

那寒山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寒山寺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算下来约20亩),建筑面积三千四百余平方米。

寒山寺属于禅宗中的临济宗。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的名僧寒山、希迁两位高僧创建寒山寺。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一说是7次),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历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

由于是周日,游客太多了,络绎不绝的旅游车载来了大批上了年纪的游客,自驾或乘公共交通来的大都是年轻人。今年很特别,年轻人也开始喜欢上了寺庙游,这寒山寺,还有杭州的灵隐,都挤满了年轻人。现在寺院的中轴线上人头攒动,人声鼎沸。佛门应该是清净之地,人太多,太嘈杂,与寺庙的气氛不太融合,游兴也就减了一半。

好在寺院中那株樱花树,樱花开的灿烂辉煌,宛如云霞。而且高高在上,拥挤的人群对它毫无影响,樱花与宝塔,与殿宇构成了一幅极好的图画。使我好好地欣赏了一番,欣赏了这一幅难得的古寺春色图。







人实在太多,不想久留。就走出寺院北面的边门,来到了枫桥老街上,枫桥名气大,但枫桥古镇比较平庸,一条没有特点的老街,不作停留,穿过铁岭关,走上枫桥,重新回到江枫洲上。





寒山寺的出名,主要是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诗。

“他是大唐谜一样的诗人。如果没有《枫桥夜泊》,我们可能不会知道“张继”是谁。同样,如果没有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也不会穿越千古响彻人心。由于历史的疏漏,他的行迹至今仍是个谜……”

其实张继是中过进士的,三年后安史之乱爆发,他避难去相对安定的南方,在秋天悲凉的路途中,怀着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担忧,写下了这首诗。

有点奇怪的是,这首诗在日本比在我国流传更广,据说是进日本小学课本的。而在我国没进教材,至少我不是在课本上读到这诗的。由于是自己看到的,所以了解不深。到1975年第一次去寒山寺,居然还不知道这寺名“寒山”是一个人名。




我特地到运河边上看了一下,随着陆路交通的发展,京杭大运河水运的功能逐渐衰退,但是还继续发挥着作用,运河上不时驶过大吨位的水泥船,船上柴油机的轰鸣声,与张继那时候独自停泊的小船,气氛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运河上巨大的水泥船,江枫洲如潮的春色,寒山寺的滚滚人流,使人难以追寻到张继诗中的气氛和情感。毕竟时代变了。

寒山寺现在是著名的寺院,有许多人把它列为全国十大名寺中。其实它很小,13000平米,用小学的加半移三法算一下,仅20亩。本来是一个普通的寺院,那张继的一首诗,让它声名远播,火到了日本,又火回中国。

读过这首诗的,未必都去过寒山寺;去过寒山寺的,大概都知道这首诗。毛宁的《涛声依旧》更使它有了新的话题和含义:我的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