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在船上,忆苦思甜

 凡人之窗 2023-07-11 发布于北京

      下面的叙述,你就当听听故事,了解了解老一辈船员是怎样的情况。

      我是1987年航运学校毕业后上船的,那是的经济相对落后,人们的工资收入都较低,所以船上的生活也相对较差。
      记得刚上船,象我们有正式国家户口的,凭户口本国家供应粮食,自己只需要交0.19元/斤的伙食费。而没有国家户口招工上来的人,是要交粮票的,每月要交28斤粮票,至于粮票从什么地方得来,那就是你自己想办法的事了。

      船上每人一个铝制的方饭盒,上面打上编号,比如你是018号饭盒,你就从蒸饭的蒸笼中找自己编号018号的饭盒就行。往饭盒里加米,是用一个量杯,如果公平加法,就是每个人都一样,一人一量杯。这里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就是看餐务员对你的态度了。餐务员和你关系好,可以给你多加点米,和餐务员关系不好的,免不了吃亏。领导干部特别是船长、政委、轮机长一级肯定沾便宜。那时候也没什么油水,一小量杯米对于我们刚上船的小年轻特别个子大的根本吃不饱,所以那时候我们长得都很瘦。为了自己饭多饭少吵嘴打架的事时有发生,但这一切都是没办法避免的。

      想想现在船上的生活,谁还会有吃不饱的情况?如果能有个节约的思想少扔一点就不错了。生活天差地别,生在福中知福的人越来越少,埋怨倒是挺多的。

      我们前面的师傅大多是部队转业上船的多,也有国家户口分配的,象我们正规学校毕业的还不是太多。我们的师傅专业水平普遍不行,理论水平高的很少。所以我们跟师傅学,一般只能教会你怎么干,为什么这么干他们就解释不清了。
      我们上船一年不到,技术水平就超过师傅了。因为我们毕竟是专业学校毕业的,稍加实习,理论联系上实际,懂起来很快。那时候的师傅,人都很好,我们也很尊重,只要我们能干的,我们都不让师傅动手了。
      那时候船上,和现在相比,没有这样文件那样文件,各种规定、各种记录很少,外部的检查也很少,这也符合那时理论水平普遍很低的现状。
      我们的前辈,船上职务任命很简单,船上个人有需求,向公司申请,然后公司向海事部门打个报告,任命发证就下来了。但当时政审很严格,个人家庭没“污点”,政治要求要清白。

      当时工资薪酬是按工龄计算的。我上船那会是工龄工资8元/年,按年限加,没有职务工资。这样一来,那怕你是船长、政委、轮机长,如果你的工龄没有水手、机工的长,你的工资就不高。这就造成了贪图安逸的人,不想当驾驶员、轮机员,因为没有职务压身,负责的事情就少,反正工资还是按工龄算。
      谈到船舶工资,我的记忆似乎是从1996年底开始有职务工资的,随着职务工资的推行,人与人之间的工资差距越拉越大。职务晋升也需要严格的考试才能通过了。到这时候,那些贪图安逸的人才感到自己上当吃亏了,工资比别人少拿多了。那个时候要想当个驾驶员轮机员那么简单,自己把机会错过了。但时不待我,机不再来,后悔药是没有了。

      那时候的通讯和交通非常落后,船员赶船是一件很苦的事。经常出现在外赶船有近二三十天都上不了船的事。
      我的一个同事,江苏江阴人,公司通知他赶大连上船,结果他赶到大连,计划变了,船改开天津。他又赶到天津,船在天津抛锚了十五天左右,他在旅馆住了十五天。计划又改开大连,他又从天津赶到大连,等他再次赶到大连,计划又变成改开江阴了。这下完了,身边带的钱也用完了。后来和公司联系,好在大连公司有办事处,他到办事处借钱,重新赶到自己的老家江阴才上了船。这样一圈兜下来,整整赶了二十三天,最可气的是,居然在家门口上的船。都是通讯不发达,消息滞后造成的。

      (当时的通讯条件:在家上船等电报,离家啥都不知道,上船港口问调度,船舶啥时才能靠?……。不象现在手机在手,啥都知道)。

      还有更悲惨的事呢。公司一个年龄大一点的船员赶船,因为是油轮码头,这样的危险品码头一般离市区较远。那时候交通闭塞,路况又差,等他赶到码头所在城市,天也比较晚了,又不象现在路况好交通工具多,只能靠步行。可能是因为赶路心情比较急,加上年龄大有基础病,结果死在了赶往码头的一片地里。发现他尸体听说是好多天后了。有村民到田里干活发现后报警,从他身上的工作证上(那时还没有身份证),才查到是某某公司人,通知公司去处理这件事的。你说惨不惨?
      其实,那个年代赶船的辛酸事很多很多,老一辈船员都深有体会。

      谈到我们在船的工作,我们那个年代教育出来的人,思想都很单纯,一心只扑在工作上,家庭的教育也是在船要好好听领导的话,争取进步。如果知道那里有活干,我们都是抢着干的,深怕自己落后于别人。我知道的许多老船长,都带头在甲板上敲锈打油漆,从来没有因为是船长就高高在上的,这是那个年代的文化背景造成的。

      我们刚上船,单纯到什么程度?只要老船员一讲荤段子,脸一下就红了,然后赶紧躲开不敢听。老船员也无聊,最喜欢拿我们这些刚上船的小年轻开玩笑,讲一些我们似懂非懂的男女之事,看我们脸红的样子。(现在的小年轻上船,什么都懂了,网络太发达了。)
      讲到这里,讲个真实的笑话:那时是电报年代,发电报是按字收费,所以要严格控制字数。某船进船厂修船,很多船员会叫老婆上船陪自己。某船员就给老婆发电报,电报中发了八个字:“来就不来,不来就来。”哈哈哈,你明白其中的意思吗?
……

      想写的很多,但现代船员已经听不进我们的忆苦思甜了。过去的已经成了故事,记忆虽在,但与时俱进,我们的思想也变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