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肃旧影(3)|民国时期的兰州城,黄河明珠,可惜有些看不到了

 新用户8926AVU2 2023-07-11 发布于北京
甘肃旧影(3)|民国时期的兰州城,黄河明珠,可惜有些看不到了

▲1947年,甘肃兰州,迎恩门,俗称东稍门,建于东郭城墙上,四层城楼,歇山顶,三层之上有重檐,目前已经变成兰州东方红广场东口,资料:马尔科姆(下同)。

甘肃旧影(3)|民国时期的兰州城,黄河明珠,可惜有些看不到了

▲迎恩门外,两侧有标语:不立法纪,何以救国;无有良心、焉能爱民,最早建于明英宗正统十二年,城内道路为庆阳路,前名和平路,解放后城门改和平门,可惜在后来的城建中被拆除了。

甘肃旧影(3)|民国时期的兰州城,黄河明珠,可惜有些看不到了

▲兰州城内街景,一个古朴的门洞口,上书“南屏翠拥”四字,大概是取自诗句“南屏环拥翠云堆”,门口一个叫“慎丰茶庄”的店铺,一个少年牵着马走过,其上坐着一名中年男子。

甘肃旧影(3)|民国时期的兰州城,黄河明珠,可惜有些看不到了

▲1933年,甘肃兰州,黄河边制作牛皮筏子的一名男子,正在吹牛皮,这肺活量着实惊人,资料:福尔曼(下同)。

甘肃旧影(3)|民国时期的兰州城,黄河明珠,可惜有些看不到了

▲黄河岸边,刚刚靠岸的一个皮筏子,人们从上面抬下两个新作的牛皮胎,竟然还是带毛的。

甘肃旧影(3)|民国时期的兰州城,黄河明珠,可惜有些看不到了

▲这种牛皮胎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充气,内部用实物充填,主要运送产于青海等草原的羊毛,运送时将羊毛填满皮胎再扎紧胎口,无毛可运时便填入稻草麦秆等轻浮物充实扎口,图为人们打开牛皮胎,现场验货。

甘肃旧影(3)|民国时期的兰州城,黄河明珠,可惜有些看不到了

▲1944年,兰州,一个藏族大家庭的合影,个个身着盛装,藏族男性服饰分勒规(劳动服饰)、赘规(礼服)、扎规(武士服)三种;女性服饰变化较大,突出富丽、盛重,上面饰以许多银盾、珊瑚等。

甘肃旧影(3)|民国时期的兰州城,黄河明珠,可惜有些看不到了

▲1920年的兰州,雷坛河上的握桥,又叫卧桥、三公桥,兰州旧时八景之一“虹桥春涨”,指的就是当时握桥的美丽景观,今兰州市工人文化宫东侧,资料:狄化淳(下同)。

甘肃旧影(3)|民国时期的兰州城,黄河明珠,可惜有些看不到了

▲另一个方向的握桥,一座典型的伸臂木梁桥,始建于唐代,相传是仿吐谷浑河上的“河厉”桥而建的,可惜的是1952年也被拆除了。

甘肃旧影(3)|民国时期的兰州城,黄河明珠,可惜有些看不到了

▲兰州一处景点,一个摊主挑担叫卖,不知道是兰州拉面还是牛肉面,旧时磨光沿一带有水利磨面,牛肉面比较有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