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肤病:毛囊炎

 经方人生 2023-07-11 发布于四川

(皮肤病图片会引起视觉和味觉不适,大家在百度上搜索)

毛囊炎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因内蕴湿热,外感风热之毒,郁阻肌肤毛窍而致毛囊的急性炎症,起病可急可缓,病程长短不定,反复发作。由于发病之部位不同,有不同的名称,生于项部者,名发际疮;

生于胡须部者,名羊胡疮;

生于臀部者,名坐板疮。

本病除上述病因外,还与不清洁、搔抓、正气不足有关,若毛囊炎向周围与深处发展,或演变成市。临床上可分为慢性毛囊炎和穿掘性毛囊炎来进行治疗。

图片

一、主要症状

慢性毛囊炎:为粟米大小疮,初起为与毛囊相一致的红色充实性小丘疹,可化脓或不化脓,中央有毛发贯穿,周围有 炎性红晕,顶端可有小脓疱。可多可少,迁延日久,自觉瘙痒, 好发于成年人多毛部位,如头皮、外阻、颈项、胸背与臀部.

穿掘性毛囊炎:中医称鳝拱头,多发于小儿头部,初起疖肿,日久不愈,肿如曲鳝拱头故名,破后有数孔,形如蝼蛄串穴,故又名蝼蛄疖,溃后不易封口。1.疖子。一种皮肤病,症状是皮下出现红肿硬块,疼痛,化脓。疖读作“jiē”

二、辨证要点

毛囊炎感染所引起毛囊炎症之疾病, 临床表现可因炎症部位而不同,如:

1、发际疮,为项部毛囊及毛囊周围的化脓性炎症,《医宗金鉴》云:“发际疮,此证生于项后发际,形如黍豆,项白肉赤坚硬。”多发于中年以上男性患者,常伴有皮脂溢出,粉刺酒米和具有疤痕素质等因素者;

2、须疮是脾胃或肝胆湿热而致唇周须丛中的毛囊及毛囊周围的慢性炎症。《医宗金鉴》云:“初生小者如粟,大者如豆,色红,热痒 微痛,破津黄水,……疙瘩如攒’’。发于男性唇周须丛中,常伴有皮脂溢出;

3、坐板疮为脾经湿热或外感暑邪客于臀部而致臀部毛囊及其周围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外科正宗》云:“痤疿者, 密如撒粟,尖如芒刺,痒痛非常,浑身草刺’’,本病多见于成年男女,四季皆可发生,而以暑天为多。

而在临床治疗当中,多分慢性毛囊炎和穿掘性毛囊炎两型。 

慢性毛囊炎初起大多始于夏秋之交,感受暑热湿毒,蕴结外发而生,因失治或治疗不能尽解,毒邪蔓延留滞皮肉之间,经年累月反复外发,有剧痒,病人很痛苦。本证因热毒内蕴,治疗总以清热解毒为主。可用五味清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味。

穿掘性毛囊炎,往往发生在营养较差之儿童或青少年,开始是头皮有毛囊炎性丘疹,渐渐变成大小不一之硬块,继而变成波动所脓肿,但不红,不痛,上面的头发脱落,病程慢。因湿毒蕴结于肌肤,正气不足,宜扶正祛邪,内治外兼治,可用托里消毒饮加减。

三、临床经验’

慢性毛囊炎

上半身宜清热解毒,清热解毒饮(43)加减;

清热解毒饮(43):银花6克 蒲公英10克 大青叶12克 地丁 12克 板蓝根10克 赤芍10克 归尾15克 菊花6克 土茯苓30克 白茅根15克 生升麻10克 生甘草6克 陈皮10克 ,瘙痒不止者,加焦黄柏、地肤子;小便黄赤者,加竹叶、车前子;大便干燥者,加川军、枳壳;肿胀不消者,加木瓜,防己;有表证者,去归尾,加薄荷,防风;胸闷恶心者,加竹茹、藿香。

下半身宜清热除湿解毒, 方用下肢湿疹方(14),掉桑枝、牛膝、苡仁,添加地丁、九里光、防风、土茯苓。

(14)下肢湿疹方:处方:忍冬藤15克 生地15克 泽泻6克 赤芍10克 川牛膝12克 丹皮6克 黄柏6克 川革蕭 10克 地肤子10克 桑枝15克 生苡仁30克 海桐皮10克苍术10克,功用:健脾利湿,清热通络。主治:下肢湿疹(水疱型)、足癣继发感染、下肢慢性毛囊炎、外阴部固定性药疹。

----------------

穿掘性毛囊炎

早期以清热解毒为主,方用黄连地丁汤(46):地丁10克 黄连4克大青叶10克 防风10克 银花6克 紫草5 克  土茯苓30克  绿豆15克 生甘草5克 蒲公英10克 九里光10克 赤芍10克

外用毛囊外洗方(47):雄黄12克 苍耳子12克 王不留行15克 明矶30克 紫草8克 地肤子30克。每日用药一副,煎水半盆,用一次性小毛巾沾水,反复洗患处,擦过一次的小手巾就不要再用了,以免用过的小毛巾再次污染药液。每次洗一刻钟, 一天洗2〜3次,洗时略加温,洗前剪平头发。

成熟期以托毒排脓为主,方用天丁汤(48):天丁 12克 炙甲珠4克白芷10克银花6克连翘10克黄芩6克 蒲公英10克 天花粉10克 浙贝母10克 生黄芪30 克。

外用方:疖肿未破或化脓者。均可用加味金黄散(44),以蜂蜜调成糊状外擦。

四、几点体会

1、本病多发于中年以上男性患者,常伴有皮脂溢岀,粉刺酒米和具有疤痕素质等因素者。起病可急可缓,而以慢性者为多见,较难自然痊愈。治疗上首先要针对诱因进行,如治疗糖尿病、脂溢性皮肤病、病灶感染以及避免接触煤焦油、石油产品。

2、病人机体抵抗力降低,受某些物质的物理化学刺激,均可引起。故本症也有日久缠绵不愈而成正虚邪盛之势, 治宜攻补兼施,扶正祛邪,内外兼治。

3、如毛囊炎形成疖者,切忌挤捏,以免引起淋巴管炎、静 脉炎、蜂窝织炎等,如鼻翼两旁受挤压,则易使病菌通过血管进入血液,导致败血症;或向海绵窦扩散,形成含菌血栓而危及生命。

4、本证由于热毒内蕴,治疗总则以清热解毒为主。而临床上所现症状不同,必须随证施治,根据症状而适当配用散结、祛风、渗湿、固表之品,以清源着手,则可以杜绝本症的窜发不止。

5、本证必须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如发际疮应理短头发,羊胡疮则宜用镶子拔除胡须,同时避免刺激性饮食,如患有其他原发性皮肤病(湿疹、皮肤瘙痒症等)。应该积极治疗。如由自己从事的职业引起者,应釆取防护措施,或者更换工作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