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注射死刑的药物是剧毒氰化钾还是无毒氯化钾?为何无痛苦?|死刑犯|氯化物|氯化钾

 心本心123 2023-07-11 发布于广东

先说答案吧,似然注射死刑的目的是为了结束死刑犯的生命,但是使用的绝不是具有剧毒的氰化钾,而是使用无毒的氯化钾。

先说一下注射死刑的历史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止2015年,保留死刑的国家或地区有55个,而各国执行死刑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经常浏览新闻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有些国家甚至保留着较为原始的电刑、毒气,甚至是石刑、绞刑。

当然,以上几种行刑方式只存在于个别国家,主流的行刑方式还是以枪决、注射为主。

提起“注射死刑”,这个想法最早是在1888年由美国医生布莱尔提出的,当时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更“人性化”,而仅仅是认为比枪决的成本更低。

虽然“注射死刑”的想法从提出到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直到1982才在得克萨斯州有了第一类注射死刑的案例,美国也成为第一个实施注射死刑的国家。

我国从1997年开始将注射死刑列为死刑执行方式之一,是全球第二个将注射引入死刑执行方式的国家。1997年随着《刑事诉讼法》的修订,第212条明确规定“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从此注射死刑有了合法的地位。

但是注射死刑并非我们想的那样成本比枪决要低,实际上注射死刑所需的药物以及所需要的环境要求都比较高,比如需要花费重金建造专门的注射室或者注射车、引进自动注射设备,所以成本实际要比枪决高一些。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家只是“建议”而不是强制注射死刑的原因所在。

实际上如今除了几个条件允许的省份以外,全国大部分省份的执行机关还是以枪决为主,完全用注射取代枪决的省份屈指可数。

无可否认的是,相较于枪决,注射死刑的痛苦度更小,显得更为人道,也能体现司法的进步。在引入注射死刑之前,曾经对一些死刑犯做过调查,当被问及愿意选择枪决还是注射死刑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选择了注射死刑。

第二,说一下注射死刑的药物种类

注射死刑的药物有三种构成,即硫喷妥钠、肌肉松弛剂(巴夫龙)和氯化物。

大家注意一点,注射死刑的原理不是把死刑犯“毒死”,因此是不会使用氯化钾的,氯化钾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KCN,是含有剧毒的。而氯化物则包括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等,它们同属于盐类化合物,溶于水之后具有导电性,是无毒无味的,比如我们吃的食盐的成分就是氯化钾。

注射死刑使得死刑犯致死的原理不是“毒死”,事实上三种药物都是低毒甚至是无毒的,除了注射死刑能用到之外,还用于安乐死和自杀。

既然不是“毒死”,那么三种药物又是如何通过“合作”使得死刑犯致死的呢?大概的原理是这样的:

首先注射硫喷妥钠,这种药物在手术上也经常使用,是麻醉剂的一种,但大剂量的使用可以使人在10秒内让人失去知觉、丧失意识。注射死刑中的用量一般是5克,能够使死刑犯在短时间处于医学性昏迷状态中。

再就是巴夫龙,它是一种非去极化的肌肉松弛剂,能够引起肌肉麻痹和呼吸衰竭,最终死刑犯会因呼吸肌的麻痹而产生呼吸困难、氧气供应不足而死亡;

最后就是氯化钾,氯化钾的左右很简单,上文我们说到它溶于水之后具有导电性,这就使得它具有加速药物流动的左右,可以在短时间内刺激心肌加速跳动,使得以上两种药物迅速遍布全身,在死刑犯无意识的情况下引起各器官因缺氧而衰竭,最终死亡。

综上来说,注射死刑的原理可不是简单把死刑犯“毒死”,这样便失去了更人道、无痛苦的优势,与枪决又有什么区别呢?实际上注射死刑所用药物之一不是剧毒氰化钾,而是无毒的氯化物,再辅以其他两种药物,一种负责让死刑犯陷入重度意识丧失状态、一种加速死刑犯呼吸衰竭,氯化物充当加速两种药物流动的作用,最终使死刑犯死于无痛苦的呼吸衰竭,这才是基本原理。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