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婚庆上联:“吕府姑娘,下口大过上口”,下联更经典,但讽刺无比

 共同成长888 2023-07-11 发布于广东

在古代的时候,每逢有人家结婚,便会有人送来一副对联。

上下两联的内容虽然不一定称得上考究,但不乏对新人有祝贺之意。

当然也并非皆是如此,在清朝时期,有一姓吕的大户人家,出嫁女儿时收到了一副颇有讽刺意义的对联。

婚庆的上联写到:“吕府姑娘下口大过上口”,这上半句读来已然让人觉得讽刺味道十足,但下联一出之后,更是让人觉得如此。

为何在结婚这样的喜事上收到这样的一对对联?

讽刺的婚庆对联

吕府姑娘出嫁的时候,一位文人送来一副对联,主人打开这副对联,看到上联是如此写道:吕府姑娘,下口大过上口。

看到这半句,主人眉头紧皱,可当看到下半句之后,整个人气愤不已又无可奈何,因为下半句实在堪称经典绝对。

下半句写了什么?下半句是如此写道:徐家公子,邪人多过正人。

这副上下对联虽然都在说结婚中的二位,但读起来总是让人觉得讽刺意味十足,压根不是来祝贺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这幅对联就是为了讽刺吕家这门婚事。

这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吕家在当地虽然是一大户人家,但是起家手法并不光明磊落,靠坑蒙拐骗这样的歪道发家,这就让当地人十分不待见这一家人.

也许是因为恶事做得太多,遭到了报应,吕家的后代只有一个小女儿,没有儿子继承香火。

此外,更让吕家主人可气的是,自己的这个女儿私生活并不检点,一个未出阁的姑娘经常与男性勾勾搭搭,这也使得吕家颜面扫地。

吕府主人也多次想要给自己这个女儿找一门婚事嫁出去,可是因为女儿的名声太臭,无人愿意接手。

所谓重金之下必有勇士,为了能够尽快解决女儿的婚事,吕府主人不惜花费重金招聘女婿。果不其然,就有这么一户人家的公子站出来,声称自己愿意迎娶吕府的女儿。

可而当众人知晓此人是谁以后,直呼二人要是能够在一起,实在是为广大百姓做了一件好事。

原来,愿意迎娶吕府女儿的公子是徐家的公子,徐公子是当地的混世魔王,经常欺男霸女,欺负百姓。

正是因为如此,大家知道徐家公子要迎娶吕府女儿的时候,声称二人是“绝配”。二人婚礼之上,有一位文人就把这副对联送了过来。

这位文人本就生性清傲,看不得这些蝇营狗苟,听闻徐家公子和吕府女儿的结合,便特意做出上下两幅对联送来府上。

主人看过这两幅对联之后,自然明白其中深意,说女子的下口大过上口,暗指吕家女儿私生活不检点。

至于形容徐家公子邪人,原因在于徐字是双人旁,二人结婚以后,原本的一个人就变成两个人,而且两个人都声名狼藉。

所谓的邪通的是斜,暗指徐家公子行事作风不端,人品极差。

如今,徐家公子和吕府女儿相结合,可不正是应了两个邪人压过一个正人。

这副对联表面上看并没有不妥,但旁人已经知道了所作之人的深意,可主人却没有办法,总不能因为这两幅对联虽然缺少一些喜庆祝贺之意,就要怪罪。

明白这件事情的主人也只能默默吃了这个哑巴亏,只盼望将自己这个女儿赶紧送出去。从对联一事上,我们能够看得出来文字的魅力。

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同样的一句话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可以截然相反。

中国汉字的魅力

中国人对汉字的崇拜是刻在DNA里的习惯,从许多流传千古的古诗当中便可窥之一二。在古诗当中往往对于动词会反复推敲,就好比唐朝的唐代诗人贾岛身上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情。

贾岛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但是却不学无术,将自己聪明脑袋用在了旁门左道上。

有一次,耗尽干粮的贾岛想要作几首精妙绝伦的诗来骗一骗当时的文学青年。

据说当时贾岛正骑在驴上,边走边想自己心中的诗,不一会儿功夫,便想出了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上半句已然定好,但是在下半句的“推字以上,贾岛却开始犹豫起来。

在贾岛所作的这首诗当中,主人公是一名和尚,半夜在外破了僧规,慌慌张张回到寺庙,心中忐忑不已。

想起僧人当时的心情,贾岛在推和敲二字当中来回斟酌。想了半天也没能得到答案,一直到有人问起和尚的设定,贾岛才有了答案。旁人问他:这首诗当中的的和尚是否是一个聪明人?

听到这里的贾岛起初还一头雾水,旁人继续解释,倘若是一个聪明人,那么破了僧规回到寺庙的时候,必然不想让自己的主持知晓。那么此刻的他一定会装作正常的情况敲门,而不是畏手畏脚的翻回去。

听到这里的贾岛恍然大悟,才将推门改成了敲门。

推和敲实际上都造成了同一个结果,那就是和尚进入了寺庙当,可事实上,两个动词仅凭一个字就能展现出和尚的性格与心境。而这样的反复推敲,不过是许多诗人在作诗时,最为常见的情况。

可想而知,古人在作诗的时候思考万分,一字一句都要反复斟酌,而这样的习惯在经过千年时间的传承以后,已经变成了刻在中国人的灵魂中。

总结

中国文字语言的魅力在任何时代都能够让人着迷,如今的“他”已经将自己的魅力发射出了国门外,许多外国人也被吸引而来,想要一窥中国语言的神奇。

不管是文人的上下讽刺对联,还是贾岛求字一事,我们都能够感受到中国语言在不同的时刻之下都迸发着同样的光芒。

正是因为生活在这样的氛围当中,我们的语言魅力才能够在不断推敲的过程中一直前进。相信在未来,我们会将语言文化推向更高的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