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雨水|天街小雨润如酥

 昵称503199 2023-07-11 发布于湖北

癸卯年 / 贰 雨水

2023年2月19日 - 3月5日

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代|杜甫《春夜喜雨》

雨水

这首优美动人的五言律诗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笔下,细致生动地描绘出了天府之国——成都的春夜雨景:

好雨像是知晓人间时节般,在早春时节万物萌发之际降临大地。伴随着春风偷偷潜入黑夜中,无声地滋润着万物,温柔而细密。乌云笼罩着乡野小径,江边的船只闪烁着点点灯光。清晨那带露的红花,开遍了成都的街头巷尾。

诗人以细腻的情感、精妙的语言,将一幅迷人的早春图景铺陈在我们面前,使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细雨潇潇的雨夜,呼吸于那个繁花似锦的清晨。

从内容上来说,这首诗是赞咏春雨;从时间上来说,这首诗大约创作于雨水节气前后。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也是春天的第二个节气,在立春之后、惊蛰之前,时间为每年的2月18日或19日前后。

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记载:“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春属木,而草木生长必须要有水,所以立春节气之后,接着就是雨水节气。这时温暖的春风将冰雪解冻,化作雨水降落下来。

顾名思义,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的节气。雨水时节,一方面气温持续回升,降水量逐渐增多;另一方面冰雪融化,降水的形式也从降雪过渡为降雨,所以又有“雨水节,雨水代替雪”的谚语。

“一场春雨一场暖”,雨水之后,北风不再寒冷刺骨,阳光也不再冰凉透心,万物在阳光雨水的润泽下生长萌动,春意也更浓了几分。如果立春节气预示着春季的到来,那么雨水节气则意味着大部分地区都进入了气象意义上的春天。

物候与气候

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即将到来,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雨水初候 獭祭鱼

春风化雨蕴大爱

色彩如初春的细雨柔柔落下,飘满整个画面,烟雨朦胧里,依稀看到有碧水涟漪,有大地返青,有点点蓓蕾若隐若现……伴随着梦幻、柔美的感觉,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油然而生。

这是《雨水·初候獭祭鱼》的气息。充塞天地的阴阳两气的博弈,在这正月初春时节,带来了滋润宇宙万物的春之喜雨。

当太阳到达黄经 330 度,春天的第二个节气雨水到来,这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雨水节气的解释堪称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水矣。”

这番论述极富美感,“散而为雨”,这是天地间多么美妙的景象啊!从字里行间,我们仿佛看到了阳气生发、春风浩荡那席卷天地的气势,消融了冰霜的苦寒,化解了残雪的余阴,阴阳二气相搏而产生的雨水散落如飞花,滋润着万物在初春的和暖里昂扬勃发。

“郊岭风追残雪去,坳溪水送破冰来。”如果说立春是春的建始,那么雨水就是真正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的到来。气温迅速地回升,空气中满是和暖的气息。山间的积雪、水上的浮冰已经被春风春雨消融殆尽,鱼儿不再“负冰行”,而是跃上水面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却给活跃起来的水獭创造了机会,水獭开始轻松地捕鱼,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

雨水初候“獭祭鱼”的情景,带着自然世界食物链本能的无情,又充满生命春意涌动、活力迸发的欢悦,春之序曲行将结束,春之主章即将宏大奏响。

我特别想说的是,在这个时节,人们第一次感受到了天地对生命的厚爱。

你看,在立春这个全年伊始、春天伊始的时节,首先是东风解冻,春风率先登场,以雷霆之势消解冬天积累的厚厚冰封。当打破了冬寒枷锁的生命开始苏动,大地返青、万物生长需要水的润泽时,雨水节气适时“轮值”而来。天地无语而有大爱,春风化雨,正是对生命最好的呵护。

在雨水时节里感悟到的天地对生命的护佑,随着春夏秋冬的展开,随着四季嬗变的脚步,我一次又一次地有了更深的体会。对四季的观察,笔墨不管落在哪个季节,都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天地阴阳二气的变化,二是天地对万物生命的仁爱。

独隐京郊云归处,身心沉浸在四季更迭之中,画家徐冬冬在坐忘开悟的状态里,一天天感受着天地之气那融剧烈于细微之中的变化,感悟到天地仁爱的包容、细腻与博大。点点滴滴的感触与顿悟,带给他喜悦,也每每让他落泪,由此产生的《四季》画作,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将人们带入对四季、对宇宙、对生命新的认识里。

只要用心去感悟,就会欣喜地发现,天地对生命的仁爱本已有之,宇宙间的真善美与生俱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当春雨的仁爱洒遍大地,春光明媚、春色无限、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将是天地间最美的风景。

雨水二候 候雁北

雨的初度 激荡天地

是那莽莽的群山吗?在春雨的滋润下,天际的山脉看上去开始有了青青的颜色,那连绵起伏的黄褐夹杂着日渐增加的黛青,是山和天空在初春最美的相遇。

是那冰融以后的河开吗?春风终于吹开了北国封冻深重的河段,开河了!摆脱了冰冻束缚的黄河水奔腾而下,掀起春天的浪花,给需要灌溉的平原大地送去了春之水。

是那幽深的湖泊吗?春的气息已经抵达山谷沟壑,一湾天湖,几曲涧流,如蓝宝石,如绿翡翠,在幽静中,荡漾着欢快的春意。

是那花开的原野吗?深冬里冻得坚硬的土地变得松软了,不知名的野花钻出地面,经历了长久寒冬而失去色彩的原野有了春花的装点,如同灰姑娘变成了美公主,散发出夺目的光彩……

一切的具象融于抽象,抽象里包含着无尽的具象。春天的阳和之气布满画面,布满天地间。这便是《雨水·二候候雁北》。

闭上眼睛,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北飞的鸿雁,飞过原野,飞过湖泊,飞过河流,飞过山林,便看到了初春时节那千姿百态的变化,以及万物之变各有不同而又共同具备的飞扬神采。

造就这变化与神采的,是不断生发的天地阳气,是一日浓过一日的仁和之气。在雨水时节,春之阳化为春雨,来得合时,来得及时,呵护生命,润泽天地。

古往今来,人们为春雨庆之乐之,歌之咏之,多少才情、诗情与这浓浓的春情交织。

在歌咏春雨的历代诗词名篇中,我以为有两首是经典中的经典,一是“诗圣”杜甫的《春夜喜雨》,一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的《初春小雨》。如果说“好雨知时节”概括了“雨水”之雨的本质,是欢喜雨、吉祥雨;那么,“天街小雨润如酥”则揭示了“雨水”之雨的特质,是柔柔的雨,是润润的雨,以最舒服的方式浸入生命深处。

“雨水”之雨,如刚刚绽放的花瓣一样柔美,如新生婴儿的皮肤一般柔嫩。原来,这雨,也是初生的雨啊!纯洁,清新,甜美。

在四季的雨里,这是最先到来的春雨;在春雨里,这是新雨,是雨的初度。

这初生的美好的雨,滋润着大地的复苏,滋润着生命的萌发,满含对万物的柔情。

雨飘落在人们的脸上,似是温柔的抚摸,落在发丝,好像绵绵的低语,让人不禁生出满心的惬意和温情,哪里还舍得撑把伞去挡住与这如酥小雨的亲密接触?

这初生的柔软的雨,却带着激荡天地的力量。雨丝飘到哪里,哪里就变得温润起来,有了绿意,有了花开;雨丝融入哪里,哪里就变得亮丽起来,焕发了生机,萌生出活力。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雁,知时之鸟。热归塞北,寒来江南,沙漠乃其居也。”自隆冬小寒时节感阳而动起,北归的鸿雁在经历了近两个月的飞翔后,从冬天飞到了春天,在初度的春雨中,回到了塞北的故乡。深秋时离开,面临的是萧瑟与严寒的即将来临;初春时回来,所见已是生长着希望的大地!

那高飞的北归雁,带着人们飞越时空,从冬的消融走进春的初生,从江南杏花春雨到塞上绝胜烟柳,一眼望尽自南而北渐次展开的无限春光。充盈天地的阳和之气,化作山之青,化作水之蓝,化作雨之柔,让生命融化在初春的大美之境里……

雨水三候 草木萌动

呵护那初生的娇柔

又见杏花春雨江南。

初春斜飞的细雨中,一树树杏花带雨,更显娇柔,那艳丽的红晕渲染在层层叠叠的洁白中,远望去,一片一片的粉红浓淡相宜,如胭脂万点,艳溢香融。杏花飘落,如纷飞的白雪,撒落于一陂春水之上,花影妖娆,占尽春风。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咏杏五绝》蓦然涌上心头:“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

雨水节气的花信之一,便是杏花。杏花独领早春风流,引来无数文人和画者的吟咏描绘。欧阳修赞杏花“何如艳风日,独自占芳辰”。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描写了宋代都市在雨水节气卖杏花的习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悠扬的杏花叫卖声唱出了一曲春意浓浓。

在我看来,“杏花春雨江南”的最美处,不是杏花吐蕊的“小”景,而是初春阳气上腾的天地“大”境。其花非花,乃催开杏花之天地阳气也。

此时的天地阳气,比起立春时节和雨水初候、二候,又明显增强了许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如此解释雨水三候“草木萌动”:“天地之气交而为泰,故草木萌生发动矣。”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道明了雨水三候时节的不同寻常,一是“气交”,一是“泰”。

“气交”即阴阳二气的交会。根据中国古老的哲学主张,天地阴阳二气相互感应交合,化生万物,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有天地,然后有万物”。也就是说,万物化生于天地阴阳之气的交感。

“泰”,通也。雨水三候的天地之气,是“阳性上升,阴性下降,乃阴在上,阳在下,故其气相接相交而为泰”。当天地阴阳交合,万物才能生养畅通。

读懂了这两个关键词,也就懂得了雨水三候“草木萌动”的特殊与非凡:这是阴阳交会通达天地的时节,这是天地氤氲化生万物的时节!经过了深冬“一阳始生”的长久等待,经过了冬春之交阳气的不断生发,经过了春天伊始阳气坚定不移向上的寻找,经过了冬去春来阴气减弱调头向下的持续沉降,终于,在这一刻,上升的阳气与下降的阴气相遇了,感应了,交会了。这一刻,惊天动地,这一刻,福泽万物,天地由此而通,万物由此而生。

所以,“草木萌动”的时节,萌动的岂止草木呢?那“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景象,是大地的全面返青;那“雨细杏花香”的娇柔秀美,是春天即将进入高潮的前奏。当此雨水三候之时,大地完全复苏了,百草抽出嫩芽,百树冒出新叶,百花长出蓓蕾,温暖的春天真正回来了,大地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园春雨杏花红”的柔美,却诞生于天地阴阳二气交感的雄浑之中。此时此刻的阳气,还处在极力向上生长、极力寻求壮大的奋斗之中,下沉的阴气余寒犹在,它们的相遇与交会,注定是激烈的,是震荡的。于是,气温的急剧起伏,乍暖还寒天气的频频光临,成为雨水三候“草木萌动”时节的常态。

读懂了雨水时节天地之气交会的风云激荡,再来看春色撩人的雨中杏花,不禁更觉这满树花开的清丽,是如此动人心魄,令人陶醉。那一瓣瓣的柔嫩,不正如这勃发中的阳气,需要悉心去呵护吗?这终于真正到来的春光,难道不需要用心去品味吗?这是经历了多么久的沉淀,才迎来的生命的初生啊!

萌动的是草木,生发的是万物,搏动的是整个天地。

《四季》之《雨水·三候草木萌动》,摆脱了人所常见的春景小情调,着眼于造就春回大地、春光无限的天地“气交”之大境界,以狂放不羁的艺术手法,冲破用色、构图、笔法的束缚与羁绊,展现出早春时节天地阴阳之气交感而化生万物的大开大合,揭示出柔美初春背后所蕴含的雄浑之力,无数生命涌动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这新的认知、新的审美,使我们在迎接又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多了几许激动,几许期待。

传统习俗

雨水是一个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节气,在这一天,不管下不下雨都充满着一种雨意蒙蒙的诗情画意,人们也都在这一天以不同的形式乞求着顺利安康。今天就跟着小拙一起来了解一下雨水究竟有哪些传统习俗吧~

拉保保

在川西这片土地上,雨水这天有一项特别有趣的活动叫“拉保保”。“保保”是四川方言,就是干爹的意思。

旧时人们有为自己儿女求神问卦的风俗,看看自己儿女命相如何,需不需要找个干爹。找干爹的目的,则是借助干爹的福气来荫庇孩子,让儿子或女儿健康地长大成人。而在雨水节气拉干爹,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此举一年复一年,久而成为一方之俗。

干爹也不是随便拜的,父母要按照孩子的生辰、时间,以及金、木、水、火、土之理,找算命先生算算命上相合相克,如果相合就拜为干爹,不合适就要重新找。假如算命认为孩子命上缺木,拜干爹让干爹取名字时就要带木字,相信这样才能保佑孩子长命百岁。

当地民间这天有个特定的拉干爹的场所。这天不管天晴天雨,要拉干爹的父母手提装好酒菜香蜡纸钱的篼篼,带着孩子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找准干爹对象。如果希望孩子长大有知识就拉一个知书识礼有文墨的人做干爹,如果孩子身体瘦弱就拉一个身材高大强壮的人做干爹。一旦有人被拉着当“干爹”,有的能挣掉就跑了,有的扯也扯不脱身,大多都会爽快地答应,也就认为这是别人信任自己,因而自己的命运也会好起来的。

拉到后拉者连声叫“打个干亲家”,就摆好带来的下酒菜、焚香点蜡,叫孩子“快拜干爹,叩头”“请干爹喝酒吃菜”“请干亲家给娃娃取个名字”,拉保保就算成功了。分手后也有常年走动的称为“常年干亲家”,也有分手后就没有来往的叫“过路干亲家”。这是有选择时间、地点的拉干爹,也有不选择时间、地点的,就称为“上门拜干爹”。

现今的一些地方仍然还保留着这一风俗,也有的地方演化为向自己的亲戚朋友拜干爹的,但拜寄之意都是保佑孩子健康成长。

撞拜寄

“撞拜寄”也是川西民间雨水节的一个重要习俗,与“拉保保”风俗类似。

雨水这天,早晨天刚亮,雾蒙蒙的大路边就有一些年轻妇女,手牵幼小的儿子或女儿,在等待第一个从面前经过的行人。而一旦有人经过,也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拦住对方,就把儿子或女儿按捺在地,磕头拜寄,给对方做干儿子或干女儿。“撞拜寄”事先没有预定的目标,撞着谁就是谁。“撞拜寄”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儿女顺利、健康地成长。

送节。到了雨水这天,川西地区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

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椅子一般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一丈二尺长的红带,称为“接寿”,寓意父母长命百岁。罐罐肉则是用砂锅炖猪蹄、黄豆、海带之类,再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代表对辛辛苦苦将自己养育成人的父母表示感谢和敬意。

婚后很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在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以尽快怀孕。

女婿也要去给岳父岳母送节,如果是新婚女婿送节,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让女婿出门奔波,能遮风挡雨,也有祝愿女婿人生旅途顺利平安的意思。

占稻色

雨水节“占稻色”习俗流行于华南稻作地区,就是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卜这年稻谷的成色。成色足则意味着高产,成色不足则意味着产量低。成色的好坏,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来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则这年稻谷收成越好;而爆出来的米花越少,则意味着这年稻谷收成不好,米价将贵。

这项活动渊源很深,元代的娄元礼就在《田家五行》中记载了当时华南稻作地区“占稻色”的习俗:“爆孛娄。烧干镬,以糯谷爆之,谓之孛娄花,占稻色。自早禾至晚稻皆爆一握,各以器列,比并分数,断高下。”当地爆米花的“花”与“发”语音相同,有发财的预兆。有些地方的客家人还用爆米花供奉天官与土地社官,以祈求天地和美,风调雨顺,家家户户五谷丰登。

饮食文化

古人对二十四节气十分重视,每一个节气都会有相应的饮食,雨水也不例外。雨水时节,人们常吃春笋、爆米花、八宝粥等。

香椿

香椿是雨水时期才有的时令蔬菜,所以一些地方在3月初有吃香椿的习俗,把新鲜的香椿从树枝上采摘下来,洗干净剁碎,可以用来炒鸡蛋,或者是制作成香椿饼,味道非常鲜美。

春笋

雨水时节吃春笋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传统习俗。春笋有着“素食第一品”的美誉,从古自今都受到人们的喜爱。

这一时期,南方春笋正值生长期,鲜嫩多汁,清脆爽口,正适合食用,是特有的时令野味。民间也认为在这个时期吃春笋有节节高升的好寓意。用春笋烹饪的食物有很多,比如鲜笋炖鸡,鲜笋咸排汤,油焖鲜笋等。

比如,苏州人喜欢吃“腌笃鲜”,上海人喜欢吃“枸杞春笋”,南京人喜欢吃“春笋白拌鸡”,浙江人喜欢吃“南肉春笋”。

酒酿圆子

雨水时节,苏州还处于“拗春冷”。

这时候,酒酿圆子则随雨水如期而至,酸酸甜甜中带着酒的暖意在苏州人的唇齿之间,一下子暖到了心里。还有酒酿饼,也是苏州人的最爱。

酒酿圆子,是中国江南地区传统小吃。糯米粉搓的小圆子与酒酿同煮而成。酒酿味浓甜润,圆子软糯,汤品甜香。酒酿圆子属于甜点,主要原料是糯米、酒酿等,为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牌养胃、止虚汗之功效。

韭菜

春天里的韭菜素有"开春第一鲜"的美称,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开春的头茬韭菜特别的肥美鲜嫩,无论包饺子还是炒鸡蛋都特别好吃。听老人们讲,开春吃韭菜是有讲究的,因为雨水节气前后气温不稳定,时冷时热,需要保持体内的阳气,而韭菜一直被大家称为"起阳草",非常适合在这个时节食用。春韭作为菜中的佼佼者,味道尤为鲜美。

莴苣

新鲜的莴笋口感清脆爽口,是春天里的"黄金菜",雨水节气前后吃莴笋正当时。春天里正值孩子们长身体的时节,而莴笋是蔬菜中钙含量比较高的,尤其是莴笋的叶子,可以说是"蔬菜钙片",所以雨水时节前后,大家可以多给孩子做莴笋吃,莴笋叶子千万不要丢掉,留着炒鸡蛋,特别美味,还可以增加食欲呢!

菠菜

虽然说现在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菠菜了,但是还数春天里的"春菠"最美味,春天的菠菜根红叶绿,鲜嫩异常,最为可口,雨水前后正值菠菜大量上市的季节,春天由于气温不稳定,很容易生病,而吃菠菜则可以提升我们身体的抵抗能力。但是,大家要记得吃菠菜的时候,一定要先焯水,去除多余的草酸,否则会影响咱们身体对钙的吸收!

风雅雨水

时至“雨水”,我突然发现这个节气名很特殊,它的特殊就在于它太平常了。其他二十三个节气的名称只要一说出,人们就知道是节气,唯独这个“雨水”,起码要茫然一番思量一番,然后才能明白是怎么回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升腾开始抽出嫩芽,大地渐渐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有了雨水,才有这一年首季的始发。天地被清洗得干净而又湿润,气候慢慢变得暖和,人的精气神也在收敛一冬之后随万物勃发。

农谚道:“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雨水正是小春管理、大春备耕的关键时期。雨水节气过后,小麦自南向北次第返青。明代解缙《春雨》写道:“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滑倒解学士,笑坏一群牛”。又是首辅大臣又是大文豪的解缙,面对春雨居然写起打油诗,实在是太喜欢春雨了,他还有一个号就叫“春雨。”在雨水节气的十五天里,我们从“七九”的第六天走到“九九”的第二天,“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意味着除了西北、东北、西南高原地区仍处在寒冬之外,其他广大地区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了由冬转春的过渡,在春风春雨的催促下,呈现出一派春耕的繁忙景象。

但是,雨水季节,北方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天气变化多端。古人早就提出“春捂”这个穿衣方面的养生原则。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人们逐渐去棉穿单,尤其是年轻爱美的姑娘迫不及待地要脱下臃肿的羽绒服,但此时阴寒未尽,气温变化大,历经一冬,人体对风寒的抵抗力有所减弱,因而易感邪致病,所以得捂着。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群,会对不同的节气给予不同的关注。川西民众,对雨水特别在意。生性浪漫的蜀人,有着我们上面说的“拉保保”的习俗,雨水节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的另一个风俗。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果是新婚女婿送节,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为出门奔波的女婿遮风挡雨,也有祝愿女婿人生旅途顺利平安的意思。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缝制一条红裤子,贴身穿着,这样就能尽快怀孕生子了。

元宵节有时在立春节气里,有时在雨水节气里。元宵节过完,春节也就过完了,老话说“吃了月半粑,各人种庄稼”。今年的元宵是在立春的节气里,元宵节也被说成是中国的情人节,情人节的属性就是浪漫,正好与雨水节气的浪漫和谐一致了。

春雨是最能撩拨诗人情怀的东西,由春雨催生的千古佳作不胜枚举。杜甫有《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志南和尚有《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韩愈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雨水时节的雨具有轻、细、密的特点,正是这样的雨,所以才润物细无声。

“插根芒槌能发芽,扁担倒地也生根。”这是雨水节气里,我们对鄂东南家乡生出的

豪迈。少年时期,我在滨江小镇度过,寒假即将结束,开学之前,我们都会栽几棵小树再上学。树是柳树,爬上大柳树,砍下几根挺直的大树枝,斫光小枝丫,在松软的泥土上挖出一两尺深的土垱,插柳培土,当我们十天半月再回家时,树就生根发芽了。我们兄弟几人,或合作或独自,每年都要栽下几棵柳树。房前屋后栽满了,就栽到远处的河堤上。既是母亲的吩咐,也是我们的自觉行动。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我们可是有心栽柳的,所以,我们所植之柳,都能茁壮成长。

雨水在江南

1332年,虞集给以前的同事奎章阁鉴书博士柯九思写了首《风入松》寄去。

柯九思那时候,已束装南归,退居吴下。收到信后,柯九思非常喜欢,“书《风入松》于罗帕”。

这信的末两句是这样的: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清 梅清 杏花春雨楼图局部

虞集的五世祖是虞允文,妻子赵氏是赵德芳之后,他寄赠的柯九思以画竹出名,他本人是元诗四大家之一。不过所有的加起来,都不如他这漫不经心的一句“杏花春雨江南”出名。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虞集《风入松 寄柯敬仲》

江南,又到了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时节。

初春雨后,会有很多肥壮的金花菜和地耳。荠菜应该也是有的。但是我不认得荠菜,认了很多遍也不记得。只记得金花菜——我们家里叫草子兰,掐又壮又嫩的草心炒来吃,还有地耳。地耳是长在一片砂砾地里,《本草纲目》上叫“地踏菰”。一下雨,屋子前面那片不毛之地就能采到几大盆,作羹作菜都宜。只是它不能见阳光,太阳出来一会儿它就缩了,雨刚歇时颇肥厚,暴晒几日,踪影全无。

金花菜能吃到三月份,地耳不记得了,似乎只要下雨就有。

一年四季都有雨,只是初春的雨,格外滋润。

这是乍暖还寒的时候。

园林里的雨水

幸好我们还有园林,能撑开足够的、关于湿漉漉的雨天想象。那是连缀的水珠儿从屋檐跌落,溅出一片涟漪间生动的白,这是立春之后的第二个节气,为这片静谧园林浇灌出下一个春天。

东风解冻,化春为雨,这是何等浪漫与大气的形容,将天地灵气归于乍暖还寒的早春。河水破冰、大雁北归,而何处才能最先捕捉到这样生动之美,必然是穿过园林的窗棂。

雨水,就这么简单,譬如环秀山庄的“飞雪”,是用房檐积存的雨水,形成一股瀑布,然后注入潭中,漫散开去。不过瀑布也就是在雨水丰沛的季节才有。水源常常会从深涧流出,譬如网师园的源头从东南角的峡谷,顺着山涧而下。

节气作引,四时为序,此刻是雨水时分,静享清供的园林生活。插一瓶梅,供一幅画,在遮天雨幕之中,听雨廊檐之下。隔绝天地,自得其乐,这里藏住了一个春季的雨天。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在烟柳如云的早春时节,人们迎来淅淅沥沥的早春雨水,怀着温暖与希望去欢庆她、珍惜她、享受她,感受这大美文化、大美时节……

— FIN —

封 面 / 羡壶

视 觉 /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呆呆龙

部分图文来自于网络

原标题:《今日雨水|天街小雨润如酥》

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