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二一部语文句子翻译.docx
2023-07-11 | 阅:  转:  |  分享 
  
高二·一部语文期末复习之重点句子翻译《屈原列传》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译文:对内与楚怀王谋划计议国家大事,
用来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译文:屈原痛心于楚
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说人坏话、奉承献媚的小人混淆黑白,蒙蔽怀王,品行不正的小人损害国家,端方正直的人不为(昏君谗臣)所
容。3.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译文:到了楚国,他又趁机送厚礼给楚国当权的臣子靳尚,让他在怀王的宠妃
郑袖那里说假话。4.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译文:屈原思念君王、振兴国家而想要使楚国回归富强局面的意愿,在一篇作品
中再三表达出来。5.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译文: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良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
帮助自己,选拔贤良的人辅佐自己的。6.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译文:屈原到了江边,披散头发,在水边一面走一
面吟咏着,脸色憔悴,身形面容像干枯的树干一样。7.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译文:又奇怪屈原如果凭他的才能去游
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却让自己选择了这样的道路!8.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译文:读了《服鸟赋》,看到他把
生死等同看待,把离官去职和在朝任职看得很轻,又茫然若有所失了。《苏武传》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
赂单于,答其善意。译文: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出使匈奴),护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趁此赠送单
于丰厚的礼物,回报他的好意。2.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译文:苏武说:“事情已经这样了,必然会牵涉到我,被凌
辱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3.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译文:苏武渐渐痊愈,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
的罪,想趁这个时候让苏武投降。4.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译文: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
道义,背叛主上,背弃双亲,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要见你干什么?5.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译文:你终究不能回归汉
朝,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您对汉朝的)信义又能在哪里显示呢?6.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
常愿肝脑涂地。译文:我们父子没有什么功业德行,全靠皇帝的栽培,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希望以身
许国。《过秦论》1.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译文:对内订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治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
实行连衡策略,使山东诸侯相互争斗。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译文:诸侯恐
慌害怕,会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引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
为一体。3.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译文:秦国有余力利用他们的弱点制服他们,追逐败逃的军队,倒下的尸体上百
万,流血多得可以漂浮大盾牌。4.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译文:他奋力发展六
世遗留下来的功业,用武力来统治各国,吞并东西二周,消灭各诸侯国,登上皇帝的宝座控制天下,用严酷的刑罚奴役天下的百姓。5.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译文:他们砍下树木做兵器,举起竹竿做旗帜,天下的人像云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应和他,(许多人
)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陈涉)。6.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译文: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用瓮做窗户、用草绳系门扇的
穷人,是地位低贱的百姓,而且是被征发去守边的戍卒。7.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译文:可是秦国凭借狭
小的地盘,发展到兵车万辆的国力,统理八州,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有一百多年了。8.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
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译文:陈涉起义而宗庙毁灭,秦王子婴死在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攻和守的形势不
同了啊。《五代史伶官传序》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译文:正当庄宗
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后梁皇帝、大臣的头,进入祖庙,把箭交还到先王的灵位前,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骄气盛,可以说十分豪
壮啊!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译文: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或者推究他成功或失败的迹象,都
出自人的原因吗?3.《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译文:《尚书》说:“骄傲自满招致损失,谦
虚谨慎得到好处。忧思与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使人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
也哉!译文: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小的事上累积而成,而聪明勇敢的人常被自己溺爱的人或事困住,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陈情表》1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译文:臣李密上言:臣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不幸之事。生下来
刚六个月,慈父便弃我而去;到四岁时,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想守节的志向(逼她改嫁)。2.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译文:
(臣)既没有伯叔,也没有兄弟,家门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子嗣。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译文:
在外面没有什么近亲,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小童,(臣)孤单无靠地独自生活,(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4.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译文:诏书急切严厉,责备臣有意拖延、怠慢上命。郡县长官逼迫,催臣上路;州官登门催促,比流
星急迫。5.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译文:而且臣年轻时做伪朝的官,历任郎官之职,本来就希图官职显达,并不想顾惜
名誉与节操。6.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译文:这样(看来)臣在陛下面前尽忠的时日很长,报答奉养刘
氏的时日很短了。(臣怀着)像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求得奉养祖母以终其天年。7.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译文
:祈望陛下能怜恤臣的衷情,准许臣(实现)卑微的志愿,希望刘氏能幸运地(蒙您恩典),(得以)终其余年。《项脊轩志》1.百年老屋,尘泥
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译文:上百年的老屋,灰尘与泥土(常从屋顶上)渗透漏下,雨水往下倾注;每次移动桌子,环视没有
可以挪置(桌案)的地方。2.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译文:在屋前新开四扇窗户,四周围绕院子砌上墙,用(北
墙)对着南边射来的日光(使其反照室内)。日光反照,室内才明亮起来。3.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译文:借来的书籍摆满
书架,我安居室内长啸歌吟,静静地独自端坐,听到自然界的各种声响。4.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译文:又在庭院里错杂地
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植物,往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光彩。5.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译文:庭院中有一株枇杷
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亲手种植的,现在已经像伞盖一样高高耸立了。《兰亭集序》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译文:即
使没有音乐伴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酣畅地抒发深远高雅的情思。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译文:抬头观望广大的宇宙,低头细察种类繁多的自然万物,借以纵目观赏,开畅胸怀,足以尽情享受所见所闻的乐趣,确实是令人愉快
的啊。3.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有的人在室内晤谈,互相倾吐心里话;有的人把情怀寄托在所爱好的事
物上,言行不受拘束,狂放不羁。4.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译文:虽然人们各有各的爱好
,取舍各不相同,(性情也有)沉静和躁动的不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感到欣喜,一时感到自得,(就感到)高兴和满足,不知道老年将要到来。
5.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译文:(我)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像符契那样相合,没
有一次不对着这些文章叹息哀伤,(却)不能明白于心。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译文:(我)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
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之谈。《归去来兮辞》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译文:
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确实走入了迷途或许还不太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2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译文:我举壶端杯自斟自饮,看着院子里的树木,喜形于色。倚着南窗寄托自己傲
岸的情怀,深知住在陋室中反而容易使人安适。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译文:树木欣欣向荣地生长,泉
水涓涓开始涌流,(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好时节,感叹我的一生将要结束。4.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
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译文: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有时倚着棍杖除草培土。(我)登上向阳的高地,放声长啸,面对清澈的
溪流吟咏作诗。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种树郭橐驼传》1.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
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译文:郭橐驼以种树为业,凡是长安城里经营观赏游览和做种树卖果买卖的豪富人,都争着迎接和雇用他。2.橐驼非能使木
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译文:我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生长茂盛,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使它依照本性生长罢了。
3.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译文:更严重的,用指甲划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活着还是枯死了,动摇树根看
土捣得实不实,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背离了。4.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译文: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做官
的人喜好多发政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但到头来因此害了他们。5.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译文:我
们小民停止吃饭来慰劳官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人口增多、生活安定呢?《石钟山记》1.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译文:到了唐代李渤才访求石钟山的所在,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击聆听它们(发出)的声音,
南边那块山石的声音重浊模糊,北边那块山石的声音清脆悠扬,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消失。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
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译文: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3.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
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译文: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边咳边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4.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译文:我正内心惊恐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噌吰”地响着像钟鼓的声音连续不断。5.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译文:我慢慢地观察,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不知它们的深浅,细微的水波涌进洞穴和裂缝,波浪激荡便产生这样的声音。6.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译文:那噌吰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窾坎镗鞳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7.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译文: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凭主观想象去推断它的有无,可以吗?
献花(0)
+1
(本文系昵称519017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