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我与三尺方桌

 冬歌文苑 2023-07-12 发布于北京

我与三尺方桌

我这一生,似乎是老天注定了,没什么太大的出息。从上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天起,一直到现在,从未离开过这三尺方桌……

50年前,一个偶然机会,就使我与三尺方桌有了不解之缘。那时候,虽然坐办公室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事情,可对我来说,真是有点不新鲜。我当时年纪轻、身体壮,就是不爱说、不爱动。在别人眼里,我天生是干财务会计工作的一块好“玉石”,真是一棵难寻的好“木材”啊……

1974年1月,我刚满18岁。一个巧然机会,搭了个“顺风车”,永远地离开了那阴暗潮湿、粉尘弥漫、担惊受怕、险境临危的井下工作环境。带着笑容、带着喜悦、带着快乐、带着活力、带着向望、带着希望的神情来到了原煤炭工业部所属的重点院校——陕西煤炭工业学校(今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培训了大半年,所学方向为工业会计专业。学业结束后,顺利留在了矿上的财务科。在这个“太阳晒不着,刮风吹不着,下雨淋不着,人人渴望着”的财务管理岗位上,一干就是整整10年……

当初,确实有对财务会计工作不“感冒”的想法,同时也有要为日后如何“谋生”做准备的打算。其实理由很简单:一是脱离井下艰苦环境;二是看风使舵埋头苦干;三是自学相关知识改行。谁曾想,财务会计工作不仅要心细,而且责任重大。稍有不慎,将会带来“灭顶之灾”。所以,整天围着三尺方桌,泡在一大堆的数字里。当同龄人们自由自在地去玩耍时,我正点灯在三尺方桌上反复循环1234567890呢!我真羡慕那些没有三尺方桌的人啊……

1985年3月,随着时间、环境、条件、机遇的再次变化,我放弃干了10年的财会工作,走进了本企业最顶级的宣传部门。我清楚记得,当时有人吐吐舌,有人摇摇头,有人叹叹气,有人挥挥手,但也有人投来置疑的目光。……虽然不做财务会计工作了,可仍然没离开过三尺方桌。自那以后,我干了整整32年的宣传、党务、纪检等项工作,更需要三尺方桌的鼎力相助和陪伴……

1993年5月,考入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党政管理专业的本科班后,不仅日日上班的三尺方桌没有闲过,就连家里跟随多年的三尺方桌,又成为我夜夜温习功课的小阵地。就在这块阵地上,我不但失去了很多自由,还有别人看得见,而我得不到的东西。但我仍觉得心神宽广,同有些人比起来,更加欢快愉悦……

俗话说得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记不清有多少次、有多少回,好友们约我喝酒、闲聊、打麻将。时下,我正在家里的三尺方桌上整理学习笔记,准备迎接期末考试。因为没有时间,谢绝了好友们的再三邀请。更有几位“朋友”说道:“你这样拼死拼活的学习,花那么多钱又有啥用,到头来还不是平头百姓一个。亏你还在首脑机关里当'扳脚’(跑腿),连个像样的'窝’(楼房)都没弄上,不感到寒酸吗?”是啊,几位“朋友”说得多么实在啊!我承认:我的确是一个普普通通平民百姓家中的子女,没有什么大的奢望,也没有什么大的发展期望,更没有什么大的“升官发财”愿望。我当时就在想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往前走;只有勤学苦练、埋头苦干,才是唯一的出路。经过多少年的打拼,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时间没有白白浪费的,功夫没有白白磨损的,汗水没有白白流淌的,学习没有白白终止的,天上没有白白掉“馅饼”的。可我的内心世界是快乐的、甘甜的、满足的、幸福的。是啊,几位“朋友”或许说得有道理、有根据;或许是对我的怜情、怜惜;或许是对我的关心、关爱。因为那时候,煤矿的生产经营一直处于“低谷”时期,员工工资拖欠数月发不出来,几乎到了“绝境”的地步。是要活命还是要学习,二者对我来说“缺一不可”。就是从牙缝里挤,从嘴里头挪,也要保住学籍。因为对我来说,的确来之不易,不能再错过珍贵的学习机会了。哪怕是天大的困难,地大的不利,我也要坚持学下去,直至毕业庆典的那一天。其实,好友们也许理解偏了。我只觉得:喝酒、聊天、打麻将,并没有实际意义。虽然,我当初学习并不图将来得到什么,但仍觉得很充实和开心。我在想,只要自己喜欢、爱好,就会满足。同样感到“没钱也潇洒。”……

没过几年,我也学完了、毕业了,时间也验证了一切。当年说一番话的几位“朋友”,如今依旧“默默无闻”……而我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乃是天地之别啊!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几位“朋友”不知何种原因,摆手分道扬镳了。我当时心里头很不是滋味,总感觉到几位“朋友”有一种“老死都不相往来”的阵势。人各有志,那就一切随缘吧……

几十年来,我不仅在这三尺方桌上写出了数不清、说不明的公文材料,而且还在省内外的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了2000多篇新闻报道稿件。这期间的寒苦,常人是难以想象的。通过人世间的摸、爬、滚、打、摔,不怕你笑话,我的人生价值也显示出来。入团、入党、转干、改行、上学、晋职、提升、评奖、选优、外培等一系列的光环戴在了我的头顶上。每当这个时候,我心里就无比自豪,这辈子还算是问心无愧、无怨无悔吧……

2015年9月,我完成了赋予我的神圣使命。终归在大通矿区这片生我、养我、教我、扶我、培育我成长的“黑土地”上,顺风顺水、顺心顺意、风风光光、体体面面、安然无恙、健康快乐的退了休。历经43载,一直干到了60整岁,顺利收官。每当这个时候,我心里就无比欢喜,这辈子还算是比较圆满、比较完美吧……

回首68年的风雨人生路,同别的亲友比,缺少所谓的“金银珠宝”、“万贯家财”,可我从内心深处已经真正品尝到了——其乐融融、乐在其中、其乐无穷、知足长乐和喜上眉梢、喜不自胜、喜出望外、喜逐颜开的韵味是那样的淳朴、清凉、甘露、香甜;又是那样的开心、豪迈、愉快、欢乐;更是那样的坚信、奋进、激励、鼓舞……

今天,我依旧在这三尺方桌上去追求、去拼搏、去奋斗、去实现我童年的梦想、少年的梦幻、青年的梦寐、中年的梦魂、老年的梦圆……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

刘勇,男,蒙古族,生于1955年7月,青海省大通县人,1972年12月参加工作。喜欢写作(摄影),热爱文学。工作期间,先后在省、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公开发表各类作品2000余篇(幅),其中有近百篇作品在各项大赛中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大学本科毕业,高级政工师,省属国有煤炭企业专职党务工作者。2015年9月退休,现居住青海省西宁市。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