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文观止》:乡村教师选出222篇文章,流传千古

 古典图书馆v37w 2023-07-12 发布于贵州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文:赵鹏丨主播:孙宏博

图片

  / Part 01 

清代古文选本的天花板

清代前期,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和传播的集大成时期。这个时代,出现了《全唐诗》等诗歌总集、《古今图书集成》等大规模类书和《四库全书》等大部头丛书,这些著作代表着清代人对传统文化的总结。而《古文观止》和《唐诗三百首》,则代表着清代古文和古诗选本的天花板。

这部选编于康熙三十三年的《古文观止》,是浙江山阴的“草根”学者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为私塾学生精心结撰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它甫一问世就广受好评,从此风靡华夏三百余年。今天,它已经成为普及“国学”的古典名著。

从内容上说,《古文观止》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作者不过从历代选取了二百多篇文章,并加上一些批语。不过,作者的审美眼光十分敏锐,他所选文章,皆为篇幅短小,艺术与思想性兼具的名篇佳作。全书二百二十二篇的总篇幅也十分适合做为教材。故而,斯著传世,良有以也。用今天的眼光来评价,《古文观止》仍然是一部极为优秀的古文选本。

吴氏叔侄选的篇章兼顾名气、趣味、艺术和教育意义。阅读《古文观止》时,我们不禁会羡慕清代和民国那些以之为教材的孩子,他们被带入了一个怎样神奇而多彩的古典文学世界啊!

图片

《古文观止》收录文章的起点就是大名鼎鼎的《左传》。这部历史上最早的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长达十八万字。描述史实时间跨度绵亘两个半世纪。《古文观止》慧眼独具,从中节取了三十四个精彩片段。这些来自《左传》的小故事,每一个都会给读者带来美文的享受与哲思的启迪……

大家看过《甄嬛传》吧,剧中两次提到《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第一次是雍正和甄嬛谈及此文,大加赞赏,并同时想到文中“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一句来评价尾大不掉,狂妄自傲的年羹尧,这使甄嬛深得圣心;第二次是全剧大结局之时,新君乾隆用“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旁敲侧击,逼迫太后甄嬛下定决心,让亲生儿子弘曕入嗣旁支,永绝夺位的可能。能让这样一部长期雄霸古装剧榜单的作品两次引用,且能影响剧情发展,这篇古文该是天壤间一篇何等雄文!而本文,正是《古文观止》的开篇!

读罢本文,你会了解人性的复杂,亲情的变异,更会触及古代记叙文的天花板!

  / Part 02

郑伯克段于鄢 波谲云诡——心术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起誓的是郑国的君王郑庄公姬寤生,而姜氏则是他的母亲武姜。是什么让儿子对母亲有这么大的冤仇,竟然想与她终生不再相见!

姬寤生这个名字,同时也揭示出这对母子矛盾的部分根源。“寤生”就是先生脚后生头的逆产,在医学极不发达的近两千八百年前,饶是对于郑国公室,寤生也往往意味着一尸两命!

所以,武姜这位娇生惯养的申国公主,面对这个险些置自己于死地的儿子,无论怎样都爱不起来。后来,她为郑武公顺产生下二儿子共叔段。武姜将全部的爱都给了共叔段,对寤生却十分冷淡,她甚至想要鼓动丈夫夺嫡,改立共叔段为太子。为此还“亟请于武公”,幸而郑武公比较冷静,他屡次拒绝了妻子疯狂的请求。母爱的缺失和弟弟对太子之位的威胁,大大影响了小小寤生的性格,他变得敏感而深沉。幸而,由于父亲的坚持,他最终有惊无险地得到了郑国公位,成为名动春秋初年的郑庄公。

如果读者认为我的讲述要言不烦,那您真是过誉了。《郑伯克段于鄢》讲庄公即位之前的内容仅用了四十七个字,却显眉目清晰,“亟请”和“弗许”两处,让武姜之偏心和武公之冷静跃然纸上。《古文观止》是在教孩子们如何简洁生动地叙事描写。

图片

庄公刚熬到即位,武姜就急不可耐地为共叔段请求“制邑”做为封地。这“制邑”在今郑州荥阳境内,地势险要,其地正是后世要塞虎牢关。而且,此地与都城近在咫尺,进可攻,退可守。武姜的话一出口,庄公的心就不住地滴血。母亲这是给弟弟选了个最好的叛乱基地!他强作镇定,请武姜换其他任何一处做为封邑。他瞬间想到的理由无懈可击:制邑太危险了,西周的重臣虢叔就是在那里战死的,把那里分封给弟弟,我觉得太不安全。”武姜一听对共叔段不吉利,便不再坚持。她事先必然和共叔段研究过策略。既然庄公说“他邑唯命”,那此时便以退为进,替小儿子要来“京城”做为封邑。“京城”是郑国仅次于国都的大城,虽然在军事上不像“制邑”那么有价值,但城大粮多,也是优良的叛乱基地。她已经决定帮助小儿子推翻大儿子。她走在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奇葩母亲的道路上。

原文这段对话看似不动声色,但庄公和武姜的内心情感在平静的文字下面翻涌着。这也许是母子间有过的最平静而冰冷的对话。

共叔段如愿来到“京城”,他被称为“京城太叔”,在这里作威作福,甚至将城墙的规制修得与国都一样。这分明就是和庄公公开对抗。名臣祭仲在庄公面前痛陈其非,认为共叔段的行为是“国之害也”,最终“君将不堪”。庄公无奈地说:“姜氏希望如此,我能怎么办?”祭仲早就看不惯武姜的所作所为,他痛批武姜“何厌之有?”,认为庄公应该早点“安置”她。他还不无讥讽地说:“共叔段这株'蔓草’是您的宠弟,真是太难清除了”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您姑且等着他的下场吧。”

不久,“京城太叔”在京中母亲的帮助下,暗中联络西边和北边的各城邑偷偷效忠自己。但他是何等不谨慎啊!这些事全都被庄公身边的人查知了!贵族公子吕和子封提醒庄公抓紧时间剿灭共叔段,庄公却似仍然下不定决心。忠心的贵族们只好失望地离开了。

也许不光是贵族们,读者们也许在脑海中也对郑庄公形成了这样的印象:他明知母亲无情,弟弟无义,但因为善良与寡断,屡次错失消除叛乱萌芽的良机。也许他很快就会被共叔段推翻了吧!

共叔段已经万事俱备,甲兵鲜亮,战车辚辚,只等母亲在国都的内应集结完毕,便要在一日之内,夹攻破城。

共叔段派入都城的细作得到武姜的亲笔书信,还未出城,就被人从背后蒙住头,他再次看到光亮时,不由惊得说不出话。眼前竟然是郑庄公!

庄公等的就是武姜的暴露,灭掉志大才疏的弟弟并不算难事,然而只灭掉共叔段,却放过共叔段的母亲,这无论如何都不算成功。今天,新仇旧恨要一起算!

图片

读者看到这里,不知是不是会冒出一身冷汗。原来郑庄公假装隐忍,是处心积虑地抓住母亲参与叛变的具体证据!其阴鸷深沉,委实可惊可怖!

庄公的形象,一下子就丰满了起来。

在庄公的严密布置和毫无征兆的突袭下,京城和鄢地相继攻克,共叔段的野心瞬间灰飞烟灭了。

重点是对武姜的处置,这就出现了这个故事开头的那一幕。

《古文观止》所选如果止于此处,已经不失为写人叙事的妙文,但更绝的是下文。

郑庄公说出与母亲“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的狠话,当时嘴是痛快了,但很快便悔青了肠子。其一,毕竟是母子,无论如何,他也不会真的忍心永远不见武姜;其二,做为一国之君,永远与母亲脱离关系,在国内外的恶劣影响恐怕也是难以想象的,他将成为千古笑话,这会成为他追求霸业的极大道德阻碍。于情于理,他都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情,然而君无戏言,庄公又该如何收场?

救场的人叫颍考叔,他是颍谷的“封人”,是个守卫封疆的小官。他来帮助庄公解决“黄泉”的问题,既想成全君王的孝心,更想以此为契机,得到高爵显禄!

他向庄公献礼,得到赐食。席上,颍考叔有意将肉羹留给家中的母亲,引起庄公“尔有母遗,繄我独无!”的哀叹。颍考叔趁机把话引到“黄泉”的难题上,进而提出了那个名垂青史的解决办法--谁说黄泉就是阴间?在黄河边的地下挖出的黄色泉水,不也是黄泉吗?就在这满是黄泉的地下隧道见武姜,不就可以了吗?

隧道之中,最终母子相认。庄公解决了难题,当然感到“其乐融融”;武姜虽然失去了爱子共叔段,但能有如此结果,便也“其乐泄泄”了。

就是这样一件波谲云诡的春秋往事,在作者高明的编排下,显得如此的暗流汹涌。郑庄公的隐秘心术,被手术刀般的文字謋然剖开了。《古文观止》的开篇,便如此出手不凡。

图片

丨郑庄公

《古文观止》的《左传》选篇,有一条若隐若现的逻辑线。那就是在春秋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时常体现出的“崩坏”与“补救”。如果说《郑伯克段于鄢》中的郑庄公和武姜是时代悲剧下亲情崩坏的象征,那颍考叔就代表了对亲情崩坏的补救。下面这个故事中的宫之奇,就代表了对崩坏的国际关系的补救,只可惜,他失败了。

  / Part 03

宫之奇谏假道 唇亡齿寒——远见

大家是否了解“假虢灭虞”“唇亡齿寒”等成语,是否知道弱者的生存之道,又是否在日常生活中看到长远的未来,当您想对别人说理时,是否能用强大的逻辑片言折人……所有的这些,也许大家都会在《古文观止》下面的选文中得到启示。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周平王东迁后,由于郑庄公、齐桓公等大小霸主的破坏,周天子渐无权威,“礼乐征伐皆自诸侯出”。从此,大国随意地攻伐消灭小国,晋献公做为万乘强国,打起了凶悍的附属部族茅戎以南的小国北虢的主意。他在出兵挑衅北虢后,反而诬陷北虢挑衅自己。于是,他向旁边的虞国借道伐虢。

这已经是晋国第二次向虞国假道伐虢了,第一次,晋国攻占了北虢都城下阳,北虢只好迁都上阳,这一次,晋献公要彻底攻灭虢国!上阳正在虞国南境不远,借道虞国最符合晋国的利益!

虞侯不敢得罪晋献公,立刻想大开国境,虞国贤臣宫之奇听闻后,火速入宫进谏。

图片

丨周平王

虽然几十年前鲁国平民曹刿说过“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但宫之奇证明了,贵族中也不乏有远见的人。

虽然《古文观止》选择本篇,主要是基于思想内容的考虑,但是宫之奇劝谏虞侯的话,也的确有理有据,说服力很强。

他开头就强调了唇亡齿寒的道理。

宫之奇认为,虢国就是虞国之表,也就是虞国的屏障。晋国灭亡北虢后,下一个要攻灭的必然就是虞国。虞虢两国的关系就如同“辅”与“车”,也就是面颊与牙床骨的关系。如果任由晋国借道伐虢,那么虞国的灭亡就为期不远了。上次借道之举就十分愚蠢了,而“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可笑虞侯还是傻傻地信任着晋国:“我们和晋国是同宗,他们能害我们吗?”

“晋国和虢国的关系您不知道吗?从虞仲和王季那里算起,他们也是同宗!晋能灭虢,又'何爱于虞’呢?况且晋献公为了自己的利益,把桓、庄两个近亲家族都灭门了,他会特别对待虞国这个远宗吗?”

宫之奇的话客观而又冷峻。

虞侯一时语塞,很快,他又充满自信地对宫之奇说:“我的祭品丰盛清洁,神灵一定会保佑我的。”

看来虞侯不但迷信宗族的关系,而且迷信神灵的力量。他一定不知道曹刿所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的警句。

宫之奇认为虞侯的观点不值一哂。他说:“《尚书》中有'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警句,君王如果没有德行,百姓一定会不和,神灵也就不会享用祭品。假如晋国消灭虞国后崇尚德行,那么神灵不也一样会保佑晋国吗?”

宫之奇对虞侯的反驳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高明方法,难道天下只有你虞侯尊敬神灵吗?如果你的敌国也尊敬神灵,而且比你更有德行,你说神灵会保佑谁呢?

奈何虞侯之蠢超出了宫之奇的预计,面对宫之奇难以辩驳的话语,虞侯还是答应借道给晋国。

宫之奇有一句话没有对虞侯说:晋军灭虢回师之日,就是虞国国祚终结之时。他自知说也无益,就带着族人在深宵逃难到曹国。

当然,虞国的结局,完全同宫之奇的预言一致。宫之奇试图用自己的远见与辩才弥补崩坏的诸侯关系,挽救弱小的虞国,在失败之后果断用逃离来避祸。在那个天子失位,士人无枝可依的时代,他的选择不失为一种智慧。

图片

《古文观止》中收录的此则《左传》故事,短小精悍,哲理与文学的意味都很强。“假虞灭虢”做为一个成语,留给后人无穷的教益。然而,愚蠢的统治者们即便读过这个故事,也丝毫不会吸取虞侯的教训,如让蒙古借蜀道伐金的南宋理宗等便是。

“兵者,诡道也。”虞侯不懂这个道理,所以稀里糊涂地被晋献公灭国。另一个不懂这个道理的糊涂蛋宋襄公,也即将在《古文观止》中登场。

  / Part 04 

子鱼论战 正奇相倚——武德

做事懂得变通有多么重要,同样做一件事,有人是那么游刃有余,有人却被诸事掣肘。世间万事变化多端,哪能样样套入规矩当中?《古文观止》就用下面这个故事来启发我们。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

宋国是商朝的后裔,其君主宋襄公在霸主齐桓公死后,率领多国部队东征,拥立了齐孝公。他自认为有资格有能力继承齐桓公的霸业,他甚至想复兴灭亡了四百年的商朝。于是他特别标榜“仁义”和“武德”来招揽人心。几年后,宋襄公会合了周边不少小国,并自居为盟主,宋只不过是个中等国家,楚国等大国谁能服他?就连被宋国拥立的齐孝公都看不起宋国。楚成王甚至找了个机会派人埋伏起来,将宋襄公抓住囚禁在楚国,后经鲁国调停才将他释放。宋襄公尴尬之余,就想拿郑国开刀--郑国长期依附于南方第一强国楚国,想要立威,楚国不含糊,直接出兵攻打宋国救郑,鲁僖公二十二年十一月初一,宋楚两国在泓水两岸对峙,楚国率先渡水发动了攻击,谁强谁弱,一战便知!

《古文观止》中的这则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的。

图片

明眼人都知道,宋国的军事实力远远不如楚国,宋国大司马公孙固早就劝谏宋襄公,说他想复兴殷商的想法简直是痴人说梦,不可饶恕。然而宋襄公对击败楚国自信满满,他觉得自己就是“仁义”与“武德”的化身。

仁义好理解,然而什么是武德呢?

武德据说是武王伐纣时规定的一系列战争时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具体要求十分繁琐,其效果则包括禁暴、戢战、保大、公定、安民、和众、丰财七个方面。春秋以来,诸侯间战争频繁,决定胜负具体的条件和时机又各不相同,谁还能遵守那些死板的规定?

不过宋襄公愿意遵守,他觉得武德是一面使天下诸侯归附自己的大旗,他不但要击败楚国,而且要堂堂正正地击败楚国!

宋军此时占据着地利。楚军虽然人数众多,但他们想尽数渡过泓水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宋军早就严阵以待了,司马子鱼立刻请示宋襄公让宋军冲向敌人,敌众我寡,此时是最好的进攻机会!宋襄公却摇着头说“不行”。

子鱼知道宋襄公是什么意思,但时机稍纵即逝,他无能为力,徒呼奈何。

楚国大军全部渡河完毕,仲冬的泓水已然冰冷刺骨,楚军全身湿透,一时无法集结成阵,子鱼向宋襄公大呼:“趁此良机攻击敌军,取胜希望很大!”然而换来的,仍然是宋襄公那句“不行”!子鱼知道,大势已去,战斗结果可想而知了。

终于,楚军摆出了整齐的军阵,宋襄公心中喜悦,终于可以与敌人一较高下了。这时,他下令出击,然而,一切都晚了。

楚军虽然浑身湿冷,但人数上的优势和碾压宋军的战斗力,决定了战事的走向。同时,由于宋襄公下达攻击命令的时间太晚,宋军的士气受到了影响。半个时辰不到,泓之战就以宋军大败而告终。宋军十有八九都战死或者被俘,宋襄公身边的卫队全部阵亡,他本人大腿受了重伤,还是子鱼奋力营救,他才幸免于难。

相对于战争过程,《古文观止》的选段更关注战争结果产生的原因。因为其教育意义显然更大。简洁传神的叙事,将子鱼与宋襄公描绘得活灵活现。

战事结束,宋襄公的一切图谋成了梦幻泡影。没想到,此时的他还在对群臣吏民宣传着“仁义”与“武德”。恐怕他已经将自己洗了脑。读者们且听一听宋襄公自述的武德标准吧。

宋襄公已经化脓的大腿无法行动,他一边哼哼着一边对大家碎碎念:“君子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擒拿头发花白的人;不在隘口处阻击敌人;不攻击没有排列成阵势的敌人……”他还想说下去,但疼痛让他一下子昏厥了过去。

事后,子鱼针对宋襄公愚蠢的言论进行了逐条的批评。他认为,战争局势对我方有利,当然应该好好利用。那些迂腐的“武德”教条只会贻误战机,招致失败。是虚伪的仁义让宋襄公沦为失败者和天下的笑柄。

子鱼的话真有振聋发聩的效果。

宋襄公也想补救甚至重建崩坏的国际关系,但他的方法是完全错误的。

一年后,宋襄公因为大腿的伤势恶化,不治身亡。他从反面用自己的性命诠释了正奇相倚,灵活多变的战争之道。如果不知变通,武德的意义又何在呢?

图片

三个来自《左传》的小故事,让我们领略了《古文观止》选取先秦史传文学的审美眼光。无论是简洁生动的叙事,还是立体生动的形象,亦或深刻隽永的议论,无不是传统文化中的上品之作。愿我们继续走在《古文观止》这座虽然不大,却万紫千红的雅致花园中,一起采撷一朵朵奇英异卉。

本文作者简介

赵鹏,用繁体竖排的《中国历史文选》和《王右丞集》识字的当代人类。就高考而言是个偏科者,就传统文化来说却向往着成为通才。在骨髓中渗透着对文史的无限热爱,陶弘景“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于我心有戚戚焉。就职于东北名校沈阳市广全学校,得英才而教育,得典籍而深思,得闲暇而写作,人生之乐,莫过于此。如醉如痴爱国学,一箫一剑叹晚芳。明珠若入君法眼,笑看当年徐文长。

本文主播简介

孙宏博

评书大师单田芳先生入室弟子,播音主持专业副教授,播讲作品《楚汉争雄》《多血的梅花》《傲慢与偏见》《局外人》等在酷我音乐、酷我畅听独家播出。

图片

总编辑:上官文露

主编:何聊生

责编:何小何

美术及制作:浅潜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