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肺肿瘤消融常见并发症之气胸

 银缕一瞬 2023-07-12 发布于山东


2018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报告显示,肺癌已成为第一癌症相关死因,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影像学引导下消融治疗肺癌、肺转移癌已被多个国际、国内临床指南及共识所推荐,消融治疗凭借其微创、安全、有效、可重复等诸多优点,已经广泛用于肺癌的治疗,但肺肿瘤消融治疗的并发症较常见,部分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必须引起重视。按照文献报道的发生率可以分为常见并发症、少见并发症和严重并发症。常见并发症包括气胸、胸腔积液、咯血和肺炎;少见并发症包括心包积液与心包填塞、皮下气肿、肺脓肿、膈神经损伤、支气管胸膜瘘、曲霉菌感染和针道种植转移等;严重并发症则指引起死亡。

气胸是消融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10%~60%。虽然发生率相对较高,但不增加患者的死亡率。气胸的发生一般是脏层胸膜损伤后气体进入胸膜腔所致,穿刺本身以及消融都可以损伤脏层胸膜,因此要尽量减少穿刺次数,避免电极针留在胸壁。气胸更常见于以下情况:肺气肿、男性、年龄>60岁、肿瘤<1.5 cm、肿瘤位于肺下叶、单发肿瘤穿刺肺组织次数>3次、使用多个消融电极(天线、探针或光纤)、消融多个肿瘤穿刺次数多、消融路径穿过肺组织的长度较长或者穿过较大的叶间裂。



气胸的分类、程度及处理方式

      根据患者有无症状,可以分为有症状气胸和无症状气胸。绝大多数气胸都没有症状,仅仅是在术中X线透视或CT扫描发现有气胸存在。而在有症状的患者中,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多以轻度呼吸困难为主,给予吸氧后症状即可缓解;或者是自限性的,不需要治疗即可自愈。严重者会在短时间内出现纵隔受压移位、肺脏萎缩等现象,造成心肺功能障碍。气胸压迫肺>30% 或症状明显者可以胸腔闭式引流,需要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气胸为3.5%~40%。碳化针道达胸膜,有可能导致支气管胸膜瘘时,应及时应用抗生素,避免液化。如果患者经过胸腔闭式引流仍然有气体漏出,可以持续负压吸引;经久不愈者可行胸膜固定术、气管镜封堵术、注入硬化剂等。另外,要注意迟发性气胸的发生,一般认为消融后72h后发生的气胸称为迟发性气胸。研究发现靠近胸膜处的病灶,易发生迟发性气胸,如果忽视迟发性并发症的发生可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甚至危及生命。

图片

少量气胸:肺胸膜回缩<2CM

中量气胸:肺胸膜回缩2-4cm

大量气胸:肺胸膜回缩>4CM图片


图片
气胸的预防

在肺消融术中做到以下几点可预防气胸的发生:靶区距胸膜>2cm,穿刺路径避开肺大泡及叶间裂,减少反复穿刺调针;消融功率越大、时间越长,越要经过更多肺组织,穿刺方向与心脏、胸膜、气管、纵膈、大血管等走形平行。对于靠近胸膜的病灶,可以采用低功率和延长消融时间的方法减少气胸发生的风险。另外有研究结果表明,病变位置也是治疗相关气胸发生的风险因素,下肺野病变所造成的气胸发生率要高于中上肺野。根据解剖位置和呼吸运动的关系,呼吸运动会造成脏层和壁层胸膜之间的相对滑动,而消融针则是相对固定的,由于其受胸壁肌肉的牵制,那么呼吸运动时相对的滑动会对脏层胸膜产生切割作用,进而造成胸膜的损伤,并且下肺野的呼吸运动幅度要远大于中上肺野,所以穿刺下肺野病变时产生气胸的概率会大于中上肺野者。因此对于下肺野病变患者消融时术前要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力求呼吸频率及幅度一致,不但可以提高穿刺的精确性,而且可以降低因呼吸运动带来的相对切割而造成胸膜的损伤,从而降低气胸的发生。


图片

综上所述,CT引导下微创消融治疗肺癌是一项安全、微创的方法。气胸并发症的发生大多数有高危因素、大多数可预防、大多数无需处理。少部分应完全避免、积极处理。在肺消融过程中做到规范性、预见性、可控性原则,即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图片


图片

供稿/陈朝晖、张天奇、吕宁

编辑/杨彩云

审核/沈露俊

审核发布/范卫君、赵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