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中的“加减法”

 子君zijun123 2023-07-12 发布于河北

所谓的“有效构图”,是指在不同的场景下,对画面元素进行深入地剖析,并作出“取舍”,合理地表达出想要的内容。一张好照片不仅仅体现于形式上的美感,更重要的是表现出一种主题思想,这是摄影中所有拍摄技术运用的初衷。

什么是摄影中的“加减法”?

我们在构图中所做的一切努力,目的都是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上,但要在表达形式上做到逻辑清晰,不含糊其词,有条理有重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给观众传递信息,理解才不会出现偏差,这也是摄影“加减法”的初衷。

通俗地讲,“加减法”在构图中的运用,其目的是对一些场景元素过多,导致画面主题被掩盖掉的场景,适当地做出删减,并去掉不相干的元素,提炼出画面的重点,从而起到突显出主题的作用。反之亦然,在某些场景中,为了丰富画面叙事,有时还需要通过一些特殊手段,“添加”额外的元素,来增强画面的叙事结构,及渲染环境和情绪氛围的作用。

“减法”不是“简法”:

事实上,摄影中的“减法”并不意味着画面中的元素越少越好,“极简”与“减法”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我们所要做的是,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在保留形式美感的同时,剔除掉不必要的元素,让主体更加鲜明,让画面更加干净利落。

弱化法:

构图的目的是取舍我们从场景中所获取到的信息,以避免产生杂乱且毫无重点的画面。弱化是实现摄影中减法最常用的拍摄思路,其原理是降低不必要元素的视觉关注度,从而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常用的方式主要有大光圈虚化背景或前景中复杂元素,以及利用光影反差,呈现出场景元素的不同状态,甚至还可以通过色彩,有效弱化画面中的干扰色及纷乱元素。

去除法:

对付场景中杂乱元素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弱化它的视觉关注度,还可以选择将其去除。不过,这种方式虽看上去简单暴力,但还是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否则会对整个画面的形式美感产生极大的破坏。利用特写突出主体局部来填充构图,能够最简单有效地将其他元素排除到画面以外,让主体获得所有的视觉关注。但是这种构图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难以使主体与环境产生联系,导致画面结构单一,无法获得完整的视觉叙事。

任何的拍摄都离不开背景作陪衬,元素过多且拥挤的背景,会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因此,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避开杂乱元素,形成空间构图也是不错的选择。在必要的情况下,我们甚至也可以通过调整拍摄角度,产生类似的效果。例如,在低机位仰拍时,天空将成为背景,能够很好地删除杂乱,实现场景的简化,在形成负空间的同时,也突出了主体的高大。当我们的镜头采用高角度俯拍时,地面将转化为背景,既简化场景,也能将环境的纵深呈现出来。

​遮蔽法:减法也并非要实质化地减少画面中元素,通过特定的构图方式产生隔离感,同样能够实现视觉心理上的减法效果。前景是一种非常魔幻的构图元素,恰当的前景遮蔽,也是一种减法,可以用一个框架来掩盖周围的杂乱,创造出一种奇异的画中画的感觉,既能简化场景,又能使作品具有空间和层次的感觉。

“加法”不只是“加法”

有时,也需要我们在画面中添加一些元素,使主题更加清晰明了。当然添加的元素也将是画面的组成部分。例如添加陪体,起到烘托画面氛围和完善画面叙事的作用。添加画面中的色彩、光影、结构的反差,完善画面层次与空间结构。甚至还可以尝试为画面添加视觉关联元素,实现引导视觉关注等作用。

加法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保证每个元素都找到自己的作用,难点在于能否有效控制住这些元素,否则含糊不清的画面将流于形式,画面就像拼凑一样。

结语

老生常谈“摄影是减法的艺术”。其实,减法的运用只起到了“避错”的作用,消除图像中的冗余,并使被摄对象不受影响。但事实上,“加法”才是支持内容价值的根本所在。做不好“加法”,减法也很难起到相应的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