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县城的宝妈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职业

 她刊 2023-07-12 发布于山东

宝妈探店军团

程学艳一只手端着比脸还大的碗,一只手拿筷子夹起酸笋,她边走边吃,从一家螺狮粉店走出来,脸上挂着心满意足的表情。

“你又在啃吃啥咧?”

听到这句话,程学艳抬头,对着面前的手机镜头,声情并茂地介绍:“这不XX螺狮粉嘛,新店开业,一大份螺狮粉加个炸蛋9块9!还送一袋酸梅汁咧!”

程学艳(抖音ID:农村小妹探店)探店拍摄中

程学艳35岁,是三个孩子的母亲。2022年11月,程学艳第一次学着拍摄探店视频,那时候,她面对镜头的表情还很不自然,眼神不知道往哪里飘,动作也不协调,看起来很生硬。现在,她已经掌握了诀窍:只需要扯开嗓门,有抑扬顿挫,像给孩子们读故事那样。

程学艳和她的三个孩子

每天,程学艳跟三个孩子一起学习,背古诗、刷试卷。大女儿考了全班第一,开家长会,老师让程学艳分享教育经验,她上台演讲,越说越激动,家长们也听得直入迷,夸她“讲得像写好了稿子一样。”

老师建议她,可以试试在抖音上拍视频,说不准能火。

当时,程学艳除了买菜、接送小孩,偶尔开开家长会,很少有出门的机会。老公送外卖,月收入勉强够养活一家五口,但一整天累下来,他也没有心力再与程学艳扯家常,家务大小琐事,全缠在程学艳身上。偶尔,程学艳表达心里的烦闷,老公便说,“都(和社会)脱轨了,就不能出去吗?”

程学艳心更烦了,“我出去干嘛?遛大街啊?”

在孩子老师的推荐下,程学艳报名了技能培训课,学习拍探店视频、直播带货。当时,她没指望学这些能赚钱,只想借此机会从繁琐的家务中暂时出逃。

在临泉县城,一个母亲想找到能兼顾照料孩子的工作并不容易。要接孩子上下学,朝九晚五的工作做不了,钟点工薪水低且难寻,多数母亲只能被孩子和家务围困在家中,成为“全职妈妈”。很多家庭不止一个有孩子。基于现实的需求——房贷、一家几口的生活费、孩子的学费,妈妈们的聚会上,除了孩子的学习成绩,最常讨论的话题便是如何走出家门,获得一份工作。

刘越悦(抖音ID:刘小花(探生活))

刘越悦39岁,和丈夫育有2个孩子。去年,她的哥哥因肝硬化去世,留下2个正读高中的孩子,姐姐的孩子升到临泉县城的高中读书,也只能送到她家里,就这样,刘越悦和丈夫承担起照顾5个孩子的重任。

丈夫平日在外打工,家事都交给刘越悦。有段时间,刘越悦觉得生活已经窘迫到了极限。白天,她接送孩子上学、做饭,晚上孩子们睡觉了,她就去扫垃圾,干到天亮回家。一个星期,赚400块,是当时她能找到的收入最高的工作。

阿哲是技能培训课的老师,抖音生活服务的探店达人。培训课上,对大多数农村出身、学历不高,常年心里只装着家庭的宝妈来说,理解流量、直播带货、获客等互联网词汇十分困难。但阿哲发现,只要提到“变现”、“挣钱”,妈妈们立马提起劲头,认真听课。

阿哲(抖音ID:阿哲先生)在培训学校上课

他为宝妈们找到了非常适合的兼职——探店。在临泉拍探店视频,不讲究说标准的普通话,只要扯开嗓门,对着镜头,把促销商品的名称、商铺地点、体验感受说清楚就可以了,若视频质量好,每条差不多能赚五十块钱。宝妈们衣着朴素,懂得争取实惠,是探店的优质人选。

培训15天,几十位宝妈结业出师了。最初,她们的每条探店视频几乎都要拍两三个小时,回到家,不到百字的文案也得冥思苦想好长时间。一位自认文化水平不高、书只读到小学的母亲每晚坐在儿子的书桌旁,用纸笔记录文案的想法,一字一字地改完,再用手机打到视频上。

王艳和程学艳讨论拍摄

宝妈们一个带一个,探店的队伍迅速壮大,很快扩张到200多个人。以前她们聚在一起,聊得最多的就是孩子,现在她们有了新话题:如何写文案吸引人,视频怎么拍质量更高。

每天午后,拾净午餐的碗筷餐盘,送孩子去了学校,她们就换一身上镜的衣服,化好妆,结伴来到促销的店家,互相帮忙提词、拍摄,时不时搭上一句话。在顾家、育儿之外,这些妈妈有了新的归属身份——宝妈探店军团。

家的臂膀

阿哲自觉不是上学的材料,初中就辍了学,从没想过,这辈子还能当上老师。

在剧组时间久了,阿哲偶尔也自导自演,在抖音上拍拍段子。虽然跟随剧组天南地北哪都去,外人看来很光鲜,但是他一直想稳定下来。

阿哲的探店视频

2020年,抖音上线生活服务团购板块,让阿哲有了返乡创业的思路。他回到临泉,挨家挨户地跑商户,说可以免费拍短视频做推广。当时,临泉的商户尚不知道啥是抖音团购,都觉得阿哲是骗子。

阿哲只好从朋友的店下手。几条探店视频拍下来,竟真吸引不少顾客去朋友的店里消费。先前拒绝过阿哲的商户刷到视频,看到数据不错,还主动给他发私信,希望他能来帮忙拓客引流。

渐渐,找阿哲探店的商家越来越多,每天至少有五到八场探店活动,有时,忙到夜里十点,他都吃不上饭。商户的邀请,阿哲还得探察下,确定价格和品质是否真的实惠过关。

能用自己的本事在家乡赚钱,已经很让阿哲开心,更令他骄傲的是,抖音探店让临泉本地百姓以十分接地气的方式了解到短视频创作,知道了线上营销是什么,无意间带动了临泉本地商户和消费者间的经济正循环。起初阿哲在给街铺拍视频的时候,路人经过,会像看怪物似的,围在一旁指指点点,现在,临泉人对直播、拍视频已习以为常。

宝妈探店“军团”探店助农

在短视频经济的带动下,更多地域的美食品牌陆续入驻临泉,让常年难有机会出游的本地人也能品尝到他乡的口味。这样的商铺邀请阿哲去探店,他总是第一时间把消息发给群里的宝妈们,想让她们先去探探新鲜。

在以宝妈为主要授课群体的培训班,阿哲见到了县城生活的另一个面向。当男人外出劳作时,主妇们每天要做的事务也令人忙不迭地:准备一家人的餐食、安排几个不同学龄孩子的家庭作业和课外活动、永远做不完的家务......完成这一切后,她们还想抽出时间学新的技能,争取一些收入,因为每一笔家庭支出都是压在心里的石头。

而当妈妈们真的走出家门,并不是总能得到支持的声音。她的老公是个好脾气的男人,结婚这么些年,几乎没有跟她红过脸。但有一次,晚上十一点,程学艳在群里接到第二天要去探店的信息,老公跟她争了两句嘴。他觉得,她花了太多时间外出探店,会影响照顾家庭。

程学艳探店漂流活动

程学艳没理会老公的牢骚,暗暗觉得,自己的家庭地位提升了。以前老公在家里里很闲,从不会做家务,现在他看到自己忙着剪视频,吃完饭就去刷碗,不等她说,偶尔还会负责买菜做饭,洗衣服。

又一次探店,程学艳和同行的宝妈吐槽,"以前在家带小孩的时候,他们(老公)也不觉得我们有什么用处。"所有人都感同身受。

某种程度上,在社会生产层面赋闲的全职妈妈们,实际是维系每个小家庭稳定运转的可靠臂膀

刘越悦记得,哥哥临终前,曾用虚弱的喉咙对她说,他不想走,还有两个孩子要养。料理好哥哥的后事,她流着眼泪,把哥哥的两个孩子接到了家里。

刘越悦每天要给五个孩子做饭

在临泉,刘越悦和丈夫租了两室一厅的房子。姐姐的孩子、哥哥的孩子,还有自己的孩子,一家七口把县城赁屋塞得满满当当。每年换季时,刘越悦带5个孩子上街,买换季的新衣裳。她不舍得只给一个孩子买,不给另一个孩子买,她觉得那样心里难受。

为了多赚些家用,刘越悦一个人运营着两个探店账号,活动多的时候,一天会拍四五条视频,挣到钱了,她就给孩子们买些好吃的。因为花钱的地方太多,钱从来都存不下,她没有细算过,自己每个月能赚到多少钱。

而偶尔打开手机软件上月支出的一笔笔账单,刘越悦会感到欣慰。她觉得自己命苦,但也很幸运,竟然可以健健康康地养活5个孩子。

妈妈们的心愿

和宝妈们相处的时间长了,阿哲愈加理解"为母则刚"的意味。每次一起探店,妈妈们的聊天内容永远围绕着孩子,辛苦赚来一点钱,自己不舍吃穿,第一件事就是想着能给孩子买点什么。

阿哲和宝妈探店团

探店的兼职,不仅让妈妈们可以多给孩子报一期游泳课、买一支冰淇淋,更可以让她们不必外出打工,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陪在身边。

单身妈妈王艳加入"宝妈探店团"半年多了。之前,王艳和前夫一起到上海打工,大女儿交由老家的母亲照顾。有次给母亲打电话,她听说,女儿看到任何女人都会叫"妈妈",不管是亲戚还是陌生人。王艳很心酸,在电话里告诉女儿,自己才是妈妈。可过年回家,面对王艳,女儿的神情总是疏离。

当小儿子一岁多的时候,她的丈夫声称自己赚钱太少,工资从不会往家里拿。王艳除了要养活自己和儿子,还要给老家的母亲和女儿寄钱。她觉得,仿佛有丈夫和独身没什么两样。王艳和丈夫离了婚,带儿子离开了上海。

王艳和她的两个孩子

回到家乡,王艳自己带着女儿在县城工作,儿子放在乡下父母家。每天,她早出晚归,只能把女儿送到托管班。周日,王艳会带着女儿回乡下看儿子,但只能呆一天,星期一就要赶回县城上班。

王艳(抖音ID:艳姐带你吃喝玩乐)拍摄素材

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好地生活,王艳更加拼命赚钱。她找了一份可以在家办公的客服工作,同时每天出去探店,拍视频。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妈妈的辛劳也让孩子们更懂事,看到王艳每天捧着手机剪视频,孩子们虽然也会撒娇,让她"抱抱",但是从不会哭闹打扰妈妈的工作。

走出人生窘境

阿哲现在不仅是宝妈探店军团的培训老师,也是“经纪人”和“总编导”,他尽量多接单,也会在深夜修改宝妈们的作品,保证质量。

每天晚上,他会把近期探店活动发到群里,大家一起讨论。

宝妈探店团集体拍摄

仿佛有了精神结盟,组成"宝妈探店军团"后,群里妈妈们的生活日益风发。她们把持家的本事发挥到探店上,总能用实惠的价格搞定县城的吃喝玩乐,也因为时刻心系着孩子,格外地关注衣食的质量与安全。

今年,王艳一次性还清了她的最后一笔欠款,4万块。这笔钱,是她先前因为没能力还清债主的欠款向妹妹借的,她还记得,当时她着急上火,在房间里哭得很厉害。欠款勾销当天,她给父亲拨去电话,忍住泪水,说,咱家终于不再背债了。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宝妈们挣到的不止糊口的钱粮,还有与孩子们失不再来的共处时光,和对生活更广阔的想象。

现在,程学艳经常有空带孩子们去体育场玩,篮球、足球、羽毛球,每天的项目都不一样。路人经过,看到这蓬勃的一家人,会好奇地问程学艳,"你是教练吗?"

程学艳和孩子

程学艳就笑笑,"我是私家教练,他们都是我的小兵。"

以前,每到下雨天,程学艳的二女儿看见同学被私家车接走,总是羡慕,"你看人家下雨天都拎不到,你骑电瓶车接我,我们还要穿雨衣,全都淋湿了。"

程学艳狡黠地回应:"你看下雨天堵车多厉害,我骑个小车就去接你了,如果开轿车,我们会在路上堵很长时间,回家你都没有玩的时间了。"

虽然现在家里不富裕,但程学艳相信,未来一定会游刃有余,毕竟,她的孩子们都那么优秀。她总是郑重地跟孩子们强调,知识拥有最强大的力量,"说不定,你们将来一个月的工资比很多人一年都要高呢。"

今年暑假,程学艳和王艳计划相约,带孩子们去北京,北大、清华的校园都要溜透。当她们跨过各自人生的窘境,终会见到可期的未来。

#女子打多份工养育去世哥哥孩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