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书白文》|温润儒雅,小露锋铩

 原典纪书局 2023-07-12 发布于广东

原典纪书局(孔夫子旧书网店铺)此次推出的以日本内阁宫内厅书陵部藏本为底本的古籍善本《四书白文》据传明代书家姜立纲手书初见此字时,王世贞以为是明代大书家沈度所书,之后察觉到锋芒,确定此书为姜立纲所笔。若王世贞所言不虚此书便是珍贵的藏品。

  

对于姜立纲书法天赋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有一则是这样记载的在明英宗正统年间有一户住在瑞安梅头东溪村叫姜秀山的人家。这一天姜家大摆筵席好像遇到了什么喜事贺客盈门好不热闹。原来姜秀山的独子年仅岁的姜立纲因写得一手好字经官府推荐选拔被朝廷破格录取为翰林院秀才这在小山村是一个重大的消息山村里飞出金凤凰各乡友皆来庆贺。

  

  

  

  

姜立纲作为一代书法大家姜立纲墨迹极少留传下来。目前只有瑞安市文物馆珍藏一幅《李太白梦游天姥》草书中匹和三方楷书墓志碑石外全国其他地方包括故宫所收藏的作品也是寥寥无几诚可宝贵这更将凸显出他墨迹的珍贵。据考究谢国桢《天爵堂文集·笔余》记载考定北京前门六必居酱菜店的匾额乃姜立纲所书。

姜立纲不仅在书法的创作上造诣深厚在书法理论方面更是有独到的见解他编著的《东溪书法》一书内容包括《论八法》、《八病》等篇以及字式二百二十四条此书汇集他一生创作经验及对书法感悟编著而成。

  

  

  

  

  

明朝初年借助元人书风当时只有赵孟頫是最出名的很多人都临摹他的字体明朝时皇帝也非常喜好书法所以对书法的交流非常推崇这也促进了书法界的快速发展能写一手好的毛笔字当时是一种学识的象征。姜立纲的书法天赋过人加之高人的指点迎合当时皇家推崇的“尚古渐趋泥古斤斤于绳墨理法”姜立纲又融合了沈度等书法家的长处创造出了婉丽端整的“台阁体”。风行近一个世纪的“台阁风”成为继沈度“台阁”一体的又一领军人物。

《艺苑危言》这样描述姜立纲的书法“结法圆熟端劲妙不可言初见绝以为沈度学士书徐觉其波磔处小露锋铩乃敢定为姜笔”。姜立纲以沈度为基础却能融会己意创作出自己的书法这是他不小的成就。

  

  

  

  

  

姜立纲书法艺术的形成与“理学”的兴起也有很大关联明初,明成祖朱棣将朱学著作汇集为三部《大全》(《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颁行天下,标志着程朱理学在这一时期统治地位的确立,二程“天者理也”“理便是天道”与朱熹“性即理”的思想大行其道。《性理大全》中《字学》篇辑录的论书语录,从“性理”之学来讨论书法,将书论与理学相结合,认为为学以“识仁”为主,而“识仁”又须以“诚敬”存之。朱熹曾大力批评苏、黄、米的字:“字被苏、黄胡乱写坏了,近见蔡君谟一帖,字字有法度,如端人正士,方是字。”“山谷不甚理会得字,故所论皆虚。米老理会得,故所论皆实。嘉祐前,前辈如此厚重,胡安定于义理不分明,然是甚气象?”“至于黄、米,而欹倾侧媚狂怪怒张之势极矣。”

北宋书家的“尚意”书风被朱熹认为是胡写乱画,他提出字应写得端正如人,方称之为字。“这种书学观念并不注重书法的艺术功能,而更强调实用性,旨在体现'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艺文特征。”

  

  

  

  

在这种理学思潮的影响下,“寓理于书”的观念深入人心。一方面,书法注重“正人心,敦教化”的职能手段;另一方面,端正的“台阁体”应运而生,在书法(主要为楷书)上具体表现为,横平竖直,端方拘谨,整齐划一,一字万同。这种书风也成为朝廷认定的规范性字体,“三宋”“二沈”等人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书家。黄惇将明代书法大致分为三个时期6,姜立纲历事天顺、成化、弘治三朝,正处于关键转折点的明前期后段,从其一些书作我们也能大致窥探性理之学影响下的明代前期台阁体的风貌。

原典纪书局制作成品尺寸:高33cm*宽21cm,共十八卷八册全文大字楷书,朱色句读,开本阔大

  

  

上文所介绍的中文古籍善本图文信息,由原典纪书局友情提供。

了解更多海外所藏中文古籍善本信息,或咨询古籍善本、中国古画仿真复制定制、图书代理出版,欢迎关注:原典纪古籍善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