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 爱 永 恒

 文学基地 2023-07-12 发布于江苏
图片


             父 爱 永 恒



文/谢云海


我的老家在高邮,地方不大,但是人文、地理相当丰富。譬如说“桑树头”,它便是我们当地不远处村庄的地名,还有段真实的传奇故事。在过去有人说,传说里的那个父亲不算是父爱,又有人说这就是父爱,在当时的确引起不少的争议。

话说很久以前,有对张姓夫妇,以磨豆腐为生。男人忠厚老实,为人善良,女人勤俭持家。或许是因为四十多岁才喜得贵子子,平日里妇人对小儿那是百依百顺,恨不得捧在手心里、含在嘴里。

图片

话说有一日,张老头起了个大早,挑了担豆腐叫卖着,急匆匆地去十几里外的吴堡集场赶去。殊不知他的小儿,一觉醒来,不见了父亲便哭闹不休,问他母亲爹去哪里了,今天赶集怎么不带他一起去,说好了带他去吃肉包子,还有买铁箍圈玩的。妇人小心翼翼地解释着,说回来肯定带好吃的烧饼油条,儿子听了立马着急了:“我要吃包子,不是烧饼油条!”一边发狠说道:“待他回来,看我怎么收拾他!”妇人着急的跺脚也哄不了他的哭闹。无奈间走进厨房,看一冬瓜卧立于门旁,心里有了主意。只见她抱着偌大的冬瓜,用老伴的衣服穿上,放床上并盖上被子,拿起墙上挂的一顶丈夫的草帽戴上,便和哭闹的儿子说道:“你看你爸爸赶集回来了,在那边床上睡着了!”儿子一听,立马止住了哭声,蹦蹦跳跳地去了厨房,拿起菜刀飞奔到床前,对着穿着衣服的冬瓜狠狠地砍去,嘴里大骂着:“叫你不带我去!剁死你!”连着的衣服也被剁成几块。把个兜着蓝布围裙、过来捧豆腐渣的两个老奶奶看得目瞪口呆。

当日中午,张老头卖豆腐终于回来了,老伴一五一十地告知此事。张老头的脸拉的老长,什么也没有说。找来一条长绳连拖带拽地把个小儿捆绑在废弃的门板上,扔进了一条大河。雨季里涨潮的河水汹涌澎湃,一会便不见了小孩的踪影。岸边围满了人群,却没有一个人阻拦。从此十里八乡的小孩,一个个仿佛懂事乖巧了许多,或许是因为害怕也仍进那条大河吧。

图片

时间过得很快,三十年后,老太婆带着遗憾走了。张老头一个人做不了豆腐坊,在家里浑浑噩噩般,不过身体硬朗。幸有邻居过来介绍了个差事,带了他去城里府衙扫地,管吃管住还有酬劳。

张老头在府衙倒也勤快,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唯一遗憾的就是秋天,因为有一颗桑树斜靠着房子长了上去,秋霜来临,满屋的瓦片上都是叶子,甚是难看。张老头找来梯子,用扫帚轻轻地扫落。不远处的县太爷在下面看着,也不言语,看得出似乎想说什么,可终究什么也没有说,默默地走了开去。来年深秋,又是叶落纷飞,张老头不得已又爬将上去,县太爷说道:“此树甚是麻烦,有什么法子吗?”老头听了回道:“桑树头子从小育,现在迟了,只能用木锯锯了,还不妨碍房屋!您看瓦片都给树杆挤坏了!”没想到县太爷“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儿子错了,我就是您当年那个不争气的儿子呀,爹!”

原来当年随着激流,有位老和尚救了他并收养,说来也是奇怪,自从上了岸,像是换了一个人,在庙里常常起早贪黑,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读书也是勤奋,那年考上状元后,在高邮城做了个县太爷。

很快,县太爷在府衙认父的事情传遍了大街小巷,自然也传到他的家乡。每当有人路过此地,问离那锯桑认父的县太爷家有多远,便有人答道:“不远了……”后来,慢慢地“桑树头子从小育”,这句话也传开了,成了一个典故,那个村庄,大家都称呼“桑树头”,一直到今天。

故事的结尾,是喜悦的。在如此现代化的今天,或许,关于父爱,我们是否有了更多的思考方式,那三字经里的“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我们是否有了全新的认识?祝愿世间 所有的爱和被爱,再也没有争议,让父爱永恒吧。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者简介:谢云海,笔名水到渠成,字溪勘、江苏高邮人。扬州作家协会会员,高邮作家协会会员。写简简单单的文字,表达最平凡真实的情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