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浪淘沙始见金:艰难时刻,特派员枪口指向自己人

 兵说 2023-07-12 发布于云南

作者:武陟东旭        

西路军保卫局侦察部部长欧阳毅听从红军特派员的话,把自己的手枪取下来,给了对方的警卫员,谁知这下坏事了。

欧阳毅把手枪递出去,警卫员小张伸手准备接,就在这时候,特派员突然变脸,以闪电一般的速度,一把从欧阳毅手中夺过驳壳枪,然后迅速将子弹推上膛,把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欧阳毅。

这一切,让欧阳毅始料未及,他当即愣住了。

特派员为何要这样做,事情会如何发展?

1936年10月,以红四方面军为主的2.3万名西路军,肩负打通西线的重任,西渡黄河作战。

在河西走廊,西路军与比自己多了数倍的马家军血战数月,几乎覆没。

1937年3月中旬,西路军余部集结到康隆寺附近的石窝山一带,召开重要会议(红石窝会议)。

总部决定将剩余的部队2000余人化整为零,分成左中右三个支队,分别由王树声、毕占云、李先念带领各自突围。

西路军保卫局侦察部部长欧阳毅分到了毕占云和曾日三带领的中支队。

分成支队之后,曾经成立军政委员会。

开国中将毕占云

军政委员会主席兼政委由曾日三担任,毕占云担任副主席兼支队长,张琴秋、欧阳毅、刘瑞龙、张然和等人为委员。

这个支队主要由干部、女战士和伤病员组成。

中支队因此也叫干部支队,光是军、师干部就有七八个,团级干部几十个,他们全都是精英。

如果是去开辟根据地、扩大武装的话,他们领导几个军的队伍都不是问题。

可是,眼下他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么多的干部,部队却大多是老弱伤病,能投入战斗的只有一个不满员的步兵连,还缺少武器弹药。

一旦遭遇敌人,只有一种结局,那就是被打散。

最好的办法,就是隐蔽,可是隐蔽谈何容易?

如果是在3月的内陆,已经春暖花开,可能更有隐蔽的条件。

但这个时候的祁连山,依旧天寒地冻。严寒之中,一不小心就会冻僵,想要隐蔽实在太难。

因此,每个人的心情都非常沉重。

正在这时,传来一个好消息: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总务处处长的幸元林率领一个分队在附近,要求加入干部支队。

“欧阳,你把他们带过来吧,人多力量大。”曾日三考虑之后,对欧阳毅说。

欧阳毅听了有些担忧,因为此刻马家军还在搜山,停下来的危险很大。

在支队中,曾日三的职务最高,他是红9军的代政委,现在又是军政委员会的主席。

曾日三烈士肖像画

欧阳毅犹豫了一下,什么也没说,坚决服从命令,跨上战马出发,前往幸元林的分队,当晚就住在那里。

开国少将幸元林

第二天黎明,他们刚起床,周围就响起了密集的枪声,支队长毕占云过来了,后面还跟着敌人。

欧阳毅的担心果然成为现实,就在欧阳毅前往幸元林支队的途中,干部支队遭到突袭。

支队领导人曾日三和地方工作部部长吴永康等人壮烈牺牲,不少同志被俘。

面对密密麻麻的敌人,欧阳毅当机立断,丢下战马,和同志们一起向山上跑。

红军的财产都在马鞍山,欧阳毅此举非常果断正确,敌人看到马鞍,立即围拢了过来,抢夺其财物,不再追击。

“好险啊,差点就被他们一锅端了。”欧阳毅心有余悸地说。

毕占云说:“尽管如此,我们还要分开行动,避免目标太大。”

就这样,幸存的人分散开来,欧阳毅和张然和一起。

目标小了,摆脱敌人容易得多。

可是他们的心情并不轻松,因为饥饿和寒冷威胁着他们,处境依旧非常危险。

幸好他们手里留有火柴,就尝试点燃枯枝取暖。

可是风太大,费了好大劲,也没有如愿。

接着,他们又想到了击石取火的办法,开始拿着薄石头,梆梆地对敲。

火花是敲出来了,但引不燃明火。

欧阳毅的心一下子沉到了底,被绝望笼罩住了:难道真的要被冻死在这里?

就在这时候,他看到了张然和腰间的手枪。

他眼睛一亮,有了主意。

欧阳毅把子弹头取下,又让张然和把棉袄里的棉絮拽出,再倒上一些火药,用手枪对准射击。

弹头终于点燃了棉絮,柴草也被点燃。

不一会,篝火熊熊燃了起来。

之后,他们用干树皮包了一些烧红的木炭,路上当作火种。

需要的时候,再将其吹燃。

有了抵御寒冷的法宝,欧阳毅等人的心里踏实了许多。

但是,他们个个肚子咕咕叫,饥饿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大家的步伐也越来越慢,每走一步都是那么艰难。

就在这时,他们在一个山洞遇到了两个同志。

一个是特派员,一个是他的警卫员小张。

张然和认识特派员,对方一见热情地打招呼,他们便进洞休息。

特派员在另一个游击队,后来游击队遇到袭击被打散了,他死里逃生,来到这个山洞。

与其说是山洞,还不如说是石头屋,里面像是一个家,吃的用的、做饭的东西应有尽有。

石屋的主人,是一个猎人。

特派员能说会道,猎人很欢喜,认他作干儿子,生存环境大大改善。

这个石洞外窄内阔,洞中有大洞,不但宽敞还很暖和。

猎人见是干儿子的朋友来了,非常热情,招待他们吃喝。

欧阳毅

但欧阳毅并没有打算久留,想久留也不现实。

他对大家说,我们明天下山,想办法弄到老百姓的衣服,化了装再走。

第二天清晨,一行4人辞别猎人下了山,半道上又遇到几个同志,七八个人结伴而行。

人多了,心里踏实了,大家的心情也好了一些。

可是,接下来发生一件事,让情况变得更糟了。

他们在过河的时候,水流湍急,尽管大家手拉手,小个子的张然和被卷入了激流。

欧阳毅眼疾手快,将张然和救出,大家不敢再过河,返回河岸。

张然和发生误解,觉得有人没有拉紧自己,然后赌气一个人离开了。

几个月之后,他们再次相见,已是在延安了。

张然和独自离开,被敌人俘虏,然后想办法越狱,一个人回到延安。

欧阳毅、小张、特派员三个回到山上,找了一个较为宽敞的石洞,打算在这里过夜。

这时候特派员对欧阳毅说:“让我的警卫员小张到我干爸那里弄点干粮吧,我饿得不行了。”

欧阳毅听了,连声叫好:“那只有辛苦一下小张了。”

小张一听,随即向洞口走去。

特派员忽然对欧阳毅说:“小张没枪,空手出去太危险,把你的枪给他吧。”

欧阳毅听了不假思索,把驳壳枪掏出来递给小张。

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特派员抢在小张前面结果手枪,然后将子弹上膛,用枪口对准了欧阳毅。

这一切来得太突然,让欧阳毅始料未及,顿时呆在那里。

自己的同志,在最艰难的时候应该同舟共济,为何拔枪相向?

特派员阴沉着脸说道:“部长同志,对不住了!你们这些人我不放心,迟早会抛弃我们的,那个张然和就是例子?他一生气,就对我们不管不顾了!”

欧阳毅听了哭笑不得,又气又恨,恨不得一枪崩了这个糊涂蛋。但自己赤手空拳,枪在对方手里,只好好话相劝:“我们是同志,应该同舟共济,快把枪放下,有意见随便提,我能接受。”

“开弓没有回头箭,你以为我是傻子?我把枪放下了,不会有好下场!”特派员冷冷地说。

欧阳毅知道,对方这样做并非要杀自己,无非是觉得自己身上可能有钱。

欧阳毅身上还真有钱,十个法币,打算到路上给同志们花的,这些钱装在钱包里,大概是被特派员看到了,对方起了歹念。

欧阳毅把钱包掏出来,扔给特派员,故意装作扔不准,扔到了地上,说道:“这钱你保管吧,都是自己同志,谁拿都一样。”

欧阳毅的意思是,当对方弯腰捡钱包的时候,上前夺枪。

特派员很狡猾,并没有上当,他用枪逼着警卫员小张去捡起钱包。

小张无奈,只好捡起,将钱包递给了特派员。

特派员接过钱包,一看里面有十块法币,立刻装到了兜里。

当时,100块法币可以买两头牛,10块法币还是很顶用的。

拿到了钱,特派员拿着手枪,一步步后退,到了门口的时候,才猛地转身,撒腿就跑,很快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欧阳毅气得嘴唇发抖,他想不通这样的人是如何混入革命队伍中的!

开国中将欧阳毅

小张也破口大骂:“太不地道了,只顾着自己逃命,这样的坏蛋,到半路也会摔死。”

骂归骂,前面的路还要走。

一夜过后,二人相互搀扶着,踏上了东去的路。

艰难困苦检验品格,大浪淘沙留下的是真正的黄金。欧阳毅和小张历尽艰辛,到了延安,最终成为革命功臣,受到后人敬仰。

而那个特派员,则淹没在了历史尘烟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