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所有的问题, 都是关系的问题。 作者:洞见yebo 《人生十二法则》里说,生活需要秩序感,也就是一切都要安排在适合的位置上。 现实中,我们总是盲目寻求外界的认可,而忽视内心的感受。 结果让所有关系都错了位,日子也越过越糟。 到了一定年纪,阅遍世事才明白:人生最重要的,是理顺你与生活的关联,分得清主次,抓得住轻重。 中年以后,多调整自己,千万别把关系搞反了。 1 你与他人的关系: 别对外人和气,对家人发脾气 亦舒说,人们日常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对陌生人太宽容,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 很多时候,我常常把外人与家人的关系搞反。 对待外人始终恭谦礼貌,客客气气,对家人却永远毫无耐心,总是恶语相向。 作家张德芬,曾讲过一个读者的故事。 这位读者叫慧慧,她的老公,是个不折不扣的“两面人”。 外人面前,他看起来彬彬有礼,十分亲和热心。 同学要借钱,他二话不说立马打款;朋友深夜赶机场,他披件衣服就匆匆出门去送。 但在家里,他却像个行走的火药桶。 发现妻子忘了洗自己明天要穿的衬衫,他就对妻子怒吼,并把衣服狠狠摔在地上。 看到孩子作业哪里错了,就一拍桌子,揪着孩子耳朵大声谩骂。 导致现在孩子看到他就怕,慧慧自己也寒了心,整个家快要分崩离析了。 ![]() 张德芬说,很多人都仗着家人无条件的爱为所欲为,可等到伤害积累得足够多,脾气再好的人,也会头也不回地离开。 丘吉尔说:“总统是暂时的,家庭是永久的。” 到了一定年纪你会发现,外人再好也隔着心,只有家人,不论你遇到什么,都会坚定地站在你身后。 把家人放在首位,把情绪关在门外,是成年人应有的自觉。 主持人李静,刚创业时,很多投资都以失败告终,最多时欠债200多万。 那段时间,她白天到处拉投资、开会,晚上赶节目策划和制作…… 面对巨大压力,她曾借酒浇愁,醉得不省人事;也曾在下班后,把自己关在办公室抱头痛哭。 但每次回家,她都会在门口擦干眼泪,调整好情绪,再走进家门。 在家人面前,她永远是一副乐观开朗的面孔。 因为在她看来,家是存放幸福的净土,不管生活有多难多苦,都不应该把糟糕的情绪带回家里。 周国平说,家是一只小小的船,要载我们穿过那么长的岁月。 在这个世界上,经营好家庭才是我们最重要的事业。 无论什么时候,家都是你最终的归宿,家人是这一辈子最该珍惜的人。 人到中年,对家人少一点苛责,多一分善待。 把最好的情绪,留给你最亲的人,用爱将家打造成最温暖的港湾。 2 你与自己的关系: 别太过较劲,与自己握手言和 曾看过这样一幅漫画: 一个人和自己拔河,不停地较劲,最后累得满头大汗。 ![]() 很多时候,你之所以感到身心疲惫,就是因为你一直在跟自己的执念拔河。 总是与自我对抗,搞反你与自己的关系,只会招来无尽的痛苦。 《人生的枷锁》里,主人公菲利普自幼父母双亡,寄养在大伯家。 他一只脚天生畸形,走起路来一跛一跛。 孤独的寄居生活和跛脚的身体缺陷,让菲利普变得非常自卑和敏感。 他不敢结交朋友,害怕与人交流。 面对别人异样的眼光,他每天都过得痛苦不堪。 他试图通过努力,成为学校的尖子生,结果把自己逼得精疲力尽,身体也出了问题。 后来他又想通过虔诚的祈祷感动上帝,跪了一个晚上,却没有任何改变。 这让他更加心灰意冷,甚至无端的痛恨自己。 在跟自己的反复较劲中,他内心的苦闷不断加剧,经常彻夜失眠,身心都饱受煎熬。 直到有一天,学医的菲利普,接诊了一个跛脚的小男孩。 小男孩乐观自信,大方地把跛脚指给大家看。 这时,菲利普才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完美,但总有人能坦然接受。 从此他不再避讳身体的缺陷,不在乎是否一瘸一拐,甚至还主动伸出脚向病人打趣。 在与自己和解后,菲利普摆脱了心理羁绊,最终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无法支配的事情,或是你的长相,或是原生家庭的羁绊,或是过高的目标…… 与其在偏执中把自己逼进死胡同,不如试着接纳自身的不完美。 季羡林先生说:
我们常常执着于事事圆满,一切力求达到完美。 等到吃足苦头,才明白即便拼尽全力,总有你控制不了、力不能及的状况。 人到中年,学会正确处理与自己的关系。 减少无谓的对抗,与自己握手言和,你会发现,人生处处是希望的出口。 3 你与物质的关系: 别总是占有,而不懂节制 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里,讲了一个故事。 女主角麻衣,非常喜欢购物,入手的每件物品,她都堆积在家里。 放眼望去,这个房间里,堆满了各种毛绒玩具、笔记本、衣服,凌乱不堪。 ![]() 随着东西越堆越多,一家人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甚至连挪步都开始变得困难。 过多的物质,不仅妨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还让麻衣陷入无尽的烦恼当中。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有很多像麻衣这样的人,看似支配物质,实则是被物质支配。 往往我们试图占有的东西,最后都会变成束缚自己的沉重枷锁。 梁漱溟曾说过:“人这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世上,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是非常微少的。 过滤掉那些膨胀的欲望,物质简单了,你才能去追求更有价值的事物。 哲学家李泽厚有次成功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拿到上千元稿费。 对于当时月工资六十元左右的他来说,这是笔可观的收入。 可他仍然勤俭质朴,衣食住行照旧。 好友劝他说:“现在经济宽裕了,给自己置办一身名牌衣服吧。” 他却摇头说,名牌穿上是负担,我只想过简单的生活。 他不在意物质多寡,而是把所有精力放在学术研究上。 最终,他写出了《美的历程》《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等一系列著作。 哲学家埃皮科蒂塔说,一个人生活中的快乐,应该来自尽可能减少对于外来事物的依赖。 总是贪求物质的丰盛,不仅会平添烦恼,也束缚了你前行的步伐。 只有学会断舍离,让一切回归到简单,你才不会被物质困住。 人到中年,要学会给生命做减法。 摈弃无关紧要的事物,才能为人生留下空间,不断充盈自己的精神。 ▽ 毕淑敏说,人生所有的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 关系一旦颠倒或错乱,生活就会失序,烦恼与问题也就接踵而来。 中年以后,最要紧的便是正确地把各种关系处理好。 学会照顾好家庭,安顿好内心,让生活回归简单与充实。 当你找到生活的重心,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才能过好自己的人生。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 |
|
来自: 学用知行 > 《人际边界(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