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12 脑科学日报|​ PNAS:人类前额叶解决认知干扰的神经机制

 成靖 2023-07-13 发布于辽宁


1,Cell子刊:精神分裂症与子宫内发生的体细胞突变有关

来源:生物通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作为一种在成年期发病的疾病,其被认为是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引发的,但确切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近日,波士顿儿童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精神分裂症与体细胞拷贝数变异之间存在相关性,体细胞拷贝数变异(CNV)是一种发生在胚胎发育早期的突变。这项研究首次严格描述了体细胞(而非遗传)基因突变与精神分裂症风险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分析了12,834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1,648名对照的血液样本中的基因分型数据,最终鉴定出两个基因,NRXN1和ABCB11,它们在发育早期的破坏与精神分裂症有关。NRXN1是一种帮助在整个大脑中传递信号的基因,以前曾被认为与精神分裂症有关。ABCB11目前已知编码一种肝脏蛋白质,也在特殊的神经元亚群中表达,这些神经元将多巴胺从脑干运送到大脑皮层。


2,PNAS:人类前额叶解决认知干扰的神经机制

来源:鹿鸣Cogn


行为表现(转换代价)和对于过去信息(即任务历史)与当前信息(即情境线索)编码强度的关系


在复杂的环境中,人们要根据情境需要,灵活而动态地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实现这一点需要灵活的认知控制。大量研究表明前额叶(PFC)是实现灵活认知控制和完成目标导向行为的神经基础。近日一篇利用颅内脑电记录了人类被试在进行信号停止任务时的PFC和运动皮层的活动,探索了这两个区域的神经群体活动是否同时编码了过去和当前的信息,以及重叠的神经表征是否能解释行为层面的转换代价。


研究结果发现PFC和运动皮层的神经元同时表征了过去和当前的任务信息(即任务历史/情境线索),任务转换代价的原因是过去和当前任务信息的表征重叠;PFC通过区分对过去和当前信息在低维子空间中的表征来减少过去信息的干扰。这些神经指标具有行为相关性,可以预测行为表现的个体差异。



3,Front Behav Neurosci:让人清醒的“早咖”可能只是一种安慰剂

来源:科研圈


人们通常认为咖啡能让自己更清醒,因此常常早上喝一杯唤醒自己,提高工作效率。近日,来自葡萄牙的科学家们对常喝咖啡的人进行了研究,以了解咖啡带来的清醒效果究竟是咖啡因的作用,还是喝咖啡这种行为带来的影响。


研究发现,喝咖啡的人脑中,与前额叶皮层和大脑默认模式网络相关的网络整合度更高。无论是在喝咖啡还是直接摄入咖啡因之后,都能使人更加准备好从休息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然而,喝咖啡还增加了高级视觉网络和右侧执行控制网络的功能连接性,这些脑部区域涉及工作记忆、认知控制和目标导向行为。而这种提升在仅服用咖啡因的参与者身上并没有发生。换句话说,如果你不单单是想清醒过来,而是还想做好开工的准备,单靠咖啡因是不够的,你需要经历喝咖啡的完整过程。



4,Nature Communications:道德两难决策的神经及计算机制

来源:神经的罗贝尔博士


我们在一生中将面临众多道德决策。在道德决策过程中,不同的行为决策将导致不同的结果。近日一篇研究使用线上和fMRI概率强化学习任务分析了个体的行动-结果动态学习过程及其神经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在道德冲突场景下,被试的决策是受到利己和利他动机分别影响,且决策会受到个人对两种信号的看重程度的影响;被试间对利己和利他的个人偏好存在显著差异;情感替代性疼痛神经标志和奖赏神经标志与预测误差信号之间的共变不受到个人权重偏好的影响,但腹内侧前额叶等脑区对PE的激活程度受到个人偏向的影响。



5,Advanced Science:用于记录生理和脑神经信号的高延展性水凝胶传感器

来源:WEST可穿戴电子


传统金属等材料在植入大脑记录信号后会影响神经系统,因此水凝胶电极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它可以模拟脑组织的力学和化学性质,以减少微运动和减少不良生物反应。近日,中国科学与技术大学Qiang Zhang和Wei Chen等人利用聚合物链缠结、疏水缔合和共价键作为交联剂来调节模量和抗疲劳/拉伸能力之间的权衡。所制备的水凝胶具有较低的模量、良好的拉伸性能和优异的抗疲劳性能。其中含有微凝胶和月桂基两种交联位点。它所具有的检测生理信号的功能以及生物相容性让它能够插入大脑内部,更好地监测信号。



6,Neurology: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的波动与失智症风险增加有关

来源:阿尔茨海默病


近日一篇新研究发现,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稳定的人相比,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有波动的老年人患阿尔茨海默病和相关失智症的风险更高。研究人员使用医疗保健数据纳入了11,571名60岁或以上的参与者,在随访平均13年期间,2,473人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或另一种类型的失智症。但研究人员没有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变化与失智症风险增加之间的联系。


7Current Biology:双人学习组效果好!和表现更好的搭档一同训练,提升效果也会更好

来源:Bioon细胞


面对非常细微、转瞬即逝的视觉特征,大脑的非凡感知能力往往并非天赋异禀,而是来自于每个人都拥有的神经系统的可塑性。通过训练而实现的感知觉能力的提升,被称为知觉学习。近日,方方课题组与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李健研究员课题组、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王亦洲教授课题组合作,运用功能磁共振脑成像与心理物理学实验,首次揭示了社会情境对于视觉知觉学习的促进作用以及相关的神经加工机制。


实验结果显示在社会情境下训练的双人学习组,无论是提高的总量,还是学习的速率,都表现出了显著的提升。知觉学习的提升效果,和学习搭档的能力有着很强的关系,和表现更好的搭档一同训练,往往提升的效果也会更好。向上比较会进一步刺激受试者在知觉任务中实现更大的提升,而向下比较则会让受试者满足于现状,停滞不前。



8,《心理学报》:令人“智熄”的游戏广告真的有用吗?

来源:SelfCulturalPsy


展示他人使用产品的过程是广告设计的常见的策略之一,绝大部分广告通过他人积极正向的使用过程展示了产品的优势。但有些游戏广告却恰恰相反。广告中的玩家非但没有在游戏中过关斩将, 反而始终无法通过看似简单的游戏关卡。


近日一篇研究发现,相较于目睹游戏广告中他人游戏成功或仅目睹游戏玩法而言,当个体目睹游戏广告中他人游戏失败时,会表现出更高的游戏下载意愿。而对于困难的任务,即使目睹他人失败也无法提升个体对自身的评估,因为个体对自己能否完成任务并没有自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