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念已故诗友李立君

 新用户4822sJuW 2023-07-13 发布于河北

   也许生命规律使然,人老了多数会滋生怀旧情结,笔者也不例外。古人说“人活七十古来稀”,笔者岁已七十。想人之一生,犹如白驹过隙,均为大自然匆匆过客;倘若放进历史长河,无论官职再高,权位再重、守财再多,终究灰飞烟灭。尽管如此,笔者并不悲观人生,因为人的生命价值中还有信仰的光芒、追求的乐趣、奋斗的激情、希望的火焰……所以才有了人类生生不息、代代求索的不灭永恒。笔者一生喜欢笔墨文字,在生命小溪中结交了几位为追求信仰而抽出业余时间在文坛上下求索的平凡人物。他们之一生虽然没有叱咤风云的壮举,但都在力所能及条件下,燃烧着自己的激情,在一个小小的县域范围,为一个特定时代无私奉献了才华和智慧。回眸往事,笔者毕生所交值得以命相换的挚友不多,官场往事不堪言及,生活艰辛甘苦自尝。在茫茫人海,值得回味和珍爱的少数几位友人中有乡土诗人李立君,但立君诗友于三十多年前英年早逝。近日,笔者整理青年时代发表的文字时,偶然翻阅到故友李立君当年发表在杂志上的几篇作品,其中还有笔者于1984年为李立君写的一篇诗评。睹物思人,不禁感慨万千,为人类生命之无常而潸然落泪。人之一去不可还,唯留诗香故纸间。我知,如果我现在不将故友作品彰显于世,一旦我再故去,立君诗友的名字便很难为后人所知晓。为了表示对已故诗友的怀念,也为怀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沙河诗坛的火红岁月和当年沙河文人相互敬重,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绝不“踹踩”的良好社会风气,笔者将已故乡土诗人李立君几篇诗作和笔者当年为李立君写的诗评,一并发表于此。

笔者为李立君诗友写的诗评《小荷才露尖尖角》发表在1984年8月《沙河文艺》报

小荷初露尖尖角

——试谈李立君诗歌的艺术特色

冀彤军

    近几年来,我县的诗歌创作出现喜人景象。诗歌业余作者的名字象一颗颗迷人的星在全国以及省、地各级各类文艺期刊上不断闪耀,向社会放射了出各自应有的光芒。在我县诸多诗歌业余作者中,乡土诗人李立君便是其中闪耀次数最频繁,光缘最亮的一颗星。李立君原籍沙河县北掌村,在新城中学读高中时就喜爱上文学,并开始了诗歌创作。高中毕业后,在县建筑队参加工作。繁忙的工作之余,仍然笔耕不辍。从一九七五年起,李立君同志先后在地区以上报纸、文艺刊物发表诗歌七十余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诗人李立君的诗歌创作出现新飞跃。邢台地区文联主办的文艺双月刊《百泉》一九八一年创刊号发表了他创作的《相亲》诗之后,《河北文艺》《丑小鸭》《农民文学》《新地》《花山》《邢台日报》等刊物及报纸相继编发了他的诗歌作品。

    乡土诗人李立君诗歌的最大艺术特色就是生活气息浓郁。他的诗是从生活底层挖掘出来经过提炼而成的,因此,他的诗是艺术的真品是纯度较高的金子,而不象有些初学者浮光掠影、眉毛胡子一把抓,写出的诗干瘪松散枯燥淡而无味。李立君出生在农村,对农村生活较熟悉,对农民有着自己的独特感受。一把剪刀/剪断夜的绵长/她抖一抖/为女儿赶做的新装/抖开一天多彩的朝霞/抖出那颗梦里的希望这是李立君发表在今年《百泉》第三期的组诗《村妇》中的第一篇诗歌《早晨》的第一段。短短六行,作者用抒情笔调为读者刻画出一位新时代农村妇女的鲜明形象。不难想象:一位对孩子充满无限爱怜的农村妇女很早就想为心爱女儿裁缝一件漂亮新衣,因那些年众所周知的大锅饭所造成的农村生活艰难,这位善良母亲的美好愿望一直难以实现。三中全会后,党在农村经济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农民生活日渐富起来,这位善良母亲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于是,有那么一天,她为女儿买来称心如意的花布,熬了个通宵,黎明时刻为女儿一针一线赶做好了新装”。此时此刻,她的心情该是多么惬意呀!怪不得她要抖开一天多彩的朝霞/抖出那颗梦里的希望农村女性的心底是善良的,她们喜爱自己的孩子,又忠贞于自己的丈夫为了使家庭这个社会细胞完美生存下去,她们大多数能够吃苦耐劳。作者在《早晨》的第二段如此呤咏于是,锅台上/那架属于她的琴盘上/她又奏起一支/锅碗瓢勺的交响/给上山去的丈夫/往干粮袋里装满体谅”。我的家也住在太行东麓半丘岭区,那里的农民大部分以上山烧石灰为业。因此,我也常常有机会看到:上山刨石头烧灰的男人吃罢早饭临出门,妻子将早已备好的干粮(往往是家庭最好面粉做,平素不许孩子们吃)拿出来,脉脉含情塞进丈夫的干粮袋,目送着丈夫走向远山。是的,这就是爱情,这就是我国北方农民特有的对爱情的表达方式。可见诗人李立君对此是深有感触的正因如此,他才用凝炼的笔墨捕捉到这一形象。接下去,李立君又写道然后,她打开/鸡舍、鸭窝、鹅圈/放出满院彩色的歌唱/只有这时/金黄色的微笑/才来得及爬上脸庞/啊/她是一轮朝阳啊/给这个家庭带来早晨的/灿烂阳光到此,一位质朴、善良、勤劳的农村妇女形象便活脱脱地跃然纸上。试想,假如作者没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假如对生活没有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提炼,笔能跳跃出这些闪光的形象吗?

   李立君诗歌的第二大特色是格调清新、明朗,富于想象力,没有联想就没有诗。李立君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十分注重这个问题。因此,他创作的诗歌想象奇特又合情入理的诗句和艺术形象俯首即拾。有些诗作的意境创造,想象力是十分惊人的。“涛是滚动的山峰/山是凝固的波涛/多么相似的母子/一个低,一个高”(《河北文艺》19814期)多么奇特的联想,多么大胆的联想!在那远古的时代/山偎在涛的怀抱/海见山日益长大/便走了,留下他独立思考/山日夜想念母亲/挺起胸来远眺/海十分挂念儿子/昂起头来呼号"(出处同上)这首诗的格调是明快的,也是激越的。因为诗作者无限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所以他的胸中便奔流着大海一般的激情,唱出的歌才有大海一般的音韵,""的意境也才有如此壮丽。

   诗人李立君既是一名诗歌业余作者,又是一名脚踏实地的建设者,他的诗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爱,充满了对生活对人民的爱,因而他的诗既是大自然的赞美曲,是人类生活的颂歌,,也是建设者的劳动号子。今年第二期《丑小鸭》编发了他的组诗《建设者之歌》,开章第一篇题目就叫《号子》"泡在汗水中的号子/沾满灿烂的阳光/辐射着信念辐射着力量/嘿——……嘿……嘿……/是生活的拔节声/在古老的国土上回荡/播在纸上的梦幻/要长成耸天的楼房/嘿——……嘿……/嘿……/是理想的脚步/踩响是一串歌唱/从高昂的旋律中/走出新时代的形象/嘿——……”

   诗,要用形象思维。多年来,诗人李立君遵循了这一原则。他在诗作中塑造了众多新颖富有个性化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各以其不同色彩感染着读者、激动着读者,使读者透过他的诗作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并愿意为之努力奋斗而不怕流血牺牲。不是吗?当您读了《村妇》,当你读了《建设者之歌》,当您读了《高山与大海》,亲爱的朋友,你能不由衷地喜爱我们的农民,由衷地喜爱四个现代化的建设者,由衷地喜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吗?!你既然喜爱他们,那么你能不为之努力奋斗吗?这,就是诗歌的艺术力量!

   俗话说艺海无涯,诗人李立君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与我县其它诗歌业余作者相比,诗歌创作虽然有了一点可喜的收获,但这不过是万里长征的一个良好开端。今后的路程更长,横在他面前的还会有数不尽的雪山、草地、大渡河、乌江天堑等,这漫长的路程正等待着他去勤奋跋涉。况且,他的诗作还不能尽臻于完美,诗歌的艺术水平也不够稳定,有些诗还难免带着幼稚、浅白、直露等初学者共存的不成熟痕迹。这些弱点有待于作者在今后的漫长创作生涯中去克服,去突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这是南宋四杰之一杨万里的一篇名诗。我在文章的末尾引出来转赠于李立君诗友。但愿他能像枝刚刚出水的小荷,在党的阳光雨露沐浴下茁壮成长,并能抒枝展叶尽快攀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歌艺术高峰!

   该文发表于1984年8月《沙河文艺》。诗人李立君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调到沙河市第二中学任教,九十年代初病故。本文作者谨转载此文,以示对故友的怀念。

1980年10月《邢台地区诗展》封面

1980年10月《邢台地区诗展》发表组诗《远山的呼唤》

远山的呼唤(四首)

作者:李立君

   路  标

已经无法树起我的记忆

指引过我的东西太多了

当我想起道路的时候

总情不自禁想起障碍

在生命的颂诗里

那是一座座感叹号

牵动我的感慨

于是我不再相信里程碑

不再相信那上面的嘲笑或恭维

假如生命的历程有路标

那便是被生命战胜的障碍

我不再凝视地名牌

不再记着那上面的冷漠或热情

我盼望没有挂地名牌的地方

那里没有标明价值和身份

路标载明的成功之路

早已属于别人

   远山的呼唤

我听到了一种声音

一种声音

有时似少女的召唤

有时似母亲的叮咛

有时似父亲的训斥

有时似伙伴的呐喊

让我烦躁让我激动让我振奋

那是鼓舞那是鞭策那是动力

于是我眺望远山

我在那里丢失了童年

我在那里丢失了初恋

却获得了

终生也嚼不尽的回忆的甘甜

于是我向往远山

我是你的儿子呵

我是走出太行的大山

我是走出传说的大山

我是走出神话的大山

我带着你雄峰一样肩挑日月的气派

我带着你小溪一样百折不回的坚韧

我带着你谷一样容纳万千的大度

我带着你小草一样不卑不昂的自信

走向平原

既是生活的熔炉

把我冶炼为一颗螺丝钉

我也会在自己的岗位上

和大山一样巍然

云揉不动风推不摇

雾拽不斜雨打不歪

坚强地扛起一方蓝天

    祖坟

一颗颗圆圆的图钉

把我所有的爱所有的恨

牢牢地钉在了故乡

把我所有的憧憬所有的向往

牢牢地钉在了土地上

于是我的梦里

有了庄稼的绿色和芬芳

我的歌里

有了土地的气息和韵味

我的生活

便被季节划分为苦闷和欢畅

我的命运

流淌为一股混浊的汗浆

不容我选择

不许我背叛

那一颗颗圆圆的图钉呵

具有使人难于忍受的力量

  寻 找

——在茫茫的雪野上

一场大雪

抹平了所有的习惯

世界对于任何人

都是一道新的起跑线

有人凭美更探索生活

有人用记忆辨认规范

有人很快找到自己

有人永远被未来召唤

整个世界都在寻找

未来对任何人都是梦幻

就象洁白的世界里

那个关于红狐狸的流传

空间因寻找而有了区域

时间因寻找而有了钟点

道路因寻找而有了里程

航船因寻找而有了风帆

《沙河文艺》发表李立君诗歌《咱和房屋》的《沙河文艺》

 

1980年1期《沙河文艺》表李立君诗歌《咱和房屋》

   咱和房屋

——建筑工人的话

   作者:李立君

大墙里砌有咱的心愿,

屋子里才显得这么温暖。

青瓦里溶有咱的性格,

它才能经得起风雨变幻。

钢梁里铸有咱的骨气,

它才能挑起如此重担。

基础里垒进咱的胆量,

它才敢把高楼托进云端。

嗬,房屋所以这么美,

墙缝挂着战歌串串。

嗬,房屋所以这么壮

灰浆拌有咱的热汗。

本文作者沙彤(前)在邢台市信都区山区农村考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