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 仇英【汉宫春晓图】十大传世名画

 笑溜达 2023-07-13 发布于辽宁

嘉靖十九年至二十三年(1540-1544年)期间,江南吴浙一带,该地区工商业非常发达,经济发展较为快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依托于当时的经济,文化艺术也随之迅速发展。《汉宫春晓图》即是在这样的艺术背景下产生的。

仇英,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侨居苏州,生卒年月不详,约生于明弘治十一年左右(1498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2年)。存世画迹有 《玉洞仙源图》 、《桃村草堂图》、《剑阁图》、《松溪论画图》等。其作品见于明正德己巳至嘉靖壬子间,为明代四大家之一。仇英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 ,亦称“吴门四杰”。

《汉宫春晓图》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纵30.6cm,横574.1cm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画用手卷的形式描述初春时节宫闱之中的日常琐事:妆扮、浇灌、折枝、插花、饲养、歌舞、弹唱等,画出后妃、宫娥、皇子、太监、画师等115人,人物衣着鲜丽,姿态各异。画中人物的服饰,有着典型的唐风,家具则具有明代特色,因此画中描绘的并非汉代宫廷,而是汉人宫廷。整个画作场景全无哀怨悲凉,处处是一种轻松活泼的欢快氛围,各仕女人物姿态从容,欢喜有声。

图片

《汉宫春晓图》是仇英重彩仕女画的杰出代表,用笔清劲而赋色妍雅,林木、奇石与华丽的宫阙穿插掩映,呈现出如仙境般的瑰丽景象。在构图布局上,安排极富空间感,画中最大特色即房子和院子把画面一分为二。一排排的宫廷房屋从右向左贯穿于画面,院子和房屋各占面积的一半,增大了画面的横向空间。视线从屋内走向屋外,从这个房屋走向另一个房屋,从一个庭院转移到另一个庭院,从宫外描写到宫内,整个画面的纵向空间也随着人物的活动拉开,人物或坐或立,错落有致,各组人物彼此呼应,使画面张弛有度,富于节奏感。此画作诚为仇英历史故事画中的精彩之作,在中国重彩仕女画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图片

此画中光是扇子便画了16把,其中15把为团扇,有大有小柄各有长短,长柄扇由侍从为地位更加尊贵的人引风遮尘,且每把扇子的形制大小纹样都有所区分。非团扇的那一把为羽扇,形似翅膀。

图片

图片

再看人物面部,仕女均采用三白法画面色,以白粉提额,鼻以及下颏,并施朱唇,闲适的神色与绫罗绸缎和珠光宝气配合,粗细灵活,兼用高古游丝描和琴弦描。优渥的生活条件和画题的春意自然呈现。

图片

图片

不仅人物,建筑,植物入了画,动物也有生动描绘。画面中鸟类共出现四种,有孔雀,鹦鹉,以及似是锦鸡和鹭鸶(或白鹇xián)的两种。一共六只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而跳出《汉宫春晓图》来看,上述有三种鸟类若作为补子的图案,在作者仇英所处的明代,分别对应:

  文二品——锦鸡补

  文三品——孔雀补

  文六品——鹭鸶补

明代的补子为清代继续沿用,图案内容大体一致,各品级略有区别,通常是:一品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鹇xián,六品鹭鸶,七品鸂鶒xī chì

紫鸳鸯 品鹌鹑ān chún,九品练雀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至于人物服饰,与汉时并不相符,却同唐宋时人的服饰有几分相像,这与明代女子服饰的基本样式大多仿自唐宋不无关系。

 如明代贵妇服饰的上褥下裙,腰带上往往挂上一根以丝带编成的宫绦,避免下裙飘起。至于披帛则是唐代继承六朝的“帔子”,沿用至明。

图片

全卷共绘制一百一十四人,人物活动分别在殿内和院外展开。其中,描绘的女性形象具有大唐风韵,脸蛋圆润,五官精致且分布匀称,额头饱满,眉毛似柳叶形,眼睛细长且微微上挑,鼻梁高挺,鼻头较尖,樱桃小嘴,下巴圆润。大部分的女性发髻高度适中,高高地梳起而微微地向后方倾倒,没有垂直的高大发髻。发髻样式有双垂髻、双仰髻、朝天髻、堆云髻等,发髻上有金箔、玉珠、花钿等装饰点缀。仕女按服饰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穿着华丽的宫廷贵妇,她们上身穿着窄袖衫,披着薄披肩,着及地抹胸长裙,用细长丝带系成一个蝴蝶结,腰上佩带红色挂饰。衣服上绣满了精美花纹,如凤鸟、花朵等。第二类是宫中女官,衣服纹样相较嫔妃朴素些,很少有人披薄披肩、佩戴挂饰。第三类是宫廷婢女,她们大多梳着双垂髻,无发饰佩戴,穿着素色的圆领直裾长袍,腰间系有腰带或者围抱肚,衣物上极少有花纹。画中人物造型精巧生动,色彩鲜艳明丽。仕女身份地位的高低不难通过衣饰及发饰辨别出来。



观水

一个拿着团扇的宫妃带着一婢女和一孩童倚栏观水。小孩踮起脚尖,一脚踏在栏杆中部,一手紧抓栏杆扶手,一手微握拳头,举着高高的,似要向水中投递东西。

图片

饲养

孔雀被视为百鸟之王,是最美丽的观赏品,是吉祥、善良、美丽、华贵的象征。有特殊的观赏价值,羽毛可用来制作各种工艺品。

孔雀无论在古代东方还是西方都是十分尊贵的象征。在东方的传说中,孔雀是由百鸟之长凤凰得到交合之气后育生的,与大鹏为同母所生,被如来佛祖封为大明王菩萨。在西方的神话中,孔雀则是天后郝拉的圣鸟,因为赫拉在罗马神话中被称为朱诺,因此孔雀又被称为“朱诺之鸟”

魏锺会孔雀赋曰:“有炎方之伟鸟,感灵和而来仪,禀丽精以挺质,生丹穴之南垂,戴翠旄以表弁,垂绿蕤之森纚,戴脩尾之翘翘,若顺风而扬麾,五色点注,华羽参差,鳞交绮错,文藻陆离,丹口金辅,玄目素规,或舒翼轩峙,奋迅洪姿,或蹀足踟蹰,鸣啸郁咿。”

图片

浇灌

图片

折枝

画中身着素色圆领窄袖长袍的宫婢,腰间系着抱肚,下身穿暗花长裙。

图片

插花

插花即在头上插花,在古时叫簪花。簪花的习俗在我国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古人喜欢在春天百花盛开的季节,摘下美丽的花朵插在头发上,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古代男女都作兴在新春时簪花。

清代赵翼《陔余丛考·簪花》:“今俗惟妇女簪花,古人则无有不簪花者。”

清代李渔《闲情偶寄·声容部·治服第三》:“富贵之家如得丽人,则当遍访名花,植于阃内,使之旦夕相亲,珠围翠绕之荣不足道也。晨起簪花,听其自择。喜红则红,爱紫则紫,随心插戴,自然合宜,所谓两相欢也。寒素之家,如得美妇,屋旁稍有隙地,亦当种树栽花,以备点缀云鬟之用。他事可俭,此事独不可俭。”

南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二十》:“别十姬,易服与花而出。大抵簪白花则衣紫,紫花则衣鹅黄,黄花则衣红,如是十杯,衣与花凡十易。”

古时喜庆之日,朝廷百官巾帽上都簪花。

由元朝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的《宋史·志·卷六十五》中记载:“礼毕,从驾官、应奉官、禁卫等并簪花从驾还内,文武百僚文德殿拜表称贺。”《宋史·志·卷一百零六》中记载:“幞头簪花,谓之簪戴。中兴,郊祀、明堂礼毕回銮,臣僚及扈从并簪花,恭谢日亦如之。大罗花以红、黄、银红三色,栾枝以杂色罗,大绢花以红、银红二色。罗花以赐百官,栾枝,卿监以上有之;绢花以赐将校以下。太上两宫上寿毕,及圣节、及锡宴、及赐新进士闻喜宴,并如之。”

图片

妆扮

西汉文学家刘向编的《战国策·赵一·晋毕阳之孙豫让》中记载,豫让是春秋四大刺客之一,本为晋国卿士智氏家臣,公元前453年,晋国赵氏联合韩氏、魏氏在晋阳打败智氏,智氏宗主智伯瑶被杀,头颅被赵襄子做成酒器使用。豫让为报答智伯瑶知遇之恩,伏桥如厕、吞炭漆身多次行刺赵襄子,最后自刎而死,留下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千古绝唱。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也说:“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

图片

跳舞

在一处庭院里,有两个仕女伴随乐曲翩翩起舞,甩动的衣袖,长裙的褶皱,胸前的飘带,都是用简短的线条勾勒,线条流畅而有力。

两人跳的舞姿与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王屋山的舞姿极为相似。

图片

弹唱

图片

戏婴

仕女的面部用厚重的白色晕染,眼角、面颊、鬓角等处用朱磦或者曙红分染,表现出雪白的肌肤中透着丝丝血色,从一个侧面也体现出仕女的年轻貌美。

图片
图片
图片

读书

图片

斗草

唐代诗僧贯休在《春野作》中写道:“牛儿小,牛女少,抛牛沙上斗百草。”斗草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游戏,每到春深花繁的时节,人们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以此斗草取乐。这种以人的拉力和草的受拉力的强弱来决定输赢的斗草,被称为“武斗”。

唐代诗人王建在《宫词》中吟咏斗草游戏的情状:“水中芹叶土中花,拾得还将避众家。总待别人般数尽,袖中拈出郁金芽。”斗草除有“武斗”外,还有“文斗”。所谓“文斗”,就是对花草名,人们各自采来百草,以对仗的形式互报草名,谁采的草种多,对仗的水平高,坚持到最后谁便赢。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每日只和姊妹丫头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倒也十分快乐。”

图片

刺绣

刺绣,古代称之为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古代称“黹”、“针黹”。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属于“女红”的一个重要部分。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中国的手工刺绣工艺,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据《尚书》载,远在四千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

三国吴孙权使赵夫人绣山川地势军阵图,唐永贞元年卢眉娘能于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点画分明,细于毛发。自汉以来,刺绣逐渐成为闺中绝艺,有名刺绣家在美术史上也占了一席之地。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了苏绣、粤绣、陇绣、湘绣、蜀绣,号称“五大名绣”。

图片

熨练

图中烫熨场景和唐代画家张萱的《捣练图》非常相似。

图片

看画

一宫妃凝神注视着自己的画像,画师技艺高超,画像画得简直神似。

图片

弈棋

围棋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人把围棋称之为“弈”。

中国古籍中最早提到围棋的文字,出于春秋时期的《左传》:“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中也提到过围棋:“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这里面,“博”是指我国古代一种叫“六博”的游戏,而“弈”就是围棋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至少在春秋时期,围棋在我国就已经是一种很流行的游戏了。

到了战国时期,还出现了“弈秋”这样最早的著名“国手”。关于他的记载,最早见于《孟子》:“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的《弈旨》:“北方之人,谓棋为弈,弘之说之举大略,局必方正,象地则也,道必正直,神明德也,棋有白黑,阴阳分也,骈罗列布,效天文也,四象既陈,行之在人,盖王政也,或虚设豫置,以自卫护,盖象庖牺网罟之制,隄防周起,障塞漏决,有似夏后治水之势,一孔有阙,坏颓不振,有似瓠子汎滥之败,作伏设诈,突围横行,田单之奇,要厄相劫,割地取赏,苏张之姿,参分有胜而不诛,周文之德,逡巡儒行,保角依旁,却自补续,虽败不亡,缪公之智,中庸之方,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中有五霸之权,下有战国之事,览其得失,古今略备。”第一次对围棋作了全面的论述,对围棋的特点多有发掘,是一篇划时代的围棋理论文章。

图片

抚阮弹琴

仕女三人对坐抚琴,其中弹琵琶的仕女手指拨动琴弦,目光注视着与她对坐的拨阮仕女。而拨阮奏乐的仕女则背对着画面,此外在她们二人间还站立着一个低头调筝仕女, 三人形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的构图样式。

图片

围炉

图片

送食

图片

画像

东晋葛洪《西京杂记·画工弃市》中记载,汉元帝刘奭(前74年-前33年)后宫佳丽太多,就让画工画像,然后根据图像的面貌召见宠幸,于是这些画工就有了一条生财之道。给钱的宫人就画漂亮些,不给钱的就画丑些。所有宫女都贿赂画工,多的达十万贿钱,少的也有五万多。王嫱qiáng(即王昭君)是宫人中最美的人,但没有给画工钱,于是画工毛延寿就把她画得很丑,当然也就不会被召幸。后来汉朝的属国南匈奴的首领入长安朝觐天子以尽藩臣之礼,并自请为婿,汉元帝就把很“丑”的宫女王嫱赏给了他。上殿辞行的时候,汉元帝才发现王嫱是绝世美人,而且擅长对答,举止沉静文雅,但天子难于失信。汉元帝只好杀了那些给宫人画像的画工,毛延寿当然也不能幸免于难,也一并被处死。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在其组诗《明妃曲》中为毛延寿正名,写道:“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认为毛延寿并不是为了钱财而故意画丑王昭君而使得自己因欺君之罪被杀。

图片

扑蝶

宋代杨万里《诚斋诗话》中记载:“东京(开封)二月十二日曰花朝,为扑蝶会。”扑蝶是古代一种春季游戏。春暖花开时节,蝴蝶也开始飞舞。蝴蝶不仅与花相恋,又十分美丽,性情也非常温婉宜人,所以人们喜欢一边赏春,一边扑蝶取乐。

图片

画师

身穿浅色对襟宽口袖长袍,头戴高高的官帽,脚蹬黑色皮靴,是画面中唯一一个蓄有胡须的男子。

图片

侍卫

头戴巾帽,巾帽两侧的两个巾角向上翘起,身穿深色圆领窄袖长袍,腹部微微鼓凸,腹下系红色的革带,长袍腰间左右两侧开叉至大腿处,脚蹬长皮靴。

图片
图片

羽扇

扇字按中国象形文字理解,最早的扇子是用禽羽制作,有门户之家才有权拥有。扇子起源于虞舜时期,用于障蔽日,也是权威的标志。古代皇帝用雉羽制作长柄羽扇作为出行仪仗,以显示王者的高贵权威,后历朝沿袭不衰,及至清代。在三国,诸葛亮手中的鹅毛扇,则被后人誉为智慧和才干的象征。

据《唐书》记载,“其扇风缓而凉、病弱者用之,亦不伤风感冒,孕妇尤为适宜。”

图片

如意

玉如意是旧时中国民间用以搔痒的工具。大约出现于战国之时,又称“搔杖”。

“如意”一词出于印度梵语“阿娜律”。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也有柄端作“心”形的,用竹、骨、铜、玉制作。玉如意始于魏晋,盛于明清。如明、清两代,取如意之名,表示吉祥如意,幸福来临。

古代作为工艺美术品的如意,以清代为多,明代也有但少见。康熙年间,如意成为皇宫里皇上、后妃的玩物,宝座旁、寝殿中均摆有如意,以示吉祥、顺心。如意有多种品类,如珐琅如意、木嵌镶如意、天然木如意、金如意、玉如意、沉香如意等。如意多雕有龙纹,有的还在玉制的如意上嵌上由碧玺、松石、宝石所雕成的花卉,大多是桃果、灵芝、蝙蝠之类。这种如意上的蝙蝠寓意多福,桃寓长寿,是明清常见的祝颂图案。

图片

鸟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钤印

画作卷首共有二十四枚印章,其中钤有“墨林山人”、“天籁阁”、“子京”、“神品”、“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子京父印”、“御书房鉴藏宝”、“项墨林鉴赏章”、“项墨林父秘笈之印”、“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收藏印。卷尾共有二十一枚印章,其中“仇英实父谨制”题款下钤白文“实父”、朱文“仇英”二印,另外还有“檇李项氏士家宝玩”、“项叔子”、“项子京家珍藏”、“墨林秘玩”等收藏印。由画面中的收藏印章可推断,《汉宫春晓图》是仇英寄居于项府时为项元汴所绘,后被清朝内务府收藏,乾隆、嘉庆、宣统皇帝都对其偏爱有加。

图片

所谓婴戏图,即以儿童游戏或生活为主题的图案,载体丰富,有绘画、漆器、竹雕、玉器、剪纸、织绣等,内容涉及节日民俗、游戏活动、社会风尚等。

视线再往左移

可看到倦绣与捣练的场景

这两个场景都借鉴了唐代绘画风格

尤其是画中捣练的场景

与唐代张萱的《捣练图》十分相似

只是仕女稍微变动了一下位置

服装与头饰也都是明人的风格

图片

唐代画家张萱所绘制的《捣练图》

图片

刺绣

刺绣,古代称之为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

图片

大明才女多呀!

人家弹的可不是竖琴哦!

是箜篌

箜篌是中国最古老的弦乐器之一。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乐使用外,在民间也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图片

【卷 尾】

行至卷末

只两个侍卫立于宫墙之外

全卷有开有闭

首尾呼应

图片

卷尾

有仇英亲笔写的小楷题款“仇英实父堇制”

题款下方分别有“实父”和“仇英”两枚印章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