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框架式写作助你实现日更

 新用户4169eMl8 2023-07-13 发布于广东



我发现但凡能够在自媒体是坚持有质量的的高频输出的人,基本上都挣到了钱。什么是有质量的输出呢?就是那些阅读量大,转发率高,收藏率高的文章,比如10W+、100W +爆文。所谓高频输出,就是几乎每天都写一篇文章。虽然不能保证篇篇10W +,但是日更却能够加大这种概率。

为什么要日更呢?

首先,我认为日更能够让“写作”这个发动机保持运转的状态。我们知道发动机一旦停止运转,再次启动就比较难。

其次,想要在自媒体写作上获取更多的流量以及关注,日更是一种优势和趋势。一个月更5篇文章的作者和一个月更20篇文章的作者,你认为平台更愿意扶持谁呢?答案不言自明。天道酬勤的道理在自媒体写作上也是行得通的。

第三,日更可以让你更敏锐地观察和体验生活。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事情,对于一个心思敏捷的人而言,就是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他们不会让这些独一无二的素材白白溜走,他们会及时记录下来,经过思考加工,让其成为文章的一部分。

第四,日更可以让写作变得更简单。所谓熟能生巧,不过是缩短了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快速进入到发展期,从而让创造成为常态。

大多数人之所以无法日更,我想多半是因为没有形成自己的写作框架。



秋叶大叔在《秋叶特训营:写作7堂课》里用七堂课的形式,系统地总结了写作常用的方法——框架式写作、复利式写作、碎片化写作、联机式写作、结构化写作、清单式写作和复盘式写作,为那些想要提升写作能力、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人提供了实操性强的参考和指导。

从我个人的写作经历来看,写作框架是写作的高频模块,拥有属于自己的写作框架,写作的质量和频率才能有所突破。而框架式写作的前提是结构化思维,只有形成结构化思维,才能够做到框架式写作。

上面提到了一个概念——高频模块。什么是高频模块?高频模块就是连接理论与现象、使用频率较高的中间层次。中间层次往往容易被人忽略。比如,同样是卖汤粉的两家店,一家客满为患,另一家却门可罗雀。表面上来看,生意好的那家味道好,生意差的那一家味道差。但是根本原因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就是汤料的不同——这是理论。究竟哪里不同法呢?这就涉及到别人的商业秘密,也就是我们说的高频模块——因为汤粉里必须有汤。再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生意好的那家用的是鸡汤做底料,鸡汤是熬了一整夜的。而生意差的那家的汤料只是用了浓汤宝和鸡精一类速成作料。

而框架式写作就跟这个汤料是一样,它就是保证你高频且优质输出的中间层次。

1.以目标为导向,建立结构化思维

框架处处存在,比如建楼房,都是先建好框架,再砌墙,这样才能建得又快又好;画画时,先画好轮廓再细致刻画局部,等等。

那么,什么是“框架式写作”呢?秋叶大叔在《秋叶特训营:写作7堂课》里说:“'框架式写作’就是针对自己擅长的领域,列出所有可以讨论的话题,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建立话题库,最终可以看作一本图书的原型大纲。

建立框架式写作的前提,就是要确定写作目标。

目标就像一座灯塔,指引着海上航行的船只前进的方向。写作同样也需要有目标。

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写,就能确定写作的目标?秋叶大叔在书里提到,写作有6个方向可以提升,我们可以把这6个方向作为自己确定写作目标的参考。

这六个写作方向分别是:打造个人品牌、快速提升流量、赚取稿费、推广文案、结构化表达和自我疗愈。



不同的写作方向有着不同的认知框架。

  • 打造个人品牌

即“成为某个细分领域的头部人物,得到认同,从而可以在图书、网课、线下分享和培训中全面发展”。

以此作为写作方向,要求有一技之长,考核要求是个人影响力。

  • 快速提升流量

在有一定读者基础的平台上提升自己文章的打开率。

  • 赚稿费

向各个平台投稿,争取录用,赚取稿费。这个入门要求是愿意投入时间练笔,写出符合平台调性的文章。

  • 推广文案

写出高转化率的文案,推动产品和服务的成交。

我认为这个入门要求是对产品或服务要熟悉,写出贴合消费者痛点的推广文案。考核要求是转化率。

  • 结构化表达

提升自己与别人的沟通率,比如演讲、路演、公众汇报等。这个方向适合所有职场人。

  • 自我疗愈

通过写作进行自我疏导,使自己更开心。

确定好自己的写作提升方向之后,才能确定接下来做什么才能达到目标。

比如,以赚取稿费为目的,就得花时间搜集一定数量的投稿渠道,研究该平台历史文章调性,边练笔边投稿。

2.利用合适的关键词搜索相关领域重要问题,形成知识框架树

秋叶大叔在书里说,用关键词搜索某个领域的几个重要问题,作为知识树的树干,再将这些重要问题划分为若干主题,逐步画出该领域的知识框架树。



比如,我按照秋叶大叔在书里的说法,临时整理写小说的几个重要的问题:如何写提纲?如何塑造人物角色?如何写出好情节等问题。

整理这些问题的时候,又发现了更多的问题,比如,如何写人物对话?如何写出吸引人的开头?如何吸引读者继续读中间部分?如何叙事等等。整理出的知识框架树如下:



这个框架树是粗糙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知识框架树其实就是一个课题大纲,甚至是一本书的大纲。我们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个知识框架树。

其他的领域也是一样的道理。

3.根据知识框架树做主题阅读

建好了知识框架树之后,我们需要找到相关领域的书籍或文章做主题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将学到的知识分类并完善知识树框架。

当建立起框架意识后,在接触到的信息和学到的知识时,你会有意思地思考并将其有效地存储在知识树的相应位置上。它们不再是散落的珍珠,而是一个系统性的知识框架树的组成部分。

比如,我在豆瓣上搜索到把教写小说的几本书:《小说的骨架》《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写作这回事》《这样写出好故事》《写小说最重要的十件事》《写作的禅机》《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等,做为主题阅读书籍,每读完一本之后,我就可以完善一点我的小说知识框架树。

当我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可以尽可能地用知识框架树把自己面临的问题进行识别,运用具体的方法指导自己实际写作。

因此,知识框架树提供给我们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的方法,这是一种更高效的学习方法。

4.实现知识框架迁移

秋叶大叔在《秋叶特训营:写作7堂课》里说:“一旦建立起知识框架迁移意识,学习另一个相关领域知识的速度,就会成百倍地提高。”

采铜在《精进2》里提到,任何一个发明创造的核心要素都是“迁移”。从某个事物内部发现某种具有普适性的要素或结构,将这种要素或结构与原生场景中脱离出来,并尝试放置于新的场景中。这是实现“迁移”的两个步骤。

比如,我们熟悉的魔术贴怕——维可牢(VELCRO),是由瑞士人乔治·德·梅斯特拉尔发明的,而给他灵感的是一种叫做牛蒡子的植物。他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牛蒡子是由无数小钩子组成,这些小钩子可以轻易地穿过动物毛发并牢牢的粘住,让动物带它们到任何地方。

梅斯特拉尔认为这种神奇的结构在人类社会也会派上用场。他用几年的时间研究并发明出以小钩子与小套环为上下两面的搭扣模式,并于1955年申请专利。

梅斯特拉尔的发明就是一种成功的“迁移”。从牛蒡子到维可牢,它们之间的普适性要素和结构就是牛蒡子的无数个小钩子。

知识框架树也是一种普适性结构。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找到几个重要的问题,每个重要的问题又可以分解成更小的分支。每个小分支都是知识框架树这个系统的一部分。当我们运用这个思维去研究新领域的时候,就可以事半功倍。

我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是因为我希望你也能够摆脱盲目模仿,找到学习写作最有价值的方式——“框架式”写作,形成结构化思维,并将这种思维迁移到其他领域,以更有成效的方式学习新事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