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没有自我的人该怎么办?

 新用户4169eMl8 2023-07-13 发布于广东

我们先来看看自我是怎么形成的。

《她世界:一部独特的女性心灵成长图鉴》里指出,个体在与父母的无数次互动中塑造出“自我”,在父母的有条件或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中,个体以同样的目光和标准看待自身。

一句话,早期“自我”的形成受父母的影响。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将“自我”定义为“一系列与自我相符的观点和信念的集合”。它可以被归纳为这一问题:

“我是谁?”作为个体,我的身份是什么?从这个问题出发,有哪些对自身积极或消极的主观判断?

“自我”通常分为三个部分:

· 自我形象。即我们对自己的认知方式。其中身体形象施加重要影响。

· 对自我的看法。即我们的价值观和自尊。

· 理想的自我。代表着我们期待成为的对象和生活愿景。

一个人的“自我”是怎样形成的?

罗杰斯指出,每个人早期的“自我”受童年经历和我们对这些经历的阐释所影响。而对这些经历的阐释往往受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父母所影响。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和塑造孩子的自我。孩子会对父母的言论、判断和评价标准全盘接受,并将这些东西内化称为自己看待世界和解读世界的标准。以此来达到取悦父母的目的。

打个比方,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的一口井,孩子就是井底的那只青蛙。你在井底看到的天空,就是父母“告诉”你的样子,你对此坚信不疑。

除此以外,同学、老师、朋友都会对你的自我形成产生影响。

自我怀疑来源于父母“有条件的爱”

“在有条件的积极关注下,各种价值条件会以某种方式强加给儿童,为了被接受,儿童将会根据成人规定的是非对错标准塑造自己的行为,并在这一参考框架内采取行动。”——《她世界》,伊丽莎白·卡多赫,安娜·德·蒙塔尔洛

我们通常会听到父母这样告诉孩子,“只要你考了xx分,就带你去……”“只要你考了xx分,就给你买……”

以上就是所谓的有条件的积极关注,父母和子女的沟通方式通常是“只要……就……”

父母会设置明确的奖励,告诉孩子,只要他达到目标,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奖励。

这种奖励看似有效,但是实际上孩子成为了被父母操纵的玩偶。久而久之,孩子会对这种奖励失去兴趣。

比如,我们跟女儿约定,她洗一次碗就可以得到2元钱。开始她很积极去做,可是时间长了,就算给她10元钱,她也不愿意干了。

因为这在她看来,洗碗是父母要求她做的事情,不是她想要做的。她虽然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但是她知道自己不想做什么。

自我怀疑就是当你发现自己不符合父母的价值观和评判标准时,你会怀疑自己不是一个好孩子,不值得他们爱。

多数人的自我怀疑更多是从离家求学,与父母保持一定物理距离后开始的。我们的价值观更多地受到除父母以外的人和环境所影响和冲击。而父母对我们的了解依然停留在我们离家前。

一段时间后,当我们面临某些选择时,我们发现自己的认知和父母的认知存在差距。这使得我们产生怀疑、困惑和焦虑。

我们越来越不认可父母强加给我们的是非标准。但是我们又无法知道哪个才是真正的自我。

“听话”是为了生存

父母给你无形地制定了各种各样的评判标准,并不断地强化,告诉你听他们的话你就是好孩子,不听就是坏孩子。

孩子的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跟父母和老师的一致,因此,孩子是好是坏,完全依赖于这些“权威人士”的评价。为了“生存”,孩子也只能遵循这些“权威人士”定下的规则。

成为听话的“好孩子”,丢失自我,其实更多是为了“生存”。

举个例子。电影《盲山》里村民把拐卖妇女当成一件正当的事,而非违法的事。就像男主人公说的那样,谁家的媳妇不是花钱娶来的?

可是,我们都知道,拐卖妇女是违法犯罪的事。

但是女主人公被拐进那个村子里,违法的事情变得合理起来,村子里大半的妇女都是被拐卖而来的,甚至整个村子的人都在防止女主人公逃跑,只要女人逃跑就一定会被男人变本加厉地打。

久而久之,女人们为了生存,只能遵循村子的规矩。

自信源于父母无条件的爱

《她世界》里这样一句话让我感受颇深——“当一个儿童受到的关注是无条件的、开放的、好奇的和积极的,他便得以保留其真实的自我,并在其引领下走向自我实现的道。

无论成功或失败,父母都无条件地爱孩子的时候,孩子在父母持续的积极关注下,才会不断增强好奇心、自信和创造力,才会以积极的态度审视和对待自我、接纳自我,并保有独立性和自尊心。

那么,如何重建自我呢?

从上面我们知道,没有自我的本质是缺乏自信。

因此,重建自我就是建立自信。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新建立自信:

1.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忽略内心那个自我批评的声音

我们对自己的看法源自于父母对我们的看法。我们的内心总有一个裁判,以父母的标准评判自己。

但是我们可以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以共情的眼光、更温柔更轻松的眼光看待自己。

2.悦纳自己,别害怕出错

接纳自己的脆弱和不完美,才能开始改变自己。同时意识到出错不过是人之常情,出错只会使我们更加强大。

3.坚持运动和阅读

经常运动的人会比不经常运动的人对自己有更积极的评价。

阅读是提升自己最好的方式。阅读能够让我们结交良师益友,分享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与他们为伍,才能让我们看见自己的价值。

4.不妄自菲薄,不自我批评

自我评价过低,自我批评都是不对的。分清事实与主观态度。不使用贬义的语句,选择正确的语言。与其说“我做不到”,不如说“我现在还做不到”。

5.制定可实现的目标并全身心投入

制定现实的,可实现的目标,并全身心投入,不必在意表现得怎样。

6.肯定自我

带着善良和同情心向别人和自己敞开心扉。

The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