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三国历史学孙子兵法(二十九)陈泰狄道计败姜维

 天山博格达 2023-07-13 发布于四川

正元二年(公元255年),姜维率数万大军抵达枹罕,直指狄道。

魏征西将军陈泰令雍州刺史王经进屯狄道,等陈泰军队来会师后再合兵前进。陈泰军到陈仓时,王经因与蜀军作战不利,损失万余人,已退守狄道城,陈泰于是率军跟进。

张翼建议姜维见好就收,姜维不听,进兵包围了狄道城。

魏国令邓艾代理安西将军,与陈泰并力抵御姜维,并以太尉司马孚做后援。

陈泰进军到陇西后,诸将都说:“王经新败,贼众大盛,将军用临集结的队伍,继败军之后抵挡敌人乘胜锐利之师,是绝对不能获胜的。古人云:'毒蛇咬手,壮士断腕。’《孙子兵法》说:'军有所不击,地有所不争’该放弃的就要放弃。我们不如据险自保,观察敌情,待敌疲弊再进军救援。”

陈泰说:“姜维轻兵深入,正想与我军在原野上一战而定。王经此时应该深沟高垒,挫其锐气,却轻率出战,使得姜维得逞。王经既然已经败走,姜维如果趁战胜之威东进,占据栎阳粮仓,招降羌人、胡人,争略关中、陇西,传檄陇西、南安、天水、略阳回郡,我们就难应对了。但姜维却以得胜之兵来攻坚城,消耗精锐士气。而攻城之战,攻守双方形势悬殊,孙子兵法说:'制造盾牌撞车要三个月;堆筑土山也要三个月才能完成。’这就不是轻军深入该干的事。现在姜维孤军远进,粮食运输跟不上,正是我军速进破敌之时。姜维夹在洮水和我军之间,如果我们占据高处有利地形,就正好扼住他的脖子,他必然要逃走。对敌人不可放纵,围城不能持久的道理就是这样的。”

于是陈泰进军高城岭,夜里秘密登上狄道东南高山后,遍布烽火,大鸣鼓角。狄道城中将士看到援军到时候,士气大振。姜维没想到救兵来得这么快,即刻攻山,却被陈泰击退。陈泰扬言要断了姜维归路,于是姜维退兵,驻守钟提。

王经感叹道:“城中粮食已不足坚持十天,如果不是救兵来得及时,就要有屠城之祸,整个州都要丢掉了。”

《孙子兵法》原文:“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孙子兵法》原文:“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孙子兵法》原文:“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

此战中,陈泰军中诸将提出先据险自保,待敌军疲弊后再攻击也是符合《孙子兵法》“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及“锐卒勿攻”的要义的,因姜维挟大胜王经之威,士气正盛,而陈泰军非精锐之师,此时攻击姜维时机并不好。但如果陈泰真的据此而行,则此战结果一定正如王经所说,城破州失了。

此时陈泰展现了他高超的军事素养,根据陈泰的观点,姜维首先违背了“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轻军深入,在初战告捷后不思传檄陇西等四郡及招降羌人、胡人以巩固取得的成果,却以精锐之师攻打坚城,消耗自己的优势和士气,取了“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中“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而轻军深入,攻城器具不能齐备,攻城自然要耗费更长的时间,损折锐卒和士气。所以陈泰及时赶到狄道城外,不仅鼓舞了守城军队的士气,更是打了姜维一个措手不及。最终陈泰击败姜维。

从此战进一步验证了兵法的应用不可照本宣科,纸上谈兵,要全面分析局势,做出最合理的选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