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阳镇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忆茶阳风物 2023-07-13 发布于广东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茶阳镇文物古迹、红色旧址众多,镇内有大埔县首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父子进士”牌坊,长达一千多米的粤东最大骑楼群等名胜,有邹鲁故居等名人名居,还有高乾埔北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段等丰富的红色资源,闻名遐迩,八方游客络绎不绝。

图片

茶阳镇新貌

党建引领,擦亮“红、古”双色牌

近年来,茶阳镇紧紧抓住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名人名居和革命旧址修缮保护的有利契机,下大力气争取项目资金,先后完成了“父子进士”石牌坊、邹鲁故居“椿森第”、老县委办公旧址、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旧址等修缮保护和伯公凹省界点景观的改造提升,并不断优化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吸引众多团体、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图片

茶阳镇牌坊

同时,针对红色、古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不够、教学品牌影响力不强、课程针对性不足等问题,该镇坚持党建引领,串联名人名居和红色革命旧址,提升现场教学环境,把讲好茶阳红色故事作为党员干部教育的生动教材,打造茶阳特色党性教学。“我们收集汇总各种小故事,同时积极和本镇各中小学校合作,开展汀江知识宣讲、文化进校园系列主题活动等,积极营造文化传承和保护氛围。”茶阳镇红色讲解员庄静说。

图片

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旧址

茶阳镇党委书记吴萍萍表示,茶阳镇将继续抓住历史文化名镇改造、美丽圩镇创建等机遇,进一步优化完善古镇基础设施,加快中央红色交通线联络点——同天饭店修缮工作,让一批红色和古色资源“活起来”,同时,进一步摸清“红色家底”,理清红色资源历史脉络,讲好红色故事,丰富茶阳红色教育路线内涵,把茶阳镇建设成为大埔“红色地标”打卡点,进一步打响“千年古镇·红色茶阳”品牌,推动古镇茶阳全面振兴发展。

图片

茶阳镇父子牌坊

治理水患,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茶阳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但它同时也是我省3个“不设防”城镇之一,镇区地处汀江中下游的汀江、漳溪河、小靖河三江汇合口,现有防洪体系标准较低,常年水患频繁,严重影响茶阳古镇的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危及镇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从小从茶阳出生到现在,六七十年了,是老茶阳人了。发大水见了很多,前二三十年见到大水就要搬,木板搭起来撑船去买菜。”当地群众郑开富说。

图片

撇洪洞主洞施工现场

总投资约6.6亿元的茶阳镇防洪工程于2020年被列为省重点工程,现在正在紧张施工之中。我们在现场看到,机声隆隆,撇洪洞开挖紧锣密鼓,挖机卡车配合高效,运输车辆来回穿梭,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该项目常务副经理兼总工程师刘德明介绍说,“撇洪洞支洞于4月20日正式爆破,6月10日贯入第一条主洞,6月底贯入第二条主洞。隧洞工程不受汛期影响,可全年施工,6月底完成支洞施工,7月份开始全面进入撇洪洞主洞施工阶段,到年底计划完成70%的洞挖施工,到明年年底隧洞全部完成。”

茶阳镇防洪工程项目由干流汀江段堤围、漳溪河右岸堤围、小靖河分洪工程组成,防洪标准将提高到20年一遇,对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预计于2024年建成。建成之后,将有效完善我镇的防洪体系,沿江两岸及下游群众将告别洪水来时急转移、退水之后'洗大水’的日子。”茶阳镇水利管理部门负责人唐国扬说。

党群同心,齐奏乡村振兴曲

一是“烟稻”轮作促增收。在茶阳镇迪麻村广华生态农业农田基地内,“烟稻双优”融合发展生产示范片内的烟叶已进入采摘阶段,丰收在望。据了解,为实现“烟稻双优”,当地推行“烟—稻”轮作、融合发展的耕作制度,上半年种烟,下半年种水稻,充分利用当地优质的土地资源,实现资源利用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可带动50多名本地农民就业增收。目前,该项目已建成260亩的种植基地,现已种植100亩优质烟叶,并计划在下半年种植260亩晚稻。“我是本地人,收入更有发展,来这里摘烟种烟。”村民谢瑞坑说。

图片

县委书记黄增国(左三)在茶阳镇调研

茶阳镇副镇长张俊辉表示,下一步,该镇将采用“土地流转+优先返聘”的联农带农机制,即企业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优先聘用当地农户,农户形成租金及劳务收入,构建紧密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辐射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二是美好环境促和谐。在华祝村,乡贤文化园、健身小游园和香樟物语园依水而建,清澈的溪水潺潺流过。在项目建设需要用地时,听闻消息的外出乡贤丘凯主动动员家族兄弟把剩下的一半老宅基地无偿让出来作为建设场地;而在之前政府扩建公路的时候,丘姓家族就已经把一半的宅基地慷慨地贡献出来了。“支持村里的建设和文化事业,春节、国庆放假期间很多乡贤回来就有休闲的地方。我们尽自己的能力,积极参加村里的公益活动,把我们村建设得更加美好。”华祝村民丘觉先说。

三是绿色发展促振兴。此外,华祝村同乡会还在每年清明节组织乡亲们回乡植树造林,这一活动至今已经开展了10多年。乡贤文化源远流长,深深影响着村子的发展,该村越来越多乡贤回归乡土反哺家乡,为村子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群众共商共建共享美丽乡村的热情。“大家座谈,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去商议乡村振兴要如何去做,一年最少有座谈三次,群众也相当配合。经过乡贤的带头作用,大家都齐心协力,搞好乡村振兴建设。”党坪村干部丘堂华说。

当前,茶阳镇正在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按照大埔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大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立足资源禀赋,大兴实干之风,干部群众共商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的热情高涨,一幅人民幸福生活新画卷正在大埔老区苏区徐徐展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