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遵义会议后,毛主席的性格、修养、为人处世,都有很大的转变

 如水138 2023-07-13 发布于河南

众所周知,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毛主席重新上台,挽救了党和红军的命运。

其实,对毛主席个人来说,遵义会议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在此之前和之后,他的性格、修养、为人处世,都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让他真正开始成为一位伟大的领袖。

遵义会议后,毛主席的性格、修养、为人处世,都有很大的转变

毛主席曾经说过:“我这个人呀,40岁以前肝火大,动不动就发脾气,总觉得真理、正义在自己手里,得罪了不少人。”

确实如此,毛主席从小就性格强硬,喜欢用斗争来解决问题,比如他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就非常紧张,有一次甚至以跳河来威胁,让父亲同意了不再打他,也让他懂得了只有敢于斗争,才能争取到自己的权益。

毛主席参加革命后,经常遭到排挤,好几次都被挤出决策层,这里面固然有那些人没眼光的原因,但毛主席过于强硬的性格,也确实得罪了不少人,让很多人都对他敬而远之。

即使是“肚量大如海”的朱老总,也与毛主席发生过几次矛盾,甚至愤怒地说:“都是你对!别人都不对!”

遵义会议后,毛主席的性格、修养、为人处世,都有很大的转变

连毛主席的亲弟弟毛泽覃,也对哥哥的这种性格非常抵触,有一次红军开会时,因为毛泽覃不同意毛主席的意见,毛主席气得要打他,毛泽覃就顶撞他说:“你在家里可以打我,在红军中你没有权力打我!我坚决反对你的这种家长作风!”

这个时期的毛主席,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对于大家的排挤,表现得很愤怒,你们不欢迎我,我就走,看看最后是谁对谁错!

所以,毛主席每次被排挤,都会隐居起来,谁也不见,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一样。

那么,毛主席什么时候开始决定要改变自己的性格呢?就是在他40岁左右。

毛主席40岁左右时,正是中央红军进行第五次反“围剿”时期,这个时候的毛主席已经被孤立了,不允许他参与红军的军事指挥,结果,红军在李德、博古的指挥下,遭到了空前的惨败,不得不开始长征。

遵义会议后,毛主席的性格、修养、为人处世,都有很大的转变

或许正是这次巨大的失败,让毛主席不得不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问题:自己受到排挤是小事,让党和红军遭到如此惨败,却是不可原谅的,自己要想重新上台,就必须要改变过于强硬的性格,善于团结大多数人,才能赢得大家的支持!

所以,毛主席主动要求与张闻天、王稼祥一起长征,这两人当时都是位高权重的人物,而且都是留苏派的代表人物,只要能取得他们两人的支持,就成功了一半。

那段时间,毛主席每天都主动与张闻天、王稼祥交流,讨论革命的得失、未来的发展方向,最终以极大的诚意说服了这两位大人物,让他们在遵义会议上投下了关键的两票。

从那以后,毛主席就更加注意改变自己的性格,变得更加开朗、热情、虚心、周到,更加善于团结大多数同志了。

对毛主席的这个变化,贺子珍的感触是非常深的,后来说:“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以后,有很大的变化,他更加沉着、练达,思想更加缜密、周到,特别是更善于团结人了。”

遵义会议后,毛主席的性格、修养、为人处世,都有很大的转变

其实,这也是很多有能力的人的共同经历,年轻时恃才傲物,唯我独尊,自以为掌握了真理,不允许别人提反对意见,结果得罪了很多人,也受了不少罪,直到认识到自己的性格缺陷后,才开始有意识地做出改变,学会了倾听别人的不同意见,团结起来大多数人,这才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领导人。

遵义会议召开时(1935年1月),毛主席刚过41岁,正是步入中年的黄金时期,这不光是中国革命的分水岭,也是毛主席本人的分水岭,从此之后,毛主席就真正成长为了一名合格的、伟大的领袖,前方已经一片坦途了!

1938年1月,梁漱溟去延安拜访毛主席,两人进行了彻夜长谈,毛主席的风度让梁漱溟佩服之至,后来感慨地说:“现在回想起那场争论,使我终生难忘的是毛泽东作为政治家的风貌和气度。他披着一件皮袍子,有时踱步,有时坐下,有时在床上一躺,十分轻松自如,从容不迫。他不动气,不强辩,说话幽默,常有出人意料的妙语;明明是各不相让的争论,却使你心情舒坦,如老友交谈。”

(参考资料:《毛泽东传》《毛泽东珍闻录》《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