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三万里(无剧透版影评)

 白岭皮 2023-07-13 发布于广东

暑假到来了,这两天院线板块如期再度大涨,老道我也凑热闹顺便去看了一部好评如潮的动画片《长安三万里》,现有五点影评如下(无剧透请放心):

①电影虽然说“适合所有人看”,在我家旁边的电影院甚至被小学生“包场看”,但我个人认为它不适合高中以下的学生看,特别适合成人国学/中国文化爱好者扫盲看;

②电影被宣传说复原了盛唐风物,也确实达成了一些实景拍摄/真人出演无法渲染的效果,但我个人认为它的主题其实蛮明显的并不是为了刻画盛唐风物给我们,而是给不了解那段历史的人展现盛世背后安史之乱的深层次社会原因;

③主角高适和李白以及电影中露面或者提到名字的著名诗人大多数属于盛唐诗人群体,极个别属于初唐诗人群体和中唐诗人群体,盛唐诗人群体面对的社会现实是电影所强调了N次的“报国无门”问题——初唐鬼才李贺也写过“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的名句,用来品味本影片的创作主线再合适不过——至于结合了历史背景和人物际遇发挥了“大河剧式想象”踩着历史虚无主义的创作红线捏合在一起的高适与李白友情线剧情,其实并不是本影片的主线,但拍得蛮好,只是没啥阅历的普通人恐怕无法为之共情;

④隋唐时期虽然已经有了科举取士的制度,但如电影所述它并非面向普罗大众,而是从规则上框定了面向豪门世族的竞争游戏——李白是商人之子,高适家族本就属于战争年代的官场暴发户且家道中落,所以他俩都是李贺式文人,也正因如此,文章憎命达的逻辑作用他俩都成了盛唐屈指可数的伟大诗人;

⑤唐朝时期造纸术已经成熟且雕版印刷术开始流行,普通人受教育的门槛大幅下降,因此人才开始“泛滥”(仅相对于前代来说,实际上仍然不到5%的识字率)——朝廷还没来得及摸索出管理这些人才的制度,因此埋下了天下大乱的种子——宋朝以后儒学再度复兴,重视礼教,极大提高了科举取士的名额并拓宽寒门士子的上升路径,这才避免了安史之乱以及中唐以后至五代十国的人间炼狱重现——我感觉创作者在选择这个主题的时候可能带入了许多我们这个时代奔三奔四大龄青年的感悟——因此小学生是不可能看懂滴。

至于电影宣传说的“把每首诗的创作意境用电影的手法表现出来”——小学生看看就行,说实在的文学创作背景的重现这方面本部影片水平还真的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