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大队开会—忆痕

 新用户8249cTO6 2023-07-14 发布于陕西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吧~

1293

我出生在乡村里,在我慢慢地能够记得起一些事情的时候,时光已然一九八八年了,那是改革开放经历了十年之后的岁月。那时候我的村子分得三个村民小组,我们那会儿都把分好的小组俗称为“大队”,那时候每一次开会却不是村里开会,而是大队开会,而且每一次都似乎是商量土地问题的,或者是上级有指导思想等。     
我家的那个大队,是我们村的二队,二队共五十五户人家,其中有好几家都因为孩子考上了外地的大学和工作于外地,只剩得父母亲在家。那时候我们巷里有一大间蓝砖、人字梁瓦房,由东向西约五十米,宽约十二米,坐落于巷子中间,巷道南面,虽不是气势恢宏,倒也是当时我们村里高级的房子了。在那个房子门口偏东一点儿的地方有一棵老槐树,老槐树看上去也没有多少枝干,在一个分叉的枝干的底部处挂着一个大铃铛,那铃铛应该是用生铁铸成的,铃铛内部有一个铃锤,铃锤上拴着一米多的绳子。那铃铛其实就是缩小版的钟了,而那时候的小钟铃就和现在的广播一样,起到通知的作用。     
那时候的钟铃并不是随意拉响的,而且仿佛有设定好的钟铃节奏,敲几下、是连续敲还是间隔敲都好像代表着不同的事情。那时候最常用到的就是开会的铃声了,我记得是连着敲三次,总共敲三遍,巷里的人就知道是要开会了,那时候开会所选择的时间一般都是人们从地里才干完活回来,大部分的人都在家里的时候,或者就是中午时分。     
“铛铛铛、铛铛铛、铛铛铛”!每一次拉响钟铃的都是巷里的大队长,敲完了铃之后,大队长就在那片蓝砖瓦房门口的槐树下等着。巷里的人们听到钟铃声响起是开会的信号,就有人出得门来,有的人当然还不知道,邻居对门出来就一喊叫“走,大队开会了”,“诶呀,不知道又是啥事,过去看一看”,巷里的人就一一传言,片刻的时间巷里的人们都陆续地来到大队长跟前。其实那时候大队开会要求的是每一户去得一人,但很多时候巷里的人都在旁听,还有很多小孩子爱跟着大人所以就一起听会。     
这时候大队长就开始发言了“啊,关于咱队上这沟里面和自留地的承包问题,大家有着不一样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咱统一一下,都说说有啥合理的解决办法?为了能够让我们大队发展的更好,都发表一下大家的看法,啊”。有着不同想法的人就发表着言论,都说出了他们的发展战略,而表示同意按照大队决定的方向发展的人们也一样说着他们的辩解,大家各执己见,“啊,这样不行!”、“嗯,你说的那就不现实么,应该这样……”、“不对,不对,你把那片地不敢糟蹋了”、“唉,那你说应该怎样办么?”。有的人其实不恼不怒,说话的时候却总是习惯瞪着眼睛,看着像是着急的样子,有的人说话嗓门高声音大,听上去也是急得慌!反正是一场大会下来还没有说到点位,基本上达不到八九成的一致率,所以大会暂且开罢,最后经过队长的汇总和汇报,过得一两天大队就再进行一次开会,到最后巷里的人们总算达成共识。     
大队开会也是在我忆痕里的一段情节,到后来也就不再进行了,因为村里在大队部的楼顶上安装上了大喇叭,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都是通过大喇叭宣读的。那时候村里的大队部是和小学在一个楼上的,我们村里有一座二层房,听父母亲曾说过那是他们那一代人一砖一瓦手工盖起来的,留得东西两个楼梯,一楼那时候是学校老师的办公室和村里的诊所,二楼是中间一个六十平方左右的会议室、西边三五个办公室,东边一个资料室、一个图书室。呲呲啦啦电流声起,村里大队长言到“噗、噗!通知,通知,村民同志们注意了啊,村民同志们注意了啊,下边我宣布这一次由张三友承包菜子沟的二亩地,承包期限五年……”。     
到后来村里的大喇叭也好长时间不再响起了,人们都经营着分好的自家的几亩良田,也没有多少意见了,人们都安居乐业地生活着,忙碌着过着他们自己的小日子。再后来巷里的那间蓝砖瓦房也分给了三户当成了门房,村里的二层小楼,因为学校也撤到镇子上了,村子也合并给了邻村的大村里,小楼就分给了五户人家当成了上房。巷里的老槐树也没有了,当而今巷里满都是柿子树,那个还摇起钟铃的岁月,早已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成了过往的故事。     
还记得那时候我们还小,有时候贪玩还拿那个钟铃来玩耍,偶尔摇一摇听一听声音,偶尔拿弹弓去打那个钟铃,打中的就发出铛的一声,起初时大人看见小孩拿钟铃玩是会训斥的,因为那相当于信号设备的在当时。也许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秘密,当而今再不可能听得那钟铃声起……
2023.7.12
文/苏磊
图/网络

往期回顾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舅姥爷的菜园子—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舅姥爷的小卖部—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买蜡笔和字典—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绑笤帚扎扫帚—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种瓜的记忆—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枇杷一梦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摘棉花—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冰棍和汽水
【大荔文学·诗歌·苏磊】时年夏至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烙饦饦馍和炕烧馍——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搓衣板和棒杵――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竹话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求雨的故事——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纺线织布——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过年前理发——忆痕
【大荔文学·诗歌·苏磊】浮生若梦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享受慢时光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纳布鞋——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买氢气球的故事——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当过一次花童——忆痕
【大荔文学·诗歌·苏磊】听雨落的声音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晒麦场的大石头——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钩甜杏的回忆——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半夜浇地——忆痕
挖蝉蛹套知了——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种苞谷种麦——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过年扫屋里——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那两年高考——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我上小学的故事——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公园夜宿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相框里的老照片——忆痕
露天电影——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走,上会走——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粉红薯——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八零后童年趣事——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爬老槐树——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过年蒸馍——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碨面——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收麦——忆痕

END

作者简介

苏磊,大荔两宜人。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田小勇

顾问: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小说编审:田小勇

散文编审:常盈  杨发兴

诗歌编审:官华  高明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