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代网红系列之五十六-赵赶驴

 汉月银山 2023-07-14 发布于陕西

2020年的某一天,我再次打开了猫扑,但是我没能坚持十分钟就败下阵来,看到里面毫无人气的水文和只有老年人才喜欢的心灵鸡汤,我意识到猫扑的时代已经在心里画上了完完整整的句号。

曾经80后的精神家园也没能逃过时光的洗礼,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它失去了最后一点尊严。现在的零零后可能已经不知道猫扑为何物,当你给他们解释就是论坛的时候,他们还会反问你论坛是什么东西,正当你兴致勃勃的普及那个古典互联网的恩恩怨怨的时候,他已经不耐烦的打开了手机,从手机喇叭里传出了熟悉的“提米”。

初代网红系列之五十六-赵赶驴

这就是时代的变迁,我们谁也不能阻止时代前进的脚步。曾经泡在论坛里的老哥在那个年代也是站在潮流前线的达人,在那个大神辈出的年代,他们创造了属于互联网的第一次繁荣。然而,就好像《红楼梦》里的贾家一样,即使家大业大也不可能保持永远保持活力,总会有个由盛转衰的那一天。只不过我没意识到这一天来的这么快,短短几年时间就已经把这个曾经的精神避难所一并送进了坟墓。

猫扑、天涯、贴吧在那个古早的年代曾经三分天下,它们是当之无愧的网络文化的发源地,很多你耳熟能详的老梗都是出自那里的大神之手。天涯创造了小月月,贴吧创造了贾君鹏,而猫扑创造了赵赶驴,现在这些名字都已经非常陌生,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更是闻所未闻,可能只有几个有点阅历的老朋友见面,回忆青葱年代才会想起这些已经尘封在时间里的老物件。

初代网红系列之五十六-赵赶驴

赵赶驴这个名字我已经大概十年没有听过有人提起,自从过了2010年他好像就从我的世界里消失了一样,我有的时候努力的想找人去聊聊这个话题,但最后还是扫兴而归,人们大概对这些老人们都已经失去那最后一点兴趣。

这些人对于我来说却有意义非凡,因为我在盘点初代网红,他们每个人都是被我挖掘的对象,每挖一个人又增加了我对那个年代无限的怀念。我写初代网红其实也并不是觉得这些人有多少可圈可点的英勇事迹,他们也不是道德高尚值得铭记的楷模,他们只是我们勾起回忆的引子。

初代网红系列之五十六-赵赶驴

我知道很多人现在过的并不快乐,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大多都到了三十几岁的年纪,来自家庭和事业的压力让人开始喘不过气来,所以我想用这种方式让人能够记起那个躁动的青春期,如果你看了我的这系列内容能获得短暂的哪怕五分钟的快乐,我已经心满意足,这便是我坚持写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初衷,可能更多时候我是在自娱自乐。

言归正传,我还是要说这期的主人公赵赶驴。赵赶驴这个名字简直土出了天际,现在即使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也不会有人给自己孩子起这么接地气的名字。但就是赵赶驴这个人在2006年的4月创造了一个奇迹,他也因此在初代网红里占据了不可撼动的位置。

初代网红系列之五十六-赵赶驴

2006年4月,他在猫扑发表了一部连载小说《和一个美女同事一起在电梯里被困了一夜》,可能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就这样一篇帖子能带来这么大的能量,甚至可以改变他的一生。这篇帖子在发布之后的三个月时间带来了一亿五千万的点击量,这可是在2006年,在那个年代能有几十万次的阅读都已经是爆火网络,一亿次的阅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前无古人。

可能很多人并没有看过原帖,因为名字过长且充满了yy的味道,并没有引起你当时的注意,但是我要说《赵赶驴电梯奇遇记》你应该略有耳闻。这部小说是我当时看过最有意思的一部都市题材小说,也正是因为它的存在,让我开始喜欢上了都市文学。

赵赶驴的小说还没完结就已经被转载到了互联网的各个角落,他也成了当时炙手可热的人物。但是在那个炎热的7月他突然就消失了,已经习惯了来猫扑等更新的moper开始了漫长的等待,这一等就是一个多月。

初代网红系列之五十六-赵赶驴

开始的人们还是保持了该有的风度,每天只是例行的去猫扑看看赵赶驴是不是已经归来,但是时间长了即使最有耐心的人也开始了对赵赶驴网上声讨,赵赶驴也在焦急等待的网民的抱怨声中获得了“史上最著名太监”的美名。

那个时期的猫扑从来就不缺少大神,长期获得不了满足的网民们也开始了自己的发挥创作。一时间那篇著名太监贴的衍生作品又充斥着整个网络,人们用电梯奇遇记作为模版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不计其数的“赶驴贴”让这部网络文学的传播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说《赵赶驴电梯奇遇记》创造的奇迹并不是赵赶驴一个人的功劳,那些曾经的远古大神们也恰到好处奉献了自己的助攻,这是属于互联网文学的胜利。

赵赶驴的成功属于偶然吗?当然不是,《赵赶驴电梯奇遇记》是他最有名的作品,但是并不是他的第一部作品,他也是经过多年的沉淀才获得了自己应得的回报。赵赶驴,原名聂海洋,1979年生人,写赵赶驴的时候27岁。他并不是一个天才,最后的功成名就也是经过他多年打拼才获得的。

初代网红系列之五十六-赵赶驴

在成名之前他就已经是一个业余写手,他用各种网名在各大论坛上发表那个年代最火的yy题材小说,只是那个时候他不叫赵赶驴,刘秀、燕王朱棣、毛小强都曾经是他的网名。当他遇见赵赶驴的时候事情开始变得有意思起来,从此以后他就成为了赵赶驴,一个出席活动还要带着标志性驴头面具的小说作者。

2006年可能是他人生中的高光时刻,因为电梯奇遇记太经典,他后续的作品都被人们不自觉的拿来和这部作品做对比,在此之后就再也没有作品能够超越这个高度。这部作品在2009年还被制作成了一部网剧在视频网站传播,几百万的投入跟现在动辄几千万的作品相比自然是显得有些稚嫩,但在那个时候还是引起了一波热潮,在一个月时间这部剧就获得了2000万次的播放,这在早期的网剧里也算是一次不小的突破。

转眼间14年过去了,赵赶驴经过06、09两次热潮后又重新回归了平静,后来就几乎没有新的作品问世了,赵赶驴去哪了也成了很多网友关注的问题。今年的赵赶驴也到了不惑之年,这个年纪的人可能再也写不出那些充满苦涩和虐心的都市爱情,但是我还是对他充满了期待,我希望他能够带着奇迹归来。

为了知道他的近况,我翻看赵赶驴的微博,2万多的粉丝量让我甚至一度怀疑这是不是个假账号。他最后更新时间是在2019年,他几乎用年更的方式运营着自己的微博,看来在更新这件事上他还是保持了赵赶驴该有的风格。在最新的微博下面,我看到有人留言“驴哥老矣,尚能写否?”。

赵赶驴,你现在过的还好吗?那些沉浸在小说里的少年,你们过的还好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