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窑村机场的故事——八一节的纪念

 春城春短春芳 2023-07-14 发布于吉林

此文乃八一节的纪念,写的是我父亲和母亲青年时期,在西安临潼窑村机场生活的往事。两位老人已经去世多年了。

父亲于1954年期间曾经在西安临潼窑村机场,任空25师74团军械员、军械分队长。他从长春第九航校毕业后,被派往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兵第25师(轰炸机)74团,部队原代号:39702部队,该大队为红旗大队,共9架轰炸机,驻扎西安临潼窑村机场。

1952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航空学校在长春成立,航校的机场设在长春宽城子机场。宽城子机场机场原是日本关东军的军用机场。1967年解放军第九航空学校更名第二航空机务学校。1986年第二航空机务学校升格空军第二航空技术专科学校。1992年空军第二航空技术专科学校升格为空军第二航空学院。2004年成为空军航空大学校部,副军级建制,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培养飞行人才为主体,航空飞行指挥与航空工程技术专业兼容的综合性军事高等学府。

因朝鲜战争缓和,父亲转到空军第九航空学校学习,先到杭州空军剑桥机场训练一年,主要学习文化。然后到航校本部长春机场培训一年,学习飞机的各种构造技术,主攻课程是枪炮维护,主要是轰炸机的投弹瞄准镜维护。父亲因在著名的苏南军区教导团学习了一年,又在空军航校学习了三年,因此父亲早在1953年就具有相当于大专的学历,当时在全军也属不多的技术人才。在1954年6月,长春市第九航空学校,正式受命光荣组建空军方队,参加了五年国庆大典的阅兵式。

窑村机场的故事——八一节的纪念

父亲在第九航空学校毕业证书封面

窑村机场的故事——八一节的纪念

父亲那时的照片

窑村机场的故事——八一节的纪念

父亲毕业证书内容

父亲在空25师期间,工作维护的装备是从苏联引进的杜2轰炸机,英语:Tupolev Tu-2,又译为:图-2。杜2轰炸机是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研制的一种双发多用途螺旋桨轰炸机,该机采用了全金属结构,最大起飞重量约12吨,最大载弹量3吨。图-2轰炸机作为苏联空军二战时期的主要机型,在战争中多次轰炸德军。二战后还继续服役。杜2轰炸机也出口中国,是中国空军建立初期第一种大规模装备的轰炸机,先后参加抗美援朝、对台斗争、西藏平叛等战役战斗,现已退役。下图是军事博物馆展出的杜2轰炸机,父亲到北京后经常去看这架飞机,还介绍给我。

窑村机场的故事——八一节的纪念

父亲曾经维护的装备机型

父亲在西安临潼窑村机场,空25师期间的战斗生活大事记如下(网上资料):

1954年7月,为海军航空兵代培地勤人员30名,维护杜二飞机。

1958年至1960年空25师参加西线平叛作战。

1958年9月21日至1960年12月,执行东线国土防空任务。

1960年11月19日驻郑州的74团跟踪追击国民党军P--2V侦察机。

1962年6月为打击台湾飞机窜扰,粉碎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图谋,执行上级命令,从临潼出发转场至李新店机场。

1963年7月12日,军委总参谋部下令25师为作战值班部队。

1966年至1967年参加福州军区在福建东山地区的陆海空多兵种登陆作战演习。

1969年6月与空23师调防,25师进驻李新店机场。23师进驻临潼机场。

1982年12月总参谋部批准撤销空25师74团。

父亲先后任军械员、军械分队长(连级),授予中尉军衔,分管9架当时中国先进的杜2轰炸机,负责维护轰炸机的武器枪炮及投弹系统。父亲所在的空25师多次参加了平定西宁、西藏叛乱的战斗,杜2轰炸机多次飞往青藏高原支援平叛作战,投掷宣传弹,轰炸支援地面部队作战。父亲常年在窑村机场露天维护飞机,需要钻进飞机的机腹连续工作几小时,西安冬天零下几十度刺骨的寒风能把人冻僵,夏天飞机在太阳底下烘烤又热得象个大蒸笼,父亲称非常受罪,但父亲维护的武器投弹系统却是杜2轰炸机的核心部位,工作一点都不能放松,否则昂贵的炸弹就会偏离目标失去作用。

父亲于1954年结婚,三年困难时期,母亲在家乡带孩子饿肚子吃不饱饭,随军来到了窑村机场,母亲在窑村机场种菜带孩子贴补家用,大哥随父母在机场生活,姐姐是在窑村机场出生的,据父亲说她小时候经常在机场附近捡空勤食堂丢弃的苹果吃,虽然是好好的苹果,但仍然要扔掉,因为要保证飞行员的食品安全。父亲母亲在窑村机场生活八年的故事,我并不了解,因为我还没有出生。转载一段网友对窑村机场的描述,时间地点都一样,缅怀父亲母亲激情燃烧的窑村往事。

以下是转载内容:

1969年5月,全家随部队从河南确山李新店空军基地转场来到陕西临潼窑村机场。我们就住在营房东侧家属区一排平房里。千里迢迢转场,来到新的环境,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窑村机场地处关中平原,在古城西安东北约25公里处,东距临潼县约15公里。同河南南部湿润的气候相比,这里气候干燥,少雨。地表水位低。在河南信阳地区,多水田,农民种水稻。随便找一块平地,往下挖两三米,水就冒了出来。可是这里附近农村的水井,动辄二、三十米深,黑洞洞的,深不见底。

我们住的院子附近就是一个村庄。这里的农舍特别,土坯,茅顶,半边盖。黄土夯实的院墙。家家是独立院落。农舍前后种植有白杨、槐树、核桃等树木。村子里有高音喇叭,经常放秦腔、眉户戏。这里民风淳朴,秦腔显得激越。第一次听到秦腔,感觉慷慨激昂,唱腔拖得很长,唱到最后,甚至有点声嘶力竭的味道。眉户戏不甚好听,像催眠曲似的,听着听着,人就要打瞌睡。当然,这是外来者的感觉。本地人听着是着迷的。我后来结识的一个农村同学,他听眉户戏听到得意时,摇头晃脑的,十分陶醉。

那时,我已上初中二年级。9月份开学,在营房北边的于李小学初中部上学。每天上学路过这个村庄。村里的黄狗摇着尾巴,溜来溜去,在地上寻觅吃食。院落门口,经常有人在地上蹲着吃饭,一般是男人。他们端的碗大得着实惊人,粗瓷的,有小面盆那么大。一次,我看到一个老汉,满脸皱纹,蹲在家门口,手捧一个大老碗,里面盛的是很宽的面条,上面放的红辣椒,吃得津津有味。

出了村庄,路两边,是农田。秋日,天高云淡,天空湛蓝。地里的玉米茁壮成长,绿油油的,像一片青纱帐。村口有一片菜地,种有茄子、青菜、辣椒、西红柿等蔬菜。地头,有一眼机井。电闸一开,清凉的井水“哗哗..”地流出来,经灌渠流到菜地。放学归来,我和一些同学有时到井旁戏水,手捧流出的清水,消暑解渴打水仗。

西边营区四周挖有壕沟。营区内栽了许多桃、石榴、葡萄等果树。夏季,水果成熟。葡萄架下,一串串晶莹发亮的马奶子葡萄,令人垂涎欲滴。树丛中,一枚枚光鲜的水蜜桃,火红的石榴,让人眼馋心动。这是我们一年中的黄金季节。我们会毫不客气地,当然也是悄悄地,将其扫荡。葡萄架就在师部办公楼前,东西各一排。盛夏,骄阳似火。一天中午,我和几个伙伴游泳回来,路过这里,口正渴。看着那一串串饱含汁液的甜葡萄,没得说!我们将湿漉漉的毛巾和游泳裤顶在头顶,躬着腰,偷偷地溜到荫凉的葡萄架下,动手摘了起来。可能声音有点大,惊动了办公楼里的值班人员,里面发出“谁呀?干什么呢?”的喊叫声。可是,等那人出来时,我们早就携着战利品溜之乎也。

1969年那年中苏边界紧张,苏联在中苏中蒙边界陈兵百万,中国为珍宝岛主权同苏联发生了军事冲突。“伟大导师”号召要“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要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当时,部队经常搞防空演习。在一次演习中,部队装备的轰炸机全部疏散到机场四周的野外,飞机用蒙布等伪装起来。营区内挖了许多防空洞,连成网络。连学校都挖防空洞了。记得当时在放学之后,留在学校挖地洞,觉得挺有趣。当地洞快挖通时,发出“咚…咚…”的声音,就像电影《地道战》里的画面一样。这时,大家都很兴奋。当最后一镐将洞挖通时,伙伴们都欢呼起来,争着要第一个钻过去。防空洞挖好后,搞过几次防空袭演习。随着凄厉恐怖的警报声的响起,大家都争先恐后地钻进洞里,就跟真的发生空袭一样。

我们住的平房前有一片空地。母亲生性勤快,爱劳动。她将空地开垦为一片菜园,在里面栽种了黄瓜、西红柿、辣椒、茄子、豆角等蔬菜,每天给菜地浇水,施肥,除草。在她的精心呵护下,各种蔬菜长势喜人,使全家随时都能吃到新鲜菜蔬。母亲还在菜园四周种植了向日葵,当向日葵开花时,在一片片绿叶的簇拥下,金灿灿的向日葵迎风招展,对我们笑脸相迎,煞是可爱。

母亲当时领着我和妹妹、弟弟在部队生活,父亲在外地参加军宣队工作。家庭的负担全由母亲一人承担。后来母亲参加部队制药厂工作,工作繁忙。下了班后,她操持家务,做饭、洗衣,摆弄她心爱的菜园,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生活得很充实。不久,这种平静的生活被打乱了。弟弟、妹妹先后患了黄胆性肝炎,母亲带着他们在歧山一家部队医院住院治疗。家里就剩下我一个人单独生活。放学回来后,我自己做饭,烧菜,蒸馒头。那是一段艰难的生活。有时,不想做饭了,我就用开水泡馒头,里面放点白糖,凑合着充饥。大约一个月后,母亲领着妹妹、弟弟出院回到家里,看到我消瘦的样子,她心疼了好半天。

在窑村机场营房共住了一年半。1970年12月,我在临潼华清中学上学期间报名应征入伍,随即开始了其后的军旅生涯。

1962年蒋介石反攻大陆,空25师转到广东韶关驻防半年,准备轰炸台湾反攻大陆的军舰,空25师师长开会说,炸不沉蒋军的军舰就不要回来。后来蒋介石没有攻打大陆,形势好转。我家与网友家换防方向刚好相反,全家随部队从陕西临潼窑村机场转场来到河南确山李新店空军基地,感觉我母亲开垦的菜园被网友的母亲接手了。

网络真神奇,还真找到了六十年代确山机场的样子,当年父亲母亲辗转战斗的另一个根据地。父亲也不太提确山机场的生活往事,估计在此地患病留下了阴影。第一张照片确山机场的飞机已经更新了,改成了轰5序列;第二张图是机场的师部大楼;第三张图是当年机场的指挥塔台;最下面一张图是父亲当年用餐的地勤灶食堂所在地。

窑村机场的故事——八一节的纪念

六十年代确山机场的概貌

窑村机场的故事——八一节的纪念

确山机场办公楼

窑村机场的故事——八一节的纪念

原确山机场指挥塔

窑村机场的故事——八一节的纪念

地勤灶食堂所在地

老兵亲历了空25师和空23师当年换防的场面:“曾记得那是5月的一个早上,部队再一次集合在大礼堂。师长传达空军的命令:部队不宜久住一地,二十三师和二十五师互相调防。时间紧急指日可待,准备工作箭在弦上。整理好工具设备,打扫干净厂房。给兄弟部队留下方便,排除所有故障。留下圈里的肥猪,留下丰满的鱼塘。种好连队菜地,做好各种保障。”

1963年因长期在野外严寒天气作业条件下维护飞机,父亲患上肺结核,从河南确山机场转业,因当时河南属于武汉军区,转业到湖北省英山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