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凤山故里丨最后的武状元府

 林旭生 2023-07-14 发布于河南

#《游感而发》#第53篇


五绝《武状元府》

新韵十一庚/林旭生

浮生一梦醒,荣华已成空。

昔日堂前笑,今朝草掩庭。

【正文】:

      道光十三年,借遍周边十三个村才凑够进京盘缠的牛凤山,从汜水县明月坡出发,跨过虎牢关,赶赴京城,参加难得的恩科机会。

一、父子双状元

      牛凤山,一个挖煤工人,虽然乡试中了武举亚元(第二名),但因为家底薄、地又少、兄弟多,仍旧是穷小子一个。道光十二年的会试落榜后,虽然大挑为一等掣补、兵部差官,但无任何背景的牛凤山也只是得了一个虚名,并未改变穷苦的现实。道光十三年癸巳恩科,对他来说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进京赶考花销巨大,为了省钱能支撑到考试后期,前期吃不饱饭的牛凤山,在会试时的成绩并不引人注目,但依靠曾经“高考复读生”的经验顺利晋级。

      殿试阶段,牛凤山在内定人选出现“俱弓不实”的档口,拼力一搏,不但拉开了12力的硬弓,还一举拉开了尘封已久的号外弓。道光帝大喜,除当场定牛凤山为武状元外,还额外加封了从二品的武功将军衔,成为满清109位武状元中授衔品级最高的及第者。

      牛凤山的一生,除了《清实录》里对其夺得武状元的描述外,再无更多记载。他的事迹,在地方志史上也并不太多,查到的零星资料中,述其曾任甘肃凉州中营游击(加副将衔),在任练勇强兵、戍边有功(主要是对付沙俄),后晋封总兵。荥阳地方志曾提到,新虎牢关是牛凤山为拒捻军而带人修建,因为老的虎牢关早沉没于黄河之下了。

       咸丰五年,黄河南滚,汜水县滩区受灾严重,百姓难以生活,无法交税。早已告老还乡的牛凤山,给朝廷上奏了受灾的实情,从而减免了灾民的税赋,为此滩区二十五村乡民自发为其立碑念恩。

     牛凤山之后,家内不乏英才。牛凤山长子牛瑄,也名牛思瑄,工于文章,尤擅楷书。于咸丰八年中乡举,同治乙丑年中进士二甲第一名。

      殿试中,牛瑄试卷落地被污,得了二甲第一名。后又因为慈安太后很喜欢牛思瑄的文章和书法,所以钦点金殿传胪,以补状元之损,后世人皆传牛门父子实为文武双状元。

      牛瑄,初因文章、工笔而被慈禧赏识,后因支持新政而被光绪帝看重,为官清廉,但被保守派排挤,其官场并不得意。

      光绪三年,河南大灾,饿殍遍地。牛瑄与江苏巡抚吴元炳向来交好,意亲往拜访,想请求发些粮食赈济家乡灾民,不幸病逝于途中。

二、牛状元府

      明月坡牛状元府,是牛凤山衣锦还乡后所建明月坡,原名傅家坡,牛凤山感到不好听,在其长兄牛林山提议下改名为明月坡)。据《牛氏族谱》所载,状元府邸是道光二十六年开始大修,前后历经四十年。

      据村中老人回忆,牛府分上、中、下、东、西五个院落,房屋40多间,石券窑洞30多孔,大的宽超2丈,深达6丈以上。布局高低错落,通道、台阶相连。

      状元府有三道府门,坐西面东,台阶相通,依山势次第上升。尤其三门,更是气势不凡,门楼高近10米。其上镶嵌“圣旨”石匾,下接“将军第”、“状元府”、“太史第”三块青石竖额。左右两幅石刻楹联:“文修武备是父是子,勋名济美乃武乃文”、“派溯陇西根深叶茂,恩录阙北武达文通”,均为牛瑄所书。府门外,还设有文学堂、武学堂、牛氏祠堂和两亩多大的演武场等。现祠堂内存有“父子文武状元传胪”木匾等遗物。

      状元府坐北朝南,后山呈半圆环绕,山上原建有看家寨堡,称牛家寨,清时驻有府兵(今建筑已毁)。南望有两个山头对峙,名二龙山;中间河道还有一圆形小土山,合称“二龙戏珠”。土山西边红崖上,曾屹立一柱,高有六七米,顶端是一米五见方的天然石椅,有靠背,两边原有扶手(已被毁)。二龙山上有旗杆地,当年也建有营寨,驻有府兵。

      状元府门前原有一道东流小溪,河道原有一块十四五米长的巨石,酷似鲤鱼,头向二龙相对处,昂首欲跃,人称“鲤鱼跳龙门”。下游500米左右,河道两边各有一个两间房子大小的土山包,活像两只乌龟相对而视,人称“二龟把门”。除此之外,还有一处别墅,在马蹄潭,如今已荡然无存了。虽只剩下些残屋破洞、断墙残瓦,但仍可看出当年的雄姿。     

三、守业艰辛

      牛状元府,在牛瑄掌家时达到极盛,之后却盛极而衰,家道中落。牛瑄的儿子虽然娶得康百万家的千金,但并没有给其家族带来荣光。

      据村内老人牛邦正所述,牛家状元府到第三代时开始走向了衰败。牛凤山家从第三代以后,再也没有出过像牛瑄这样的“人物”,主要原因是家族里的人沾染上了大烟瘾,开始不务正业,从此家道衰落。

      2016年起,多家媒体报道过关于牛状元后人牛师静的新闻:牛师静,穿自己缝制的衣裳,经常背着行囊云游四方,老人70多岁了,孤苦无丁,是为状元府最后的后人,独居状元府破窑洞,无水无电,坚守着祖宅,乞讨为生...

      据村中牛邦正老人(牛状元府六房后人)讲:牛师静,是牛状元府长房一支的最后一人,并不是牛状元后人中的最后一人。明月坡的其他家及迁走的牛状元后人还有很多。

      牛师静,弟兄两人,其父去世早,他是家中老大。上世纪时曾因一起治安事件被拘留过,可能因此受过一定的刺激。牛师静后来去了新疆投奔亲戚,听说是在新疆发展得不错,回来后带走了母亲和弟弟。但没过几年,当时的明月坡生产队里接到通知,让到西安领牛师静。老家的人到西安后,发现牛师静已经疯疯癫癫,说话语无伦次(村里人所传:牛师静因母亲改嫁并带走弟弟,他受不了打击,便把住的房子一把火烧了,扒火车到了西安)被领回生产队后,牛师静仍住在原来的祖屋内(以前他母亲走时把祖屋租给了生产队当仓库)

      如今的牛氏族人,大都搬离了状元府祖屋,原因和坡上不适合居住有关。解放后分地,族内各家开始分门立户,又适逢1957年大暴雨冲塌了寨墙及寨门,加之坡地不利于生产资料的搬运,而族内各户也不再是地主,都要参与劳作,居住在坡上很不方便,所以状元府后人再建房屋都选择了地势平坦的坡下。状元府的旧宅因长期不住人,受潮、失修,除了已经坍塌的房舍外,现存的旧宅也大多成了危房。

      现在的明月坡自然村,与其他山区里的农村一样呈现了“空心化”,年轻人大都流向了城市。空寂的村庄、破败的旧宅,使得状元府看上去更加的萧瑟。如今,状元府也在往旅游业上靠拢,只是还未开发完善。南山上施工的二龙山,已被“融创公司”置走了地,在建别墅群;状元府坡下的篱笆围墙之内,是“九九八公司”开发的旅游小镇,已烂尾多年...

      状元府历经140余年风雨,如今山下涧溪已逝,山南风水不再,官道早已被废,府邸坍塌失修。破败的状元府,映衬在未完结的烂尾工程后面,只留下唏嘘不已的伤感。

七绝《武状元府》

新韵十一庚/林旭生

浮生若梦怅然醒,昔日荣华已转空。

犹记堂前孩幼笑,蓦然衰草掩门庭。


文末:

牛家并没有败落,工程也不应烂尾!这里不该是这样,烂尾,需要收尾!

感谢:为本系列文章提供资料的穆沟村、明月坡村牛氏族人。

参考资料:牛星朗、牛邦占著,《牛氏族谱》。

一稿,20190802

二稿,20230616


附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